史何飛
摘要:國際當代藝術體系的西方化實質使得盡管火熱的中國當代藝術無法擺脫其陰影。盡管弘揚本土文化和藝術是當下藝術家的口號,但是當下的藝術作品卻依然沉寂在西方藝術的陰影下,提倡創造具有中華名族傳統特色的創意的作品刻不容緩。
關鍵詞:當代藝術;創意;危機
自從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退去了中國當代藝術虛華,喧鬧,嘩眾取寵中國當代藝術是表現當代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化追求的中國藝術形式,與中國精神的疏離使得中國當代藝術以西方化為代價而獲得了全球的轟動效應,不斷被炒作而火熱的當代藝術早已處于危機之中。為了應和西方的口味,大批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橫行。這是一種創意的缺失,一種藝術的危機,巨大的危機。
一、當代藝術面臨的創意危機
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的迫害和對西方文化的封鎖也導致中國當代藝術西方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966年8月19日北京城開展“破四舊”運動。無數優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的國家文物遭受洗劫,許多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20世紀60年代,世界處于巨大的變革中,藝術也在動蕩中經歷了裂變。在西方,藝術有現代主義走向后現代主義的新階段。西方藝術異?;钴S,發展迅速。二我國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許多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都得以平反。藝術家們終于可以重新創作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作品。這時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
對外開放,中國敞開國門并采取了積極吸引外資、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思想的政策這對于中國當代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方先進思想和藝術進入中國,為中國藝術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打開了中國藝術家的視野。但是,在我們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文化的同時也面臨著西方國家企圖趁機對我們進行經濟和文化上的殖民,學術界稱之為后殖民主義。經濟上西方國家試圖壟斷我們的市場。長此以往,中國人民被后殖民主義殖民化產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中國當代藝術在這種大的社會環境的熏陶下也開始了對對本土文化和藝術的全面否定和西方當代藝術形式的狂熱追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的市場經濟的經濟政策引來了拜金主義的盛行,許多中國“藝術家”在浮躁的功利主義支配下,制造大批媚俗、媚外、粗制濫造的作品。這樣的“藝術作品”沒有真正的價值。其中,在2012年第08期的《藝術市場》中朱其總結了十個不看當代藝術的理由:“1,拼貼,······2,復制,······3,挪用,······4,擺拍,······5,里希特,······6,達米恩·赫斯特,達米恩·赫斯特發明的手法這幾年也被廣泛模仿,······7,基因交配錯誤的怪物人,······8,山水畫、明清家具、假山石,人民幣、麥當勞、卡通人,······9,杜尚、達·芬奇和德拉克洛瓦,······10,礦工、小姐和農民工,······”這篇文章以非常犀利的文筆揭露了在西方藝術影響下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狀況,把事實血淋淋地暴露在陽光下,言詞堪稱一絕。
二、尋找創意
有人說“創意只能生活在疲累大腦的最深處,有時候實在寂寞了就玩一玩游戲,或者上上QQ和朋友聊一聊,總之不能讓它憋死,只有在追逐中體現活動的生命才顯得有價值。”古代的文人雅士們通過登高、游歷、飲酒來積極地尋找興致的出發點,作為現代人亦有自己尋找創意的出發點。
(一)永遠都留心注意和收集每一件事物
20世紀60年代,在一部介紹IBM電腦的影片中,有一段對創作流程極佳的描述:片中的旁白說:“藝術家對藝術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他們無時無刻地關注著這個世界,關注著沒見事物,并把它們一一起來。他們什么都不排斥,也不做完全的批判。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會在收集的物品中仔細尋找,找出對解決問題有幫助的那部分東西,用新的方式對其詮釋,積極探索新的出路。他們就這樣地去觀察著身邊每一件事物,并時刻蓄勢待發?!?/p>
(二)把每一件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
捕捉那些你找到的沒有生命的物體,并嘗試去發現隱藏在它們背后的生機。在沒有人的時候,它們會做些什么?刻意地去追蹤它們的行為及社交活動,當然,可能你需要默默地去運作這一切。
(三)時常改變你習慣的路線
在把熟悉轉化為意識之前,必須要把人們對某事某物熟悉的認識破除掉。我們必須要放棄對某些問題的爭論,如果那些問題是沒有解釋可言的話。其實許多物品都很常見和普通,但從你發現它的那刻開始,他們開始轉彎,變得與眾不同。同樣一棵樹,當我們再遠處和近處觀察它時,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四)用你喜愛的方式,記錄下你發現的點滴
收集一些你覺得有趣或者可以激起你好奇心的東西,以某種方式把它記錄下來,比如素描、拍照或者日記。當然,冷靜下來,會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推敲的。
三、結語
藝術家是文化的守護者。傳統是藝術之根。把中國當代藝術比作一棵大樹,那么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土地,生活就是陽光,創意就是雨水,西方文化就是除了陽光、土地和雨水之外的養分,如果失去的創意,就如同大樹缺乏雨水的灌溉,即使擁有陽光和土地的養分,也會枯死。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創意的重要性,相信當代藝術家們一定會把中國打造成更加出色,更加輝煌的藝術之家。
【參考文獻】
[1]凱瑞·史密斯,帶上我找靈感[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2]朱青,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朱其,十個不看當代藝術的理由[J],藝術市場,2012(08)
[4]劉光裕,藝術形象和社會生活——再談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J],文史哲,1982(06)
[5]沃納·霍大曼,現代藝術的激變[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張堯健,藝術源于生活——談“青蛙玉泉”、“錦繡中華”茶具的創作[J],江蘇陶瓷,2008(01)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