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超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好比時光里的一顆晶石,總是散發出獨特的古拙質感,也因此成為古今中外文人的深愛篤好,日本文人奧玄寶在他的著作《茗壺圖錄》中曾這樣描述紫砂壺“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可謂十分精辟而精彩。對于當今紫砂壺創作藝人而言,鑒賞前人經典不僅能獲得感同身受的引導,更能從中受益匪淺,并于此注入個人創作的血液。
“牛蓋蓮子壺”為傳統造型、光貨典范,其形制美觀,且制作難度偏大,對制壺人水平要求較高,因此,許多制壺方面的名家大師都對此進行了挑戰,留下了許多頗具個人藝術風格的“牛蓋蓮子壺”。“紫砂泰斗”顧景舟大師也制作過此款壺型,他的“牛蓋蓮子壺”(見圖1)以光素器為主,一氣呵成且不添加任何裝飾細節,營造出一種簡雅高風的氣度,詮釋出藝術的極高境界。現以此壺為例,淺要談談該光貨壺的獨特藝術語言,并從中領悟光貨創作的諸多借鑒。
圖1 牛蓋蓮子壺
紫砂壺的造型極為豐富,光貨、花貨、筋囊貨“三分天下”,各有所長,并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造型體系,而光貨雖只是體系之一,卻是紫砂壺最基本的形象。光貨是指整個壺型中不同形體部位都有骨有肉、骨肉亭勻,都有自己的特質、性格和規范,且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光貨的設計制作是最能鑒別功力的,而顧景舟大師無疑是一位舉世公認的光貨巨匠,光貨制作更是其藝術人生的代名詞。這把“牛蓋蓮子壺”便凸顯了其光貨藝術的風格,此壺制作難度極大,完全以線面的轉折與舒雅的色調來完善整件作品,壺面不事雕琢、素面朝天,技藝嚴正,幾乎無可挑剔,造型于平淡簡約中透出生動靈氣,完美地演繹了顧氏紫砂風格。
“牛蓋蓮子壺”為典型的光貨紫砂壺,因此處處都體現著光貨的神韻。首先在造型上以流暢的線條構成主脈,線面自然交融,素面素心而不加裝飾,同時再輔以細膩的胎質配合,使之愈顯珠玉之澤。壺身為圓筒狀,略扁呈弧形,削肩為圓方直身,底為圓形平底,直徑長,整體由傳統“蓮子壺”變形而來,是以自然界中蓮子為原型,加以簡化,結合實用,最終成型,此款為矮身筒,故而又稱“扁蓮子”。一彎短嘴從壺肩處探出,微微向上一挑又緩緩收緊,壺把與壺嘴前后對應,分別連接壺身上下部,環大而柱細,圓中略帶方,氣勢雄奇。秀氣端雅的壺身與前伸的流及卷曲的把手一氣貫通、銜接一體,充分詮釋出線條藝術的魅力。圓壺口與壺蓋各成一環,上下相切,密合無縫,而整把壺的焦點便在蓋面壺鈕上,寬帶拱形鈕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兩個對稱的橢圓形孔,猶如牛鼻生動形象,掀蓋沖水十分方便,“牛蓋”也故此得名。整把“牛蓋蓮子壺”造型工整圓潤、古樸大方,采用上等泥料制成,色澤典雅、胎質細膩,似有肌膚之溫、珠玉之感,光潤效果提升了整體光貨的特質。
“牛蓋蓮子壺”除了在造型上追求精益求精之外,其內在蘊意也相當豐富,以耕牛和蓮子為原型,充分挖掘出其象征性的意義,轉化為藝術語言,升華作品境界。牛,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有很多傳奇色彩,它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有著無可替代的寓意。而耕牛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就有著神圣的地位,并樹立起扎實、勤懇、堅韌、永不言敗的良好形象,蘊含著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蓮子是純凈的象征,寓意純潔、高尚的心懷,這種積極而高尚的精神正是人們生活中所需要的。“牛蓋蓮子壺”的創作年代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廣大人民群眾正以昂揚的熱情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而該壺正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記錄著獨屬于當年的時代情感。
“牛蓋蓮子壺”向人們展示出一代宗師、“紫砂泰斗”的光貨風采,該壺綜合了造型、人文、時代精神等諸多內容,深入人心。由此得知,紫砂壺藝創作貴在藝術和文化的結合,對藝術特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對文化內涵善于挖掘、深入思考,從本真的角度發揮創意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