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客車、私家車組成的車隊,在兩輛警車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在巴基斯坦北部荒寂的山谷中緩慢前進。貼著中巴國旗貼紙的“國際”大巴載著我,從伊斯蘭堡出發,哼哧哼哧了三十多個小時,于夜色中抵達了卡里馬巴德。
第二天一大早,出奇的安靜將窗外的鳥鳴襯托得愈加清脆。一位路過此地的旅人曾說,“早晨的寧靜讓人無法忘懷,4點半之后如果你還賴在床上,就會有一種負疚感,因為你不知道將會錯過何種美景。”
我推開窗戶,高聳的雪山和碧藍的天空闖入眼簾。層層疊疊的梯田沿著山麓而建,田埂間彌漫著輕霧。包圍罕薩河谷的雪山座座都在7000米以上,而我所在的小鎮,海拔不過2400米,被雪山緊緊裹著,在初春3月剛露臉的陽光里,慢慢睜開惺忪的睡眼。
匆匆吃過早飯,便前往小鎮一處叫作鷹巢的觀景臺。土路兩邊是石塊堆砌的籬笆,種滿了等待發芽的杏樹和梨樹,還有筆直的白楊。路上不時往來著準備春耕的人們,他們坐在拖拉機上,歡樂地向我打招呼。繞過一個彎道,眼前突然開闊起來,寬袤的罕薩河谷就這樣一覽無遺地鋪在了腳下。巍峨的山峰直插天際,冷風微微,掠過淡綠的罕薩河,緩緩流向印度洋。據說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正是被此地風光啟發,以此為背景創作了著名的《風之谷》。
山腳下,村舍簇擁著一座碉堡,那是該地區最古老的遺跡,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阿爾緹特古堡。城堡曾是當地世襲統治者的居所,矗立在河谷旁200米高的峭壁上,地勢險要。而那突聳的塔樓亦成為當時處決犯人的刑場——犯人直接被推下塔樓,墜入河谷。河對岸能看到蜿蜒的喀喇昆侖公路,沿著它一路向北,穿越連綿的雪山,便可抵達我國新疆紅旗拉甫口岸。
村子里,一群老幼婦孺團坐樹下,一邊喝茶一邊吃著曬干的果脯,享受午后悠閑的陽光。聽說我來自中國,便又樂呵呵地塞了一把杏干在我手里。與巴基斯坦中部和南部地區不同,罕薩地區信仰伊斯蘭教中相對開放的伊斯瑪儀教派,此地婦女受教育程度較高,出門時不用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更可以獨自行走在街上或者參加社會活動。當地小孩金發褐眼,一點不像典型的南亞人,他們都是說塔吉克語的雅利安人,幾百年前從中亞地區遷移到罕薩谷地定居下來。
吃了典型的巴國烤餅當作晚飯,慢悠悠地晃回小鎮,此時已是夕陽沉落,寒月初現。周邊村莊的燈火如星星般點綴于山谷中。在深沉的星空下,對面的雪山隱約模糊了輪廓 。
Tips:
1.罕薩河谷由中國紅旗拉甫口岸沿喀喇昆侖公路進出較方便,在新疆塔什庫爾干縣城有國際班車。
2.每年5至10月是該地最佳旅行時間。此時河谷地區氣候宜人舒適,物產豐富。春天可看桃花杏花開遍山野,秋天可品豐富瓜果。
3.小鎮住宿方便,周邊有多條徒步線路,可近距離觀賞雪山和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