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讓云南省會澤縣大橋鄉成了眾多候鳥的越冬地,尤其是世界瀕危禽類——黑頸鶴。正是因為黑頸鶴,讓更多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認識了會澤,我也是其中一分子。
會澤相距東川紅土地景區直線距離也就幾十公里,所以,會澤大橋鄉的紅土與東川不差多少,但大橋鄉山水相連,珍稀飛鳥翱翔其中,如詩如畫的景色獨一無二,當地人說:黑頸鶴是紅土地上的精靈。
得益于會澤人民對黑頸鶴的自覺保護,每年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黑頸鶴率領著它們的子女從遙遠的繁殖地青藏高原千山萬水地飛來,在大橋鄉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的沼澤地里棲息越冬。來年農歷三月三天氣轉暖,黑頸鶴又排成長隊,呼朋引伴,戀戀不舍地飛回。黑頸鶴年年周而復始遷徙,已深深地眷戀上了會澤這片充滿真愛的土地。在大橋鄉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構筑了祥和美麗的家園,演繹了一幅幅人鶴和睦相處的自然畫卷。終有一年,年老體弱的鶴無法隨家族遷徙,只有深深地思念曾經養育它們的土地與親人,所以,人們感受鶴之思念將大橋鄉水庫稱之為——念湖。
黑頸鶴夜晚的棲息地就在念湖中。每當清晨,鳥兒們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奏響了每天最為壯觀的念湖晨曲,特別是黑頸鶴獨特的花腔,令這晨曲更加悅耳動聽。
黑頸鶴生性警覺,它們與當地村民卻相處和諧,據說黑頸鶴與當地居民用行動互相訂下了諾言,當地人決不獵殺黑頸鶴,黑頸鶴也不喝清明節的水,不吃成熟的莊稼。所以每年清明節之前,黑頸鶴就飛到北方去繁殖,到了莊稼收割之后,才又回到越冬地。
在會澤縣大橋、長海子水庫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草茂盛,沼澤生態保持完好,是黑預鶴及其他越冬水禽最理想的棲息環境,也是黑頸鶴賴以生存的最佳環境。在這兒不僅棲息著黑頸鶴,還棲息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赤麻鴨、斑頭雁、綠翅鴨、紅嘴鷗、蒼鷺等近20000只各種水鳥。每當旭日初升,百鳥齊鳴,萬鳥齊飛,喧喧鬧鬧,蔚為壯觀。
天氣晴朗的黎明時分,走在念湖大壩上,放眼望去,天邊已現魚肚白,寬闊、明亮的水面襯映出無數雁鶴的剪影,此起彼伏的鶴鳴雁叫聲蓋過了耳邊呼嘯的風。此時此刻,只有滿滿的愜意、滿滿的期待。
(責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