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寶英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曾被河北省石家莊市委四次評為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石家莊市文化系統“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獲河北省劇協 “突出貢獻會員”等稱號。1988年畢業于石家莊地區戲曲學校,主工青衣,師從京劇演員劉麗艷、絲弦名家石連秀。
主要代表劇目:《紅豆曲》、《孔雀嶺》、《白蛇傳》、《賣妙郎》、《空印盒》、《三娘教子》、《蝴蝶夢·劈棺》、《失子驚瘋》等。曾榮獲第二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首屆中國戲曲紅梅大賽“紅梅大獎”,河北省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等獎項。
張寶英是個鐘情于絲弦的演員。還是在上小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了兩場絲弦戲,一下子被那特殊的韻味迷住了。劇團走了多日,她的耳邊仍余音繚繞。后來只要聽說絲弦劇團到附近的村莊演出,她顧不上吃飯也要追著去看,絲弦戲成了她少年時代最癡迷的劇種。長大后考入石家莊地區戲曲學校,毫不猶豫地報了絲弦科,主攻青衣。1988年,張寶英畢業后分配到石家莊市絲弦劇團,在領導和前輩們的教誨之下,她對絲弦有了理性的認識,同時對這個古老劇種的興衰史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絲弦是土生土長的河北地方戲曲之一,流行于石家莊、邢臺、保定一帶,相傳是元明弦索調的遺音。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積累了豐富多彩的傳統劇目。
絲弦悠久的歷史,引起了張寶英的思考,也讓她感到了一種壓力。絲弦歷史上的輝煌,讓她感到自豪,同時也有了一種責任。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現代生活使觀眾的欣賞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活的多元化,藝術的立體化,社會的信息化,強烈地沖擊著戲曲藝術,也影響著絲弦這一古老劇種的發展,如何滿足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如何讓絲弦這棵老樹開出新花,創造出新的輝煌,是擺在新一代文藝工作者面前的艱巨任務。
要想反守為攻,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苦練內功,提高知識層面,以期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為達到目的,張寶英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為提高理論水平,她先后參加了三次河北省名演員讀書班;為擴大知識面,她在繁忙的演出之余,堅持讀完中央黨校法律系的全部課程;為塑造好人物,她每年都有計劃地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和歷史書籍。知識的不斷積累,為張寶英的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十多年來,張寶英在劇團領導和老師們的扶植幫助下,先后在《賣妙郎》、《空印盒》、《盼兒記》、《狀元認母》、《啄木鳥》、《孔雀嶺》等幾十出戲中扮演了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她通過自己的演出實踐,力求在繼承中求發展,以滿足新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一個有修養的演員,決不是靠咬牙、瞪眼、跺腳和聲嘶力竭的叫喊而贏得觀眾的掌聲,真正的藝術是演員和觀眾心靈的交流,是要認真品味,靜心欣賞的。張寶英做到了這一點,無論她的古裝戲還是現代戲,她的一舉一動,一句臺詞,一個音符所傳達的思想內涵都在感染著觀眾,吸引著觀眾,劇場里靜得能聽到呼吸聲,這是觀眾在欣賞她的藝術,而演出結束后那經久不息的掌聲,則是觀眾對她的最高獎賞。
張寶英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演員。她用自己的人品和業績贏得了各種榮譽,但她把這些都看成是對自己的鞭策。談到今后的想法,她說:“我們這一代是承上啟下的一代,肩負著很重的任務,要發展絲弦這個劇種,就必須有與這個時代同步的一批優秀劇目,如果沒有適應新時代觀眾口味的代表劇目,觀眾面就會越來越小,沒有觀眾,絲弦發展也就無從談起。為了這個事業,為了絲弦再創輝煌,我們這一代會不懈努力。”
我為張寶英有這樣深沉的思考而振奮。有思考就會有思路,有思路就會有發展,有黨和政府對這個劇種政策上的支持,有劇團全體人員齊心協力,有張寶英這樣一批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演員不懈追求,絲弦戲定會有新的發展。
我們期待著,絲弦這個屬于石家莊的古老劇種創造出新的輝煌?。ㄗⅲ罕疚念}目為編者修改)
(責編: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