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千十四年元旦,滄州博物館新館開館。總面積三萬二千二百余平方米。在河北省十一市館中,規(guī)模最大。館址在滄州市獅城廣場西側(cè)、文化長廊南端。環(huán)境良好,造型莊重,方方正正矗立在那里,有著舊州城、武垣城的風姿,壁立千載,雄視古今;有著沉穩(wěn)、堅毅、凜然壯美的神韻,獨具滄州風格。
滄州博物館的價值和魅力不在外形美,而在文物富庶,館藏殷實。四層大樓十一個展廳,陳列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歷代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包括民俗民風本土文化、始于隋唐的大運河文化。這些不同時代文化的展品,見證著滄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源頭是黃河文化。滄州西部與中原文化接壤,東部與海岱文化襟連,迄今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但因地處黃河下游,支流漫溢,時有改道,故有“九河下梢”一說,這的確影響到社會文明的發(fā)展,但也鍛造了滄州人堅韌不拔的性格。據(jù)《黃河傳》轉(zhuǎn)引《漢書》等文獻稱,公元前400年的戰(zhàn)國時代,齊趙兩國在各自河段修筑東西兩條河防大堤,各距河床25里,兩堤內(nèi)寬50里,約束黃河不再多股漫流。直到東漢前的上千年間,是滄州文明最發(fā)達時期。西漢末黃河淤積成懸河,河防不修,決口不堵,復又改道奪淮入汴。東漢永平12年(公元69年)明帝發(fā)十萬兵士,開東漢大河,約束黃河從鬲津(東營近處)入海,從此黃河安流,800年無大患。說滄州是海退地、是林沖發(fā)配蠻荒之地、無早期文化等等是對滄州的誤讀,是沒有根據(jù)的。
博物館不是一個景觀、一個工程,它是儲藏、展示文物的公益性文化場所,是綿延國脈、涵養(yǎng)民族精神的園地,也就是當年毛澤東主席說的,讓“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chuàng)造的力量”。博物館的文物展品陳列在那里,每一件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每一件都有它的來歷,它的故事,都再現(xiàn)著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示著先民們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幾千年以前的事情誰見過?文獻上印的那些事情誰見過?最能信人的還是用文物來說話。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文明的坐標,它標志著那個時代文明所達到的高度,標志著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水平。請不要小看任丘、滄縣出土的那些石刀、石斧、石簇、石錛,那可是人類進化的一次飛躍,從此“人猿相揖別,只幾片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由原始人進化成智能人了。從而疏九川、置九州,跨進了文明的門坎,建立了國家夏王國。進一步創(chuàng)造了壯麗的青銅時代,強大的鐵器時代。秦王擁有了鐵制的工具和兵器,便上演了“六王畢、四海一”威武雄壯的樂章,建立起中華第一屆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封建帝國。先民們就是這樣的創(chuàng)造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歷史。
博物館以這些無聲的教材,化育社會,涵養(yǎng)人心。它不可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是一種長效營養(yǎng),養(yǎng)成人們的愛國愛家之心,自強不息之心和做一個中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博物館對外吸引各國友人來觀光鑒賞,以昭示國基,友善四海。我們不是用武力而是用文明對世界人民默默地作著貢獻。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任省文物局局長的張立柱訪美,把一件漢中山出土的臥羊銅燈復制件贈給奧蘭多的女市長,她捧在手上激動地說:“謝謝,兩千多年前你們就制造出這樣精美的器物了。”對此情景,你有何感想?這件文物復制品是不是比那些文字或口頭的宣傳更有說服力?
作為一個城市,沒有博物館至少是不完美的。但是,真正建成一個像樣的博物館又談何容易。滄州從一九八四年初就曾有過在西環(huán)城建立文化中心的動議,包括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書畫院。并設想整合各文化單位建立一個綜合管理機構(gòu)。但那時百業(yè)待興,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好,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提上了日程,經(jīng)濟有了一定實力,群眾文化需求相應提高,地市文保所也升格為文物局。當時,女局長王玉芳多方奔走爭取到博物館立項和一百三十萬元的資金,經(jīng)過兩年努力,建成了3000平方米兩個展廳的博物館,新中國成立五十一年才有的第一個博物館。運營十余年來,它最大的社會效應是使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地增強了文物意識。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社會主義現(xiàn)代建設進入城鎮(zhèn)化時期,政府規(guī)劃“東工、西文、中間商”,西部建設文化新區(qū)。三年大變樣這樣的大氣候給滄州文化事業(yè)帶來了機遇。王玉芳局長努力爭取建立滄州博物館新館列入了五大文體建筑群。從2009年開始,她受命為博物館、圖書館兩個新館建筑的業(yè)主方,四年多的時間她一直在一線工作,從館舍功能設置、展廳布局、色彩運用、材質(zhì)把關(guān)和工程質(zhì)量保證,直到落成、裝修布展,全力超負荷投入,終于落成開館了。一座像樣的博物館方方正正矗立在那里,使滄州市的城市建設更加完美。
博物館落成開館只是一個開端,要真正把博物館辦好、經(jīng)營好,艱巨的工作還在后面。舊館的十年經(jīng)營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開館展陳工作也有一定的水平,需在現(xiàn)有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城鎮(zhèn)化建設,做好古村鎮(zhèn)的文物保護和文物的搜集、考古發(fā)掘和捐贈,不斷豐富館藏文物,做好吸引觀眾和為觀眾服務的工作,培養(yǎng)觀眾的興趣,特別是青少年到博物館來觀瞻,只有觀眾人數(shù)多了,博物館的各種功能才能得到發(fā)揮。祝滄州博物館成功!
(本文照片由滄州博物館提供)(責編: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