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林
六十感懷
一
兒時舊事憶鄉村,彈指須臾六十春。
歲月蹉跎心力健,人生難得是精神。
二
心存仁厚德為先,惟慎惟誠益友三。
世事空懷云散盡,桑榆好景樂堯天。
余 毅
妻
一
回首才知光隙匆,霜刀漸損女兒紅。
辛勞不怨滄桑累,勤勉何嫌輾轉窮?
今世比肩堪月慕,來生連理與花同。
修來幸福尋常味,苦辣酸甜久愈融。
二
數載光陰魚水意,風刀未老女兒香。
廿三初識攜纖手,而立相濡流辟疆。
共闖天涯開雨徑,同居陋室近鸞床。
千年只泊鴛鴦渡,伉儷白頭情久長。
洪國儒
春日早歸
八十三年如絮飛,故園今日盡朝暉。
童孫不解余心樂,兩袖清風送早歸。
野 鶴
天山望月
蒼茫明月出天山,野幕寒光積鐵關。
四十余年戍邊勇,滿頭銀發月躬彎。
洲 憶
塞鴻洲戀夕陽羞,鷺立蘆花水影留。
再憶征歌眉宇斂,何人共蕩夢中舟。
劉品剛
耆年自嘆
腰酸腿痛耳常鳴,人到老年百病生。
說話說前忘說后,知人知面不知名。
時而忽發無名火,偶爾遐思往日情。
暫借小吟聊自慰,埋頭習作振精神。
讀趙樸初《寬心謠》有寄
人生于世莫苛求,隨遇而安最自由。
苦辣酸甜須適應,陰晴圓缺亦無憂。
詩花善與燈花綻,雁字欣同心字郵。
熟讀《寬心謠》幾遍,自然醒悟卻千愁。
劉少民
春秋七九回眸
回首征途堪笑奇,問津函谷自然宜。
順行天命春秋運,跋涉桃園雨雪披。
終日乾乾磨古劍,一帆曲曲向晨曦。
常邀皓月游經海,化咎養精鋪坦夷。
鐘春聯
卜算子·參加省書協有感
不識四方城,少有閑余興。唯愛毫端翰墨香,自得悠然景。 四季雨和風,午夜燈光冷。臨帖神游越古今,書學通幽境。
張鑄和
七五抒懷
生辰興會筆耕箋,術后余生感慨添。
逆水行舟登福岸,操琴習作捻蒼髯。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
喜度夕陽追夙夢,硯田微薄也開鐮。
稚童學唐詩
會背唐詩四歲童,靈犀一點稚心通。
夸她飯碗無遺粒,笑答爺爺教《憫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