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赤壁賦》在中國賦史上的地位,中外人人皆知,要想寫《赤壁新賦》,這是需要卓越的才華、驚人的膽識和坦蕩的胸襟,才能寫得出來。
《東坡赤壁詩詞》雜志(2012年第6期)發表的吳洪激先生的《赤壁新賦》,就是一篇繼《赤壁賦》后的絕妙新作。全賦僅三百二十二字。作者從蘇東坡的二賦一詞入筆,寫到赤壁“故壘之傳神”,地理形勢之優美,引出數風流人物,喜看今朝:“顧往必武操戈,一多秉燭,四光探寶,先念西征。數百將軍,鐵馬冰河亮劍;萬千學子,文壇科苑追星。”作者以精煉嫻熟的筆鋒隨意就勾勒出了當代赤壁英雄史冊,是一種催人積極向上,追求完滿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動力,令人敬仰。
作者寫赤壁之新景,也妙語連珠:彩虹橫空,長龍馳騁,“區市兼融,城鄉一體”,“城際相連,已融入大武漢”,“海空對接,正縮短地球村”,氣勢何等雄偉壯麗。“十里商街,錯落于朱樓碧榭”,“蓋其地產無價,寸土堆金”,市場何其繁榮昌盛;“一川煙雨,參差之紫閣蒼林。田連阡陌,可稼可耕”,“赤鼻江磯,高標萬古,齊安遺受,不染纖塵”,環境又何其優美。
全賦一層深一層,一筆緊一筆,將許多要說的情語和景語,幾筆包孕無余,足以怡神悅目,使赤壁煥然一新,該賦可媲美于唐宋之大家。
一、駢偶用韻,聲景俱佳。
如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兩兩相對,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并注重一韻到底,因此,讀起來瑯瑯上口,具有音樂之美。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了韻文的長處。
二、描寫與議論相結合,形象優美。
《赤壁新賦》在形式上韻散兼取,長短不拘,往往雜體物、言情、說理三者而出之,自由,靈活。
首先,此文議論中帶有描寫。例如“夫黃州赤壁,原非凡地;大浪驚濤,亦系仙泠。二賦一詞,仰東坡之絕響;千秋百載,嘆故壘之傳神。或挹勝于南國,或藏奇于赤縣,或遐瞰于江左,或曛凝于楚津。”一段,夾敘夾議,說理透徹,使人深信不疑。
其次,議論帶有濃烈的抒情性。“區市兼融,企強業壯;城鄉一體,民厚風淳。十里商街,錯落于朱樓碧榭;一川煙雨,參差之紫閣蒼林。田連阡陌,可稼可耕。況夫區位獨特,天安地設;蓋其地產無價,寸土堆金。”通過寫景、抒情和議論的結合,得出:“隨潮流以演進,傳韻事于斯城。孰意如何,閱千秋寄慨兮,乾坤不老:鐘情乃爾,賴時彥爭雄也,日月長恒。”這樣優美的象形,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