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鴻昌,河北廊坊人。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廊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廊坊書畫家聯誼會副主席。其書法展品先后獲國家級、省級大獎。多年來熱心于社會文化藝術事業,做了大量的書法普及工作。多幅作品收藏于中國現代文學館、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法評判標準的多樣性,是書者的榮幸,也是不幸。榮幸在于,書者盡其可為而為,自由、個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不幸在于,書者或者左右為難,或者茫然不知所措。這時候,堅守還是突破都成為問題。如何堅守,又如何突破,更是百思不明就理。或者在對外在標準不可把握時,順乎本性,就回到了書法藝術的根本吧。正如袁鴻昌之書,為人君子藏器,含蓄自持,書亦溫文爾雅,端嚴穩健。不僅儒而且雅,沒有狂狷恣肆,也不是輕歌曼舞,一派醇儒風范,盡寫筆墨風流。
儒,首先是大氣,是由書法形象所呈現出來的軒昂大度的氣派。很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看到袁鴻昌的字不是在書齋案頭,而是在宋遼古戰道景觀外雄偉壯闊的大門楣和門兩側,最上書“地下奇觀”,左右為“萬里長城與戰道,地平上下兩奇觀”。我不是說在書齋案頭看到的書法作品不具備大氣的品質,而是說,能在這樣的地方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確有回腸蕩氣之感。這種大氣,必然摒棄卑弱,摒棄俗媚輕柔,而是以平實穩健、端莊森嚴,盡寫大氣風骨。
雅者,正也,體現在袁鴻昌的書法里,就是秩序的美。很多時候,覺得書法創作就像交響樂的形成,點、劃、線,筆、墨、紙,就是那些樂器編制,而書法家是一個指揮家,一個創作者,他讓各種元素隨著他的心性、審美追求,此起彼伏,有規則地神采飛揚。
秩序、規劃,在書法中不是呆板,不是整齊劃一,而是多種或者對立、或者矛盾、或者相似的元素,融合之后呈現出來的一種和諧之美,純凈之美。比如,黑與白,這是最極端的兩極,而在中國書法中則是最和諧的呈現。書法就是這樣,因為和諧可以讓秩序具有藝術性。在袁鴻昌書法里,其點畫特征表現為“方”,方的框架,方的轉折,俊朗的線條、蒼勁的筆力,棱角之間似有鐵馬冰河,激越昂揚大氣磅礴。讓你看到一種秩序或者說法度的存在。但又不只是這“方”,頓挫輾轉里又不失婉轉悠揚,低回處清新灑脫。而這,不正是一種和諧嗎?而這和諧不正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儒而雅嗎?我想,這不是簡單的一時興到,應該是傳達了書者自己的藝術精神。
康有為曾說:“書雖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也許,我們看到的這份儒雅,正是書者之道。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