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亞
摘 要 新媒體來勢迅猛,編輯出版專業教育必須應時而變。筆者的方法是在“現代編輯實務”課堂上保留課程舊有優勢,同時滲透新媒體觀念,并通過一次教學試驗肯定了改革方法,同時提出了要打造新媒體教師團隊、增加新媒體實踐基地并采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思路。
關鍵詞 新媒體 滲透 教學試驗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Keep Old Advantages and Penetrate New Media Concept
——Reflections on "Modern Edit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Trial
YAO Liya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52)
Abstract New media in 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must be changed. The method of writer is to retain the old advantage in the course "modern editing practice", to provide penetration of new media concept. And now the effect of reform has been affirmed through a teaching experiment. At last, the writer proposes three good ideas: building new media team of teachers, building new media practice base, us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new media; permeability; experiment of teaching; reform
目前,數字化媒體大量出現,媒介生態發生巨變,媒體生產方式、社會信息傳播模式,以至人類的思維習慣都將發生重大改變。編輯出版作為媒介生產、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一環,必然受到深刻影響,與之相應的,編輯出版專業教育也當應時而變。
1 教學試驗實施背景
筆者講授的“現代編輯實務”是編輯出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按照傳統媒體運作規律設計的,對人才能力培養的著眼點以報紙編輯為基礎。但新媒體時代的新型新聞傳播人才,不僅要滿足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對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滿足網絡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對人才的需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筆者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不同媒體環境中應具備的跨媒體操作能力。在授課過程中,筆者根據新媒體要求,通過不同媒體形式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分析報道角度、重點、文本寫作、傳播形式,向學生貫徹媒介融合理念,現初見成效。這里僅以一次教學試驗為例,談一下收獲。
2 教學試驗實施過程
以2014年9月10日教師節新聞策劃為例。
2.1 新媒體運用思維方式考查
當天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以媒體編輯或記者的身份,提供一個新聞策劃文本,時間為兩節課(這里的時間限制并無太大意義,旨在防止學生上網參考)。之所以不做其他要求,原因之一是希望考查學生的媒體運用思維方式,看學生能否在沒有教師提示的前提下,有意識地運用新媒體進行報道。
從結果來看,情況令人滿意。當天到課學生36人,收回策劃文本37份(其中一人提交兩份)。其中,計劃推出多媒體報道形式的策劃方案達到19份,超過半數,具體地說,擬推出微視頻報道的學生8人,希望通過微信平臺報道的學生6人,希望通過紙媒電子版推出的有3人,另有兩名學生比較突出,均設計了紙媒+電子版+微信平臺+論壇的聯合報道方案。
以上數字顯示,在無教師提示的前提下,多數學生選擇了通過多種媒體形式進行新聞策劃,說明學生經過此前一個學期的學習,已初步具備新媒體報道意識。即便是另外其他18份策劃方案,單純地選擇通過紙媒進行文字報道的學生也僅有11人,其他7人都提出了文字+圖片的報道形式,區別是其中3人是文字+漫畫報道方式,另外4人是文字+新聞圖片的報道方式。
2.2 新媒體運用技能考查
設計策劃方案是本次教學試驗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有無主動利用新媒體的意識,是對學生新媒體運用思維方式的考查。第二步,是從中選出4個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實踐,這一步是對學生新媒體運用技術能力的考查。
筆者根據我院實際,首先選取了紙媒(文本+新聞圖片,以圖片為主)報道方式。實現這一策劃方案,需要學生使用的新媒體技術是報版排版軟件飛旋5.0,學生早在大二就已完成學習。難點在于新聞圖片的拍攝不是筆者所長,所以筆者申請了“外援”——校外實習基地《長春晚報》的攝影記者。很快,學生順利實現了策劃方案。
第二個策劃方案,紙媒(文本+新聞圖片,以圖片為主)+電子版報道方式。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礎上實施的。報紙版面完成后,學生只需要將報紙版面轉換成電子版發布出去即可。因為學生在大二時也已經完成了電子版上傳技術學習,所以方案二的實現也很順利。
策劃方案三,是微視頻報道方式。實現這個策劃方案,至少需要學生使用兩項多媒體技術,一是視頻拍攝技術,二是視頻編輯技術,然后通過某信息平臺發布出去。DV拍攝課程學生大二時期也已經完成,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手機拍攝部分短片。但是筆者所在學院并不具備視頻編輯課程和設備,最后的解決方法是將學生送到校外實習——現在,兩名學生正在吉林衛視公共頻道學習視頻編輯技術,策劃方案實現順利進行中。endprint
策劃方案四,紙媒+電子版+微信平臺報道方式。這一方案的實施,是在第二策劃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前兩步已經完成)。從實施情況看,也是難度最大的一個。困難一則來自于筆者所在學院尚未引進微信發布信息平臺,二則因為筆者作為指導教師是紙媒從業者出身,對微信平臺信息的文字編輯和發布流程都比較陌生,所以,在這環節,筆者再次申請了“外援”外聘教師——吉林省旅游局信息處的記者。同時,派遣兩名學生到信息處微信發布平臺實習。從目前(已進行一個月)學生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反饋來看,進展不快,主要是因為微信平臺信息編輯有其獨特性,這對于長期受紙媒報道訓練的學生來說,沖擊很大,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改變不現實。所以,這一方案能否順利完成還有等檢驗。
3 關于教學試驗的思考
3.1 為每門課程打造新媒體教學團隊
相對于國內一些高校或者西方高校新聞專業將新媒體課程與傳統媒體課程分立的格局,筆者采取的是一種相對溫和的、滲透式的、漸進的改革方式。據筆者考證,在國內,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采取 4 學期制和 5 學期制的輪流教學課程,將新媒介融合理念和應用技術加入課程體系。復旦新聞學院則采用獨立教學的模式,增加兩門單獨課程。一門是融合采編技術,由 4 位教師來承擔教學,分別負責圖片編輯和平面設計、新聞攝影與多媒體編輯、網絡平臺的搭建以及全程指導和代碼技術。另一門是融合報道,以主講教師和業界專家共同承擔,留 1/4 的時間由學生自己來鍛煉。
比較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改革方式,筆者是將新媒體教育的內容融入原有課程中,不對原有課程做大刀闊斧的變動。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既無需對現有課程結構傷筋動骨,又可實現向新媒體教育的平滑轉向,學生容易接受。但難度在于對師資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根據新媒體的發展調整和充實教學內容。
另外,筆者認為,新媒體教學環境下,單一教師不能勝任某一課程的情況會頻頻出現,這時就需要打破學科界限,或者邀請其他課程教師聯合授課,或者一門課程組成一個由學界、業界、技術人員組成的教育團隊,隨時為主講教師提供“場內支持”。
3.2 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建立新媒體實踐教學基地
與改革課程理論內容相對應的,就是要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改善實驗條件,以適應新媒體教學之需。
筆者所在學院早在2010年前在長春市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就將近20家,其中有報社、出版社、印刷廠、書店等。2010年之后,新媒體來勢迅猛,為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學院又先后與吉和網、吉林電視臺、吉林省旅游局信息處等媒體建立了校外實習關系,以補充校內新媒體課程理論薄弱、實踐不足的弊端。從實習效果來看,學生大大開闊了學術視野,豐富了實踐技能,又與行業接軌,效果良好。
3.3 改進教學方法,重討論重創新
相比于改革教育內容,改變教學方法要難得多,因為改革教學方法意味著教師必須改變長期以來的教學習慣,掌握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教學技巧。
對此,筆者深有體會。“現代編輯實務”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教師讀報,從專業角度解讀當天的重要新聞。但從去年開始,筆者將其改革為微信“朋友圈”新聞分享,同樣是從專業角度解讀新聞,但同時與傳統媒體對同一新聞的報道進行對比,以獲得傳統媒體信息報道與微信信息發布的不同特點。在形式上,教師放棄了過去個人主講的方法,而是以3名學生為一組參與討論,3名學生同時解讀同一新聞(這是出于對重視學生探究和創新精神培養原則的遵守。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世界各國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和趨勢),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思想交鋒,學生之間的學術思想相互碰撞,之后再與教師的學術思想碰撞,討論的結果,經常有可圈可點的新聞操作角度誕生。難點則在于學生思想活躍,非教師所能及,所以討論經常超出教師可控范圍,課堂不易組織。
總之,面對新媒體環境,優化課程結構、革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將是新聞傳播教育變革的主要方向。
本文是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及引導研究》、2013年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校級課題《全媒體背景下〈現代編輯實務〉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于瑞,陳瑄,王佩瑤.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影響的研究.學園,2013(22).
[2] 王玉珠.基于新媒體環境分析教育技術與新聞學課程教學改革.新聞傳播,2012(10).
[3] 鄒軍.新媒體時代新聞教育變革的邏輯與路徑.當代傳播,2011(6).
[4] 李鵬,王帥.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新聞攝影教學改革淺析.新聞知識,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