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利江
摘 要:文章解讀了新時期的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并對新型城鎮化存在的認知誤區進行分析,最后探討了新型城鎮化的四類規劃策略。區域協調、城鄉統籌與一體化的統籌協調策略,三產三低三提升、三業三化三集中的轉型升級策略,資源節約集約、環境友好安全的生態文明策略,集聚增長,混合利用,緊湊開發的集聚緊湊策略。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認知誤區;規劃策略
1 新型城鎮化的概念
“新型城鎮化”一詞最早是伴隨著黨的十六大。新型工業化。戰略提出,已有10余年。戰略提出,主要是依托產業融合推動城鄉一體化[1]。然而,中國百姓熟知新型城鎮化是在黨的十八大,特別是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及其將之確立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動力和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之后,才越來越受到各行業和學界人士的關注。
新型城鎮化是在城鎮化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的,其在人口集聚、非農產業擴大、城鎮空間擴張和城鎮觀念意識轉化等方面與傳統的城鎮化概念并無顯著差異[2]。但實際上,在實現這種過程的內涵、目標、內容與方式上是有所區別的,因為各行業、領域的針對性和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新型城鎮化至今尚無統一和明確的定義。所謂的新型城鎮化是以民生、可持續發展和質量為內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轉型、綠色、健康和集約為核心目標,以實現區域統籌與協調一體、產業升級與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和集約高效、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為重點內容的嶄新的城鎮化過程。推行新型城鎮化是為了:(1)積極應對國內外政治、經濟發展的新形勢;(2)彌補長期以來高速城鎮化帶來的弊端和損失;(3)最大限度地將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廣大人民;(4)促進未來中國城鄉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 新型城鎮化存在的認知誤區分析
新型城鎮化作為我國新一輪城鄉建設和轉型時期的重要指導性戰略,對經濟、社會、體制制度和城鄉建設諸多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其內涵伴隨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踐成果的落實將得到不斷豐富[3]。但是,受既有國情和利益分配方式、現狀發展模式以及未來眾多不確定因素的潛在影響,新型城鎮化在城鎮實踐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若干誤區,其可預見性誤區可概括為以下六點(表1)。
3 推行新型城鎮化四類規劃策略
對于國內城鄉規劃學界而言,“新型城鎮化”雖然廣為熟知,但一方面長期在局部范圍或地區試行,另一方面常局限在城鄉建設環節。隨著新型城鎮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成為本屆政府執政的重要理念,“新型城鎮化”的涵蓋范圍持續擴大,其要求城鄉規劃學界必須積極探索新時期推行新型城鎮化的新策略[4]。規劃策略的實施必須以各地階段性的發展路徑為保障。中國幅員遼闊,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域差異顯著。在從傳統城鎮化向新型城鎮化轉變的過程中,各地應秉承。評估現實差距-樹立可行性目標-確立重點行動計劃。的系統化思路,逐步實現基于內涵維度的發展方式轉變、基于目標維度的發展方向確立和基于內容維度的實施安排。以發展路徑為基礎,針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實際情況,新時期城鄉規劃領域推行新型城鎮化應采取以下四類策略。
3.1 “區域協調、城鄉統籌與一體化”的統籌協調策略
統籌協調策略涵蓋區域與城鄉兩個層次。從區域上說,大體包含4個空間地域層次的協調與統籌:(1)以大多數現狀城鎮中心城區為核心的規劃區或都市區范圍;(2)較為明確的市域范圍;(3)跨行政界限的城市圈、城市群范圍;(4)更大尺度的都市連綿帶和經濟區范圍,在此區域內統籌更多的針對宏觀政策、重大設施、產業布局、生態安全等方面。而對于城鄉一體化層面,則較為微觀地注重與城鄉居民相關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道路交通與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就業水平及環境質量保障等方面。
3.2 “三產三低三提升、三業三化三集中”的轉型升級策略
所謂轉型,一是向低碳綠色轉型,二是向規模集中轉型。低碳綠色即要求農業、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實行“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規模集中即倡導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現代服務業向城鎮各級中心集中。所謂升級,一方面指農業效率提升、工業低碳水平提升和現代服務業服務質量提升;另一方面指農業現代化、工業集群化和現代服務業規模化協同升級。
3.3 “資源節約集約、環境友好安全”的生態文明策略
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是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5]。其中,資源節約即強化現有資源的節約保護和集約利用,依托新技術大力開發新能源、新材料。積極推進廢物回收再利用工程。環境友好即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建立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加強城鎮環境質量(包括大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監測,因地制宜、適度提高有污染企業準人門檻和處罰力度。此外,以現代技術為依托,積極推進城鎮綠色建筑改造,打造綠色社區、綠色街區和綠色城鎮;科學合理布局城鎮空間,盡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解決城鎮采光和通風問題以減少環境干預也是生態文明的重要方面。
3.4 “集聚增長、混合利用、緊湊開發”的集聚緊湊策略
集聚緊湊策略包含三層含義,所謂集聚增長即推動產業集群化集聚、空間園區化集聚、重點在各級城鎮中心集聚。所謂混合利用即提倡各項功能混合使用,從而降低遠距離、鐘擺式交通出行。而緊湊開發指依托公共交通導向實現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土地利用。三者相互作用,互為條件,互為因果。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型城鎮化”是以追求民生、可持續發展和質量為內涵,以平等、幸福、轉型、綠色、健康和集約為核心目標,以區域統籌與協調一體、產業升級與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和集約高效、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為重點內容的嶄新城鎮化過程。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較長時期內城鄉發展與建設的關鍵指導戰略,理清新型城鎮化概念與內涵、樹立切實可行的新型城鎮化目標、梳理重點內容并結合規劃策略統一部署,同時及時糾正認知誤區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李程驊.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型城鎮化戰略[J].求是,2012(14):35-37.
[2]謝揚.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J].紅旗文稿,2008(10).
[3]方創琳,劉曉麗,藺雪芹.中國城市化發展階段的修正及規律性分析[J].干旱區地理,2008(7):512-523.
[4]仇保興.新型城鎮化:從概念到行動[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5]杜永紅.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戰略模式的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2(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