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媛 何擴 白殿海
摘 ? ?要: 本文概述了本校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在課程設置及專業培養方案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 食品科學與工程 ? ?課程體系 ? ?教學改革
改革開放后,我國食品工業飛速發展,企業對食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河北省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列為優先發展的優勢產業。河北北方學院食品專業起始于1983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為我省輸送了大批合格的食品專業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加入WTO,給我國食品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食品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越來越高,學生和家長對此專業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雙重的壓力使我們認識到傳統課程體系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為此,我們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系列改革,下面對改革內容和效果進行探討。
一、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課程總學分偏多
課程體系中基礎學科學分偏多,專業課程學分偏少,特別專業實踐學分少。這樣使得學生的實踐環節及課外活動脫節,不能滿足培養創新能力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課程設置輕食品工程而重食品科學
由于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在原來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農產品加工專業基礎上組建而來的,不可避免地沿襲了農業院校工科專業基礎弱的特點,因此,課程設置中食品科學的課程多,食品工程類課程少,滿足不了市場對本專業的需要。
(三)對實驗實踐重視不足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工科,實驗和實習顯得特別重要,在這方面,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畢業生動手能力普遍不強。究其原因,一是實驗條件和經費不足,很多應開的實驗無法開設,應實習的項目沒有實習,或者只是簡單地走過場;二是缺乏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很多學生和教師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三是實驗教學方法不盡合理,綜合性實驗較少,驗證性實驗較多,而且大都是課前由教師將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學生了解了實驗全過程之后,就按部就班地做,這樣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四是工廠現代化工藝實踐困難較大,很多企業不愿接受學生參與實習;五是實驗教學師資力量不夠、隊伍不穩定,一些教師不愿當實驗專職人員,高職稱高學歷的更少。
(四)課程設置沒有體現特色和優勢
現在很多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都在創建自己的特色,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辦學時間短、基礎弱、資金缺乏,在這方面有所欠缺,應該結合張家口本地農業加工實際和自己的優勢,盡早創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五)對畢業設計工作重視不足
畢業實習與設計對學生來說相當重要,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和橋梁,但一些學校對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大都集中在最后一學期,而最后一學期學生事情太多,特別是找工作,加上畢業設計經費不足,效果不太理想。
二、解決的措施
(一)適當減少總學分和課程總門數
優化現有課程體系,壓縮課內總學時,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課內總學時可由原來的3050學時壓縮至2600學時。更新精選教學內容,減少講課學時,增加學生自學、調研、討論、實踐等方面的時間,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改進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
(二)確定專業特色
緊密圍繞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本專業特色,制定培養目標更要體現自己的特色,利用一些地方特有優勢資源開展科研和教學。另外,大多數本專業的學生出去后都會到企業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應著重培養應用型工程人才,兼顧一部分想繼續深造的學生。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內容以實用為主,突出技能培養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將實訓實習納入課程體系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其內容設置如下:
1.實驗課。實驗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及專業一般技能。在內容安排上盡量減少演示和驗證性實驗,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2.實習。根據實習目的的不同,將實習分為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認識實習是使學生對職業崗位有全面認識與接觸。生產實習包括糧油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品加工、果蔬加工,其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與生產技能,在第六學期末及暑假進行,共三個多月的時間。畢業實習安排在畢業前半學期,學生根據市場需求、個人特長及愛好,利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前的就業頂崗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如對食品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能力,生產中故障排除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中出現問題的能力,設備的檢修與調試能力,施工與組織、生產與管理能力、經營銷售、協調與組織、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推廣的能力等。
(四)改革畢業設計
建議將畢業設計提前,總學時增加,真正使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得到全方位鍛煉可以從大三開始,學生選定導師,導師對其專業課的學習和畢業實習進行全方位指導,在大三就確定畢業論文的題目,學生自查資料,在完成論文的綜述材料和方案設計后分組講解討論,再根據導師意見和討論結果進行修改。通過這個過程,不但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利用全校選修課程進行人文素質的滲透
改變過去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忽視學生政治理論、人文修養等基本素質的培養。我校是具有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選修課資源十分豐富,選修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是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重要途徑。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同學科互相交叉,文、理、藝、外互相滲透,針對學生特長和特點,培養學生濃厚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發展成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在本校教師講授一些前沿課程的同時,聘請一些校外有著豐富教學與社會經驗的學者、企業家授課,使學生能更直觀地貼近社會,掌握畢業后進入社會必需的一些知識和技能。
三、結語
我國在改造傳統食品工業方面正面臨一個轉型期,新的食品科學技術必將替代零星陳舊的落后技術,這需要一大批有理論、有食品實際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這批人才需要量大,素質要求高,在技術上能承上啟下,還應懂管理和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一批務實、在工藝上能夠不斷創新的具有企業家水平的應用型人才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當務之急,而且這批人才勢必能夠推動我國食品行業的科技進步和傳統技藝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益紅.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農機化研究,2003,(3):245-246.
[2]蔡華珍,湯志,郭亮.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19(2):64-66.
[3]周文斌.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學改革初探[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80-182.
[4]謝毅,文良娟.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7):89-90.
[5]周靜峰,何雄.高職高專食品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9):75-76.
[6]俞仲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4):56-58.
[7]呂永貴.職業教育現代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0,(22):25-27.
基金項目:河北北方學院2010年教學改革立項課題(JG2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