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琛
摘 要:2009年12月,經市北區人民政府第六次政府常務會議批準,2010年我區92家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將全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2010年5月12日,市北區第一筆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殘聯支付給青島廣濟心理醫院的83473.81元,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順利支付到收款單位。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制度 ?探討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246-01
根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我區先將“政府采購支出”、“項目支出”、“車輛定點維修、定點保險和定點加油”等項目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資金范圍,再逐步實現將所有財政資金都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自從該制度被實施以來,財政資金的撥付率和規范化運作程度得以有效的提高,這樣一來,預算單位可以更加便利的用款,財政資金支付過程更加透明,支付也更加的快捷,解決了財政性資金節流、擠占、挪用等問題。下面結合我區實際運行情況就目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探討如下。
1 我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亮點
1.1 解決了財政資金的分散存放,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后,實現了預算單位用款計劃與資金撥付相分離,預算單位形成的結余只體現單位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中的用款計劃指標結余中,而實際資金結余仍存放于國庫集中支付專用帳戶。
1.2 增強了財政部門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督
以往財政部門將資金劃撥到預算單位賬戶之后,對于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執行進度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只是在事后進行監督核查,易導致執行和預算兩步走情況。改制后財政部門隨時掌握撥付的預算款項的實際支出進度,為制定更加合理的部門預算提供準確資料。
1.3 加快了預算執行信息反饋速度
實行改革后財政部門獲取預算支出信息不再需要通過部門單位層層匯總,而是通過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直接獲取,為預算執行分析提供了準確、及時的信息。按現行總預算會計制度的規定,財政資金的支出數以財政撥款數列支,而預算單位是先將財政資金存放到自己賬戶上,再根據開展業務的實際情況,發生相關支出,各項支出的實際形成有一定的滯后性。使財政總預算列報的支出并不能實際反映財政資金的支出數,而且兩者差距較大,給財政預算編制等工作造成資金上的浪費。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總預算支出和單位支出實際上是同時形成的,財政總預算支出能真實反映財政資金的實際支出數。
1.4 降低財政資金運行成本,提高了資金的支付效率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原來分散在各預算單位銀行賬戶上的結余資金全部存放在國庫,可以由財政統一調控,有效地遏制單位開支的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財力緊張的矛盾。減少了在途資金量,從而降低了財政資金運行成本。對各預算單位來說,預算單位直接在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中錄入支付信息,通過國庫支付中心審核后,將款項支付給收款人,大大提高了資金到位速度,使財政部門可以有計劃地組織資金、調劑資金,提高財政調控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益。
2 我區國庫集中支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部門預算的編制和管理不夠科學規范
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部門預算是否科學規范將直接影響到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行。目前,我區的部門預算管理和編制存在的問題如下。
(1)財會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使預算編制、批復、執行、評價各環節脫節。(2)預算項目不細,編制粗糙,隨意性大,導致預算約束不大。(3)預算單位內部預算指標分解批復不合理,導致內部各部門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影響部門職責的履行和資金使用效率。
2.2 信息系統建設不夠完善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資金的支付面廣、量大,只有建立統一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國庫管理、支付系統和銀行資金清算系統數據網絡共享平臺,才能保障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高效、快捷。但目前我區支付系統的數據無法和其他相關部門共享共通,即使是財政部門內部各科室之間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
2.3 收支活動不透明,缺乏全過程有效監督
目前我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相關的各監督部門之間職責分工還不明確,監督體系尚未形成,重復和分散設置導致財政資金收支流經環節過多,資金使用混亂,財政資金活動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對其實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監督。現行財政監督機制是事后監督,只能根據各部門提供的財務報告進行事后審查、監督,難以對支出的全過程實行有效監督與控制。預算資金一旦撥付給了有關部門和單位,實際上就脫離了財政的監督,各種形式的克扣、擠占、挪用現象就無法控制。
3 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的建議
3.1 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國庫支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推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既是與國際通行做法的接軌也是預算執行制度的創新是一項“財政的革命”。加大培訓、宣傳力度,通過培訓、宣傳使大家更加了解、關心、支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使改革實施工作更加順暢。加強預算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糾正各種錯誤觀點,讓預算單位明白,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只是財政資金支付方式的變革,預算單位資金的審批權、使用權、核算權均不變。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是在制度上建立一種更為公開、透明、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并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下,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根本措施。預算單位從一把手到基層的所有人員,都要提高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認識。
3.2 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編制改革
按照程序規范、方法科學、編制及時、內容完整、項目細化、數據準確的原則,編制部門綜合預算,使所有財政資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預算的基礎上。第一,在部門預算編制環節,努力做到零基預算和細化預算。專項資金應力求細化到具體項目。只要單位預算和年初預算得以細化,并且單位用款計劃編制準確,集中支付技能正常進行,改革便可以順利實現。第二,在部門預算執行環節,預算的剛性約束必須得到強化,一經批復,嚴格執行,不隨意進行調整。一方面應在集中支付環節強化預算執行,防止隨意調整預算;另一方面建立合理、規范的預算調節機制,賦予部門和單位一定的預算調節權。
3.3 建立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和國庫管理操作系統
主要包括:預算編制系統和預算執行管理系統,保證預算資金的撥付符合預算安排和支出進度要求;收入管理系統,監控稅收和非稅收入征收情況;國庫收支總分類賬系統,做到所有收支賬目在一個系統中反映。
3.4 加強管理,強化監督制約機制
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預算單位資金使用的監督,認真審核預算單位資金使用計劃和資金使用申請,建立健全財政國庫支付執行機構的內部監督制約制度,財政國庫部門要定期對財政國庫支付執行機構的相關業務進行內部審計;國庫行要加強對代理財政支付清算業務的商業銀行的監控,充分發揮國庫行對商業銀行辦理財政支付清算業務的監管作用;審計部門要結合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年度審計檢查,促進政府部門和其他預算執行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以此來建立并完善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 黃耀軍.正確認識和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J].四川財政,2000(8):32-33.
[2] 高秀江.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簡介[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