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烏克蘭危機導致美國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度,俄羅斯也宣布實施反制裁。其間,美國能源部宣布將釋放多達500萬桶的戰略石油儲備。盡管美國官方否認此次釋放戰略儲備與對俄制裁有關,但仍引起外界的猜測,普遍認為這是美國啟動能源戰的一次先行試探。至此,俄歐之間能否爆發能源戰?若不能爆發能源戰,雙方未來又將有怎樣的走向?“制裁大戰”最大受害者又是誰?這些問題均成為外界媒體熱議的焦點。

●供圖/CFP
“制裁大戰”的最大受害者是歐洲。能源安全一直是歐洲軟肋,石油、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且渠道單一,長期受制于俄羅斯。去年歐洲共消費天然氣5343億立方米,約30%是從俄進口,且大部分由烏克蘭管道輸入,有些歐洲國家如立陶宛、捷克、保加利亞等對俄天然氣依賴甚至高達80%。這也是歐洲對制裁謹慎遲疑的主要原因。美雖然有心增加對歐天然氣出口,減少對俄依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內改變不了歐洲現有的能源供應格局。
若歐洲緊跟美國加入制裁行列,制裁未傷到俄羅斯,自己反倒成了受害者,就得不償失。
—2014年3月23日 來源:大公網 作者 :桓 秋
未來,戰場上兵戎相見并不符合美歐俄任何一方的利益。俄羅斯與西方的對峙,將更多集中于政治外交和經濟能源層面。俄羅斯自然也非常清楚美國在外交上的欲擒故縱和能源上的咄咄逼人,一方面軍事上見好就收不再繼續貽人口實,另一方面則再度舉起美國鞭長莫及的天然氣大棒,威脅切斷對烏克蘭供應。雖然美國去年起開始加快天然氣出口審批,但目前成效甚微,歐洲強充胖子稱將為烏克蘭提供供應,但實際都難以面對俄羅斯真正的斷供。另一方面,此舉將使其在能源市場中徹底失信,未來即便將重心轉移至亞太,仍將面臨諸多問題。
—2014年3月22日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 :劉 建
目前,歐美將經濟制裁的目標瞄準了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不過,歐洲也非常依賴俄羅斯油氣出口,一旦拒絕俄羅斯的能源,對自身也會造成嚴重影響。但是,美國變成能源輸出國后,這個格局的發展將變得非常微妙。美國每向歐洲多出口一份能源,俄羅斯就會少一份籌碼。
更重要的是,美國擁有7億桶戰略石油儲備,能夠對國際石油市場產生決定影響。美國大幅提高能源自給率后,戰略石油儲備對自身的作用變低,但作為國際政治手段不亞于氫彈。美國一旦出手打壓油價,或者大幅剝奪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市場份額,俄羅斯的經濟必遭沉重打擊,甚至會導致經濟倒退幾年,損失會遠超過打贏烏克蘭戰爭。因此,俄羅斯也必然會針鋒相對抬高油價,其中切斷對歐洲的油氣供應見效最快。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手段實際上都是“雙刃劍”,在打擊別人的同時也會打擊自己,對已疲弱的全球經濟也會是致命一擊。其中,夾在美俄中間的歐洲,受到的破壞可能最為糟糕。
—2014年3月17日 來源:鳳凰軍事 作者:陶慕劍
美俄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矛盾已然趨于激化,未來東西兩大陣營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較低,出現對稱性制裁的概率較大,即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而俄羅斯對前者進行能源制裁。
從歷次美國能源部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來看,目的都是為應對供應威脅,以打壓高油價。但目前美國并不存在石油供應短缺的威脅,美國國內油價也未達到歷史較高水平。美釋放原油儲備很可能旨在提防地緣局勢升溫可能引爆國際油價急漲風險。
—2014年3月25日 河北青年報作者:王 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