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倫
摘 要 隨著我國期刊出版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編輯進入該領域。青年編輯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較強的心理安全需要,角色意識模糊,自我效能感較低,人際關系處理困難等。青年編輯通過自我學習、參加培訓和學術會議、網絡在線學習等進行繼續教育時,應做好相應的心理調適: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向資深編輯虛心請教;學會恰當歸因。
關鍵詞 青年編輯 繼續教育 心理調適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Young Editors i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LIU Lun
(Magazine House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journal publishing,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into the field to edit. Youth editor has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 strong psychological security needs role confusion, low self-efficacy, and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Young Editing by self-learning, training and conferences, online learning, such as when the network continuing education, should make the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mak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humbly ask the senior editor; learn proper attribution.
Key words young edi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隨著我國期刊出版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編輯進入該領域。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真正受過專門編輯教育的人數很少,在崗的青年編輯大多是從其他專業轉過來的,邊學邊干,一時很難深入。此外,由于青年編輯從業時間短、經驗積累不夠,遇到問題往往容易氣餒并導致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產生消極心理,出現缺乏自信、工作難以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現象,這勢必影響工作效率乃至刊物工作的正常進行。①因此,對青年編輯開展繼續教育很有必要。青年編輯由于受成長階段、教育背景、專業修養、工作經驗等的影響,具有自身獨特的心理特點。深入分析青年編輯的心理特點,有利于青年編輯更全面認知自己,深入挖掘自身潛能。通過對青年編輯繼續教育形式的分析,結合青年編輯心理特點和自身工作實際,對青年編輯在繼續教育中的心理調適問題進行初步探析,以期為青年編輯的發展提供一個研究視角。
1 青年編輯的心理特點
青年編輯大部分是由剛畢業走出校園的研究生或有幾年相關工作經驗走上編輯崗位的青年構成,他們在生理發展上已經成熟,但在人生觀、價值觀、心理特性上仍不夠成熟,在編輯這個特殊的工作環境中,青年編輯除了具有同齡青年的一般心理特點外,還具有自身獨特的心理特性。
1.1 較強的心理安全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把人的需要歸結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一般說來,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之上,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出現,而且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的程度越高,對較高程度需要的追求也就越強烈。馬斯洛指出,“如果生理需要相對地得到了滿足,接著就會出現一整套新的需要,我們可以把它們大致歸納為安全類型的需要(安全、穩定、依賴、保護、免受恐嚇、焦躁和混亂的折磨、對體制的需要、對秩序的需要、對法律的需要、對界限的需要以及對保護者實力的要求等)。”②青年編輯剛剛步入工作崗位,進入到一個新工作環境中,需要進行大量的學習,進行相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交流,加上處在轉型改制的大環境及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下,尋求一種輕松自在、不受約束、穩定有序的安全需要成為青年編輯的主要追求,在安全需要沒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前,更高層次的需要諸如自我實現的需要則不會出現,青年編輯的成長則會受到較嚴重影響。
1.2 角色意識模糊
所謂角色意識是指處于社會關系中的“社會人”對所扮演的角色的內涵有著充分的認識,這種意識包括對角色身份的期待、角色權利與義務的明確、角色人格的不斷完善等。③大部分青年編輯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步入工作崗位的,由于對編輯角色的認識不深,在由學生角色轉換為編輯角色時就會出現角色意識模糊。角色意識模糊導致青年編輯對編輯角色的認識不深刻,對編輯的權利與義務不明晰,編輯角色人格亟需完善。具體到工作中,變現為切入點不準確,無法將自身在學校教育中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在工作發揮出來,在審稿中對稿件模棱兩可,無法做出準確專業的判斷;工作中處于“被動”狀態,主觀能動性發揮不足,學生角色中被動接受教師教學的思想依然對工作產生影響等。
1.3 自我效能感較低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 Bandura)于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的。班杜拉指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先行因素即班杜拉所說的期待。他認為,除了結果期待意外,還有一種效能期待。結果期待指的是個體對自己的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效能期待則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實施某種成就行為的能力判斷,它意味著個體是否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地進行帶來某一結果的行為。如果個體預測到某一特定的行為會導致某一特定的結果,那么這一行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選擇。④青年編輯剛剛步入到編輯領域,在知識結構和編輯技能方面有很多不足,在日常工作中,當面臨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時,青年編輯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和害怕失敗的心理,不能對問題進行很好的解決,造成了較低的自我效能感。
1.4 人際關系處理問題
青年編輯大部分是由學校畢業后直接步入編輯領域,人際關系由相對簡單的同學關系轉變為工作中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編讀之間、編審之間等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期刊行業的特殊性需要青年編輯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在期刊的編輯過程中,青年編輯要同作者進行聯系,此外,還要經常同審稿專家、讀者、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在青年編輯的日常工作中,還需要經常與編輯部同事進行頻繁的人際互動。青年編輯因社會資歷較淺,社會化程度不高,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在與他人進行人際交往時,難免會出現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
2 青年編輯繼續教育形式
青年編輯的繼續教育是青年編輯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幫助青年編輯盡快適應編輯工作,克服心理方面的不成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青年編輯繼續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2.1 自我學習
自學是青年編輯成長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青年編輯的成長中,基于不同的教育背景、個人修養等,除編輯行業的通識知識外,每名青年編輯所要學習的內容不盡相同,如對于教育類的期刊,教育學背景出身的青年編輯和文學出身背景的青年編輯在進行自我學習時,學習的方向必然不同。因此,青年編輯在進行自我學習時,應結合自身實際和工作需要,堅持進行自我學習,如可翻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點符號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加強編輯學、語言學、期刊專業方面知識的學習,做到隨用隨學、隨時隨學、隨地隨學,提高自身理論水平與知識修養,做編輯工作的有心人。
2.2 培訓班與學會會議
2010年出臺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第7條指出:“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于72小時。其中,接受新聞出版總署當年規定內容的面授形式繼續教育不少于24小時。其余48小時可自愿選擇參加省級以上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認可的繼續教育形式?!雹菖嘤柤仁乔嗄昃庉嫵砷L的重要形式,也是完成新聞出版總署要求所必須進行的繼續教育形式之一。但是,培訓班又不拘泥于“官方”的各種培訓。各個雜志社、期刊編輯部也可結合自身工作需要和資源,通過邀請校內專家、審稿專家、編委會專家對青年編輯開展系統培訓。培訓內容既可以是編輯方面的,也可以是結合期刊專業方向,就近期學術熱點開展培訓,提升青年編輯專業技能。
學術會議是以開展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為主題的會議,能夠較為集中的反映本研究領域內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青年編輯通過參加編輯類的學術會議如中國期刊協會及分會會議,及期刊專業類會議如筆者所在《高校教育管理》編輯部,可能就會參加一些和高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管理相關的學術會議。通過參加學會會議,增強了對本研究領域內最新進展的把握,促進了與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
2.3 網絡在線學習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逐漸成為青年編輯進行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并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具有及時性、交互性、便捷性等諸多特點,基于網絡而構建的編輯網絡在線學習平臺也比傳統的面授形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首先,網絡在線學習可實現學習的“碎片化”。與傳統面授形式不同,在網絡學習平臺選課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青年編輯可以根據自己時間靈活調整,既可以一次性學習多門課程,也可以一門課程分成多次學習,將課程“碎片化”處理。其次,網絡學習平臺具有針對性。網絡學習平臺擁有編輯方面的多門課程,青年編輯可以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及實際需求,按需選擇。最后,網絡在線學習終端的多元性。隨著web3.0的發展,網絡學習終端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學習平臺不僅僅局限于電腦,青年編輯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學習,突破傳統意義上的時空限制。目前,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是青年編輯進行網絡繼續教育主要的學習平臺,青年編輯憑用戶名和密碼登陸后選擇相關課程進行學習,課程學習結束后通過考試則獲得相應的學分。
3 通過繼續教育促進青年編輯心理成長的對策
青年編輯進行繼續教育,對于提高青年編輯自身知識結構和編輯素養,幫助青年編輯繼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青年編輯在進行繼續教育時,應針對自身心理特點,做好心理調適。
3.1 進行積極心理暗示
青年編輯在進行繼續教育時,應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充分利用“皮革馬利翁效應”,實現自身的繼續發展。皮革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1960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將一份“精心挑選”的學生名單交給了老師,并告訴他們,這些學生在智商和情商上都遠遠優于其他學生。一段時間后羅森塔爾等對這些學生進行了測評,結果表明,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活態度及自信心等都比其他學生要好。測評結束后,羅森塔爾說出了名單真相——那些學生是隨機抽取,而并非精心挑選?、捱@一結果啟示我們,心理暗示特別是積極的心理暗示會對人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青年編輯在進行繼續教育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應該予以正視,找準目標,給予自身積極的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的實施有兩種方法可供參考:一是每天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暗示,如每天早晨起床前、晚上睡覺前進行自我暗示,將教育教育目標細化為可執行策略,并暗示自己一定可以完成目標,確定詳細的完成日期。二是在工作環境中如電腦周圍、辦公桌之上貼一些需要學習的內容、奮斗目標、需要完成的工作等,以強化自我暗示效果,將外在暗示轉化為內在的自我暗示,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3.2 向資深編輯虛心請教
老編輯無論是在編輯素養、知識結構方面,還是在社會化程度、社會實踐經驗方面,都具有很多切身體驗和經歷。青年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積極與老編輯交流互動,學習老編輯在每個工作環節中的工作方法和態度;學習老編輯在與專家學者、作者、讀者互動方面的方法與技巧,學習約稿過程中應掌握的方法與注意問題;向老編輯請教學術研究,使自己盡快成長為學術型編輯,在編輯中不斷提升自身學術水平,在提高自身學術修養的過程中增強審稿能力,提升編輯工作效率等。向老編輯學習是青年編輯快速成長的重要部分,青年編輯在請教過程中應謙虛謹慎,對老編輯充分尊重,摒棄“清高”、“驕傲自滿”心理,盡快由編輯“新手”向編輯“老手”轉變,實現自我成長。
3.3 學會恰當歸因
人做完一項工作之后,往往喜歡尋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敗的原因,這就是心理學家探索歸因問題的客觀依據。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于將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歸結為以下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⑦一般來說,個體的歸因方式分為兩種,一種為內部歸因,即個體認為,無論成敗與否,都是由自己的能力或者努力程度等內部因素造成的,自己應對行為負責;外部歸因則不論成敗,將原因歸為運氣等外在因素,因此不愿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對個體今后的行為產生影響。青年編輯在進行繼續教育中,應恰當運用歸因理論,促進自身在繼續教育中繼續成長。具體說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加強反思,每完成一項任務或者教育目標后都要進行反思,找出失敗或者成功地真正原因,即進行正確歸因,這有助于青年編輯正確認識自己。二是要根據具體情形,進行積極歸因,哪怕是不真實的歸因。青年編輯剛開始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在進行歸因時,在適度的范圍內,可以對成功地工作多進行內部歸因,而對于失敗的或者不成功的工作進行外部歸因,提升自身工作的整體效能感,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健康心理,不斷在繼續教育中成長,明晰對“編輯角色”認識,實現由青年編輯向資深編輯的轉變。
注釋
① 徐晶.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健康職業心理的培養[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4.
② 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第三版)[M].徐金聲,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1.
③ 張愛梅,章誠.青年編輯的社會角色初探[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92.
④⑦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7;233.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人事司.關于印發《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的通知.[EB/OL].[2013-10-22].http://www.gapp.gov.cn/rss/rss_old/contents/3632/141211.html.
⑥ 皮革馬利翁效應[EB/OL]. [2013-10-22].http://baike.baidu.com/view/41268.htm fromId=27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