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調查了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思想狀況,對當前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思想狀況進行歸因分析,提出解決邊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狀況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 思想狀況 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016-02
一 調查目標、對象和方法
1.調查目標
調查目標如下:(1)把握當前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狀況;(2)對當前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狀況特點及其歸因進行分析;(3)探索當前及今后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工作的對策思路。
2.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2010年1月在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世居少數民族村寨中隨機抽取180戶家庭,其中男性受訪者(戶主)156人,占總人數的87%。女性受訪者(戶主)24人,占總人數的13%;民族成分:佤族戶主67人,占總人數的37%。傣族戶主62人,占總人數的34%。德昂族戶主51人,占總人數28%;學歷:受九年義務教育以下的有171人,占總數的95%。共產黨員有23人,占總數的13%;180戶家庭平均成員3.8人。
3.調查方法
我們采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1)問卷調查方法:調查采用系統抽樣方法,以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為調查總體,抽取農戶180戶,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100%,調查很具代表性;(2)村干部、農戶訪談、座談。
二 結果與分析——當前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思想政治現狀以及歸因分析
1.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思想狀況現狀與特點
通過調查發現,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村寨36~43歲的受訪者文化程度較低,平均為九年義務教育以下水平,其中,佤族較低,平均為七年以下受教育程度。傣族較高,有7%的人受教育水平為高中或中專以上。36~43歲的農村男女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有過外出打工經歷的德昂族最低,僅為16.3%。傣族最高,為33.3%。
在生產經營方面,三個民族的8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勤奮、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應當重視孩子的教育,應當好好地計劃未來。但是在“外出打工”的問題上,88%的受訪者不愿意去冒風險,讓筆者覺得奇怪的是,對“家庭其他成員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不反對的為75%。這個年齡段的受訪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又處在家庭主心骨的年齡,自身思想保守,缺乏冒險精神,是可以理解的。受訪者有78.9%的人認為國家的幫扶應該以“致富的技術或方法”為主。
在社會生活方面,受訪者中認為“只要有飯吃,有衣穿就好的”占到57%,對生活的現狀容易滿足,使得部分受訪者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或者說,門路少、技術少、打工的機會少使得他們無法更好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尤其是工資性收入?!敖鉀Q與自己有關的嚴重利益糾紛和爭吵的方式上”66.7%的受訪者選擇了“找村干部”。這個數據足以證明黨和國家民族團結政策的偉大之處,也足以證明邊疆世居少數民族群眾對黨和國家的熱愛。
在思想道德方面,“生活中遇到老人、病人、殘疾人時,您想幫助他們嗎?”,48.5%的人選擇“很想幫助”,51.5%的人選擇“根據自己的能力”。邊疆世居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以及樸素的道德觀念的傳承使得社會風氣非常好,老百姓的道德情操高,人與人之間友善、和睦。
2.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現狀歸因分析
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思想狀況發展受到社會和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對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現狀進行歸因分析。
第一,社會歸因。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偉大祖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尤其是十八大召開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在反腐倡廉的格局下,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偉大中國夢的實現,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全面小康。但同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也有一些問題,如:東西部、城鄉差距、貧富懸殊顯現,社會道德水平的滑坡、生態環境惡化讓人擔憂,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可能不對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有沖擊。
第二,自身歸因。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程度95%的受訪者為九年義務教育以下水平,只有24.5%的人有過外出做事的經歷,85%的受訪者務農,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之中,封閉的生長環境使得農民無法及時獲得致富的信息、技術和方法。四季如春的生活環境以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極大地束縛了當地農民的思想發展。再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原始的宗教信仰,使得少數民族的老百姓易于滿足于生活的現狀。對于“外省有一個地方掙錢多、機會多,但是生活條件差、風險大。那您愿意去嗎?”80%的人持“觀望態度”或者“不愿意去”。筆者認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落后現狀固然有地理和社會歷史方面的客觀原因,但是內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三 對策和措施
如何做好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思想工作呢?本文結合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提出幾點對策和措施。
1.努力建設和平安寧的邊境環境,形成云南邊境民族地區農民思想的氛圍保障
就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環境來講,可以分為大環境、中環境、小環境,大環境就是世情、國情;中環境就是區域或周邊環境;小環境就是村寨環境。這里僅就中環境談談筆者的思考。云南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是西南的戰略屏障,是西南開發的重要橋頭堡,占云南總面積70%的民族地區,占全省總人口三分之一的少數民族,是云南各項建設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云南民族地區的發展穩定事關云南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民族團結,邊境安寧,國家安全,關系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作為有26個世居民族、15個特有少數民族、7個人口較少民族、16個跨境少數民族的云南省,沒有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有云南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國的小康。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處于反西化、反滲透、反分裂的前沿,云南既是民族地區,又是邊境地區。長期以來,全省保持了團結穩定,成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一面旗幟。這本身為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的思想狀況提供了良好的氛圍保障。
在國際形勢更加復雜、邊境局勢更加多變、社會矛盾深層聚集、分裂勢力活動猖獗、影響團結穩定隱患更加多樣的情況下,保持團結穩定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特別是邊境民族地區最根本的政治任務是保持團結穩定,強邊固邊。身處云南臨滄市邊疆民族地區的農民切身感受到人民富裕、祖國強盛、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這才是最有力、最直觀、最感性、最生動的證明。
2.充分掌握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狀況的特點和需求,突出政府的主導和引領地位
政府的主導和引領無疑是解決農民思想保守問題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政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臨滄市世居少數民族農民思想保守問題。
第一,提高農民受教育水平,推進臨滄市農村教育文化事業發展。首先是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指免學雜費、免教科書費、補助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資金),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普及;其次應該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專業技能培訓;再次,在農村推行就業培訓,提高農村勞動者自身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從而獲得較高的非農就業的機會和非農工資水平。
第二,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扶持地方經濟的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政府需要增加財政資金支持,對涉農鄉鎮企業進行支持,引導鄉鎮企業依托云南省豐富的生物資源、具有潛力的優勢農產品,大力發展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業。更多地為農民提供非農就業機會,從而提高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比重。
第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政府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賦予農民和城鎮居民平等的就業生活權利,降低農民就業的隱性成本。鼓勵世居少數民族農民“走出大山,志在四方”,讓他們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飛飛、袁志剛.云南省農戶工資性收入比例偏低問題的實證研究——基于農戶理性選擇行為的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