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行“雙證書”制度是高等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的重要契機,本文通過對“雙證書”制度與高職教育銜接的問題研究,探索“雙證書”制度與高等職業教育有效銜接的途徑。
【關鍵詞】“雙證書”制度 高職教育 銜接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033-01
學歷文憑證書是受教育者在國民教育系列中綜合文化素質和受教育水平的標志;而職業資格證書則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學識和技能的證明,“雙證書”制度,就是在畢業生中實行學歷文憑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并重的制度。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為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很多高職院校加大了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與企業的技術運用和發展等方面的創新,結合“雙證書”制度的推行與實施,按照職業資格標準調整了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此提高畢業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一 “雙證書”制度與高職教育有效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按照國家關于“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的要求,近年來各級主管部門為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積極制定了相應制度和考核標準,各地高職院校也相繼開展了職業資格認證工作,并在培養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方面取得了效果。另外,高職教育在我國起步晚、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在具體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主要包括:
1.高職專業體系與資格認證制度管理標準不適應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自身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發證部門缺乏統一規范管理,“證出多門”,在管理與操作層面上較混亂;大部分專業對應某個職業崗位群,而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對應單一職業崗位,沒有綜合性的職業標準面向專業核心技能;現行國家資格認證制度偏重于工程技術領域,與文科類專業教學結構、發展需求不匹配;現行職業資格標準跟不上生產技術的發展速度;內容陳舊,造成了高職教學內容相對狹窄,與實際生產技術崗位要求不適應。
2.高職教育方式與職業能力培養不適應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級技術應用性人員是企業最需要的人才,要培養出具備較強職業技術能力的高職學生,就必須讓教學貼近企業生產一線,貼近工藝、技術標準與規范,注重職業實用性和操作熟練性。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學方式,特別是實踐教學依然采用普通教育的模式,學生動手的機會很少,更缺少按照職業標準要求開展的針對性訓練機會;同時適應“雙證書”制度實施的教學管理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還沒有建立,部分學校對學生質量考核偏重于理論知識,忽視職業能力,教學評價體系只對文憑負責,而不對能力負責,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不“并重”。
3.實踐教學條件、師資水平不能滿足“雙證書”制度的推行要求
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實訓條件、教師隊伍和資金投入等方面普遍薄弱,存在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因資金投入不足,無力購買先進機器設備和建設實驗場所,學生人數與實訓設備比例嚴重失調,設備陳舊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在師資建設方面,雖然很多高職院校有不少“雙師型”教師,但真正來自企業并能按行業規范從事實踐教學的卻十分稀缺,實踐設備與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長期影響了高職院校推行“雙證書”制度。
二 “雙證書”制度與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對策與建議
1.搭建“工學結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平臺,構建“雙證通融”的人才培養方案
建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學歷與職業資格融合,目標一致、教學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學歷教育與職業能力認證的溝通和銜接;充分發揮企業在高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制定人才培養和考核方案,采取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相結合的方式,讓企業參與到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打造企業和院校資源共享的人才培養平臺。
2.建立以技術應用為主的教學體系,建設改善實訓條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
實行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加強課程整合和重組,建立合理課程體系和以職業資格能力標準和技術應用為基礎的教學方案;加大投資力度,建設穩定的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制定與職業技能標準相銜接的實訓計劃和大綱,確保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的質量;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深入生產一線研究實踐,把行業和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課堂教學,引進具有“雙師”素質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專業、實踐教學,促進學術與技術交流,調動教師向“雙師型”發展的積極性。
三 結束語
“雙證書”制度與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通力協作,共同努力,隨著這一舉措的日益完善,高職教育必定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蕊、張文蔚.國外典型職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雙證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2]張秀玲、李傳偉、孫杰.高職教育與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下旬),2013(9)
[3]楊波.關于高職院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準出制度的思考[J].現代交際,2012(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