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
【關鍵詞】改革 主動 拓展 活躍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093-02
2013年10月22日至23日,筆者有幸參加了精河縣小學課堂教學改革能力大賽活動。課堂教學改革能力大賽以團體組的形式出現,共分五個環節:教學設計、說課、上課、評課、教學反思。為期兩天的大賽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獲是沉甸甸的,其中有感悟、有靈感、有激勵也有反省。
一 魏老師執教的二年級美術“小花飾”一課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魏老師的二年級美術“小花飾”一課,收獲頗豐,可以說這是一節處處彰顯本課程理念的美術課,本課教學一開始就用傾聽“砰砰砰”的敲門聲,并以郵遞員送郵件的方式導入課堂,這種設置新穎而獨特的導入懸念形式,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在場師生的心,可以說不得不令我們折服。
1.值得學習的方面
第一,緊扣主題,激發熱情。魏老師能夠緊扣課題的主體部分,將小花飾的用途,通過兩大類十二個方面的圖片進行了展示,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小花飾在環境裝飾和物品裝飾中所帶來的美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作小花飾的熱情。
第二,抓住心理,激趣闖關。魏老師能夠很好地抓住二年級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這一心理,把喜洋洋帶來的禮物用郵件的形式分發給各小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喜洋洋闖關做了鋪墊。
第三,自主探究,發散思維。在課堂拓展部分,魏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花飾的制作形式,由平面轉為立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2.值得商榷的方面
第一,最后的作品集中展示部分,學生創作的小花飾張貼在精心設計的黑板上,雖然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但魏老師若能把學生制作的精美小花飾再加以組織和穿插,組成一個全班性的“大”花飾,就能更加前后呼應凸顯課題了。
第二,學生作品展示部分的另一設想,如果能夠把小花飾的兩大用途——“環境裝飾和物品裝飾”,與學生的作品有機結合,如讓學生通過用自己做的小花飾去裝飾某件物品,或者是裝飾某個環境,那學生就會產生更直接的美感,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自己的精心制作所帶來的成就感。
二 馬老師和趙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一課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到數學。”特別是在聽了馬老師和趙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這一課后,讓我感觸頗深。
本節課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圓的概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當中;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1.值得學習的方面
第一,熟悉教材,設計合理。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授課教師準備的非常充分,認真鉆研了教材,準確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合理,環環相扣,做到了數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
第二,直觀教學,相得益彰。小學生主要以直觀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直觀、體驗、感悟。本課教學“圓”的一些特征時,讓學生用“圓”來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在組內討論直徑、半徑的特點,同時教師借助課件使抽象變成了形象和直觀,而在教學“同一圓內的每條直徑都相等”以及“半徑和直徑的關系”時,結合學生的測量,非常直觀的表述了這些知識點。
第三,知識拓展,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對于知識的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讓學生說一說車輪為什么是圓的,車軸應該在車輪的什么位置?學校開運動會時,要畫一個半徑為10米的圓。這樣的習題設置使學生把課堂中學習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去,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并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值得商榷的方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圓的認識”一節中,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這些知識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交流,掌握這些知識。但是,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大膽放手學生說、做、思考、發現。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氣氛顯得不夠活躍。
三 莊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我的鄰里鄉親”一課
在莊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我的鄰里鄉親”的教學中,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課件圖片,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值得學習的方面
緊扣課程性質,突出學科特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應給予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如課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鄰里關系,就很好地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與轉化。
2.值得商榷的方面
在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倡導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是,老師在引導學生說的過程中,我們認為不是很到位。如學生在說第三幅圖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甚至偏離了本課的主題,這讓我感悟到,雖然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不能弱化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
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了教學過程的優化。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