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的理念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本質的認識,通過各種的探究和教學方式例如自學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等,使學生在掌握課本基本內(nèi)容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利用已學知識來解決現(xiàn)有問題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 歷史教學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110-01
有人把老師比作小船,小船的一端連接著學生另一邊是浩瀚的知識海洋,學生想要學到知識,那么就應該讓小船發(fā)揮功能。在新的教育時代下,應該采取哪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是每個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的理念有一定的理論根據(jù),教學的方法有一定的步驟。本文主要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教學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他的教學方法。
一 以多媒體工具為載體,培養(yǎng)探究學習的興趣
都說理論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想要把書本上的內(nèi)容也染上絢麗的色彩,離不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一定的情境環(huán)境下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讓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還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激發(fā)學習探究的興趣。
如在教學初中歷史中的“盧溝橋事變”這一節(jié)時,在開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一首《小兵張嘎》中的片尾曲,凄涼的歌曲中唱道:“一九三七年哪,鬼子就進中原哪,先打開盧溝橋,后打開山海關呀”。一首歌唱出了中國人民流離失所,戰(zhàn)火連天的場景,也唱出了日本侵占我國的悲憤之情,這讓學生們自然地想到“盧溝橋事變”這段悲痛的歷史。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給出有關盧溝橋事變的資料和圖片,然后老師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先探究,即,事件的起因,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史實記載、中方的反應、事件的影響、有什么現(xiàn)實的意義。經(jīng)過學生去探究討論,老師最后再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點評。讓學生的歷史細胞活躍起來,這樣既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知識的記憶,實現(xiàn)了一個從“滿堂灌輸”到“探究學習”的轉變。
二 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只是一味枯燥的講解理論,其結果必然是趴下一片,學生沒有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如果老師制造一個再現(xiàn)歷史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去親身感受當時的歷史,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如,學習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時候,老師可以先放兩個短片:《唐朝的繁榮和昌盛》和《鄭和下西洋》。通過這兩個短片,讓學生對這一單元有一個清晰地思路——當時中國是一個繁榮昌盛和對外開放的社會。
再如,教學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這一內(nèi)容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當時我國主要的領導人,如毛澤東、劉少奇、宋慶齡等對新中國的成立和發(fā)展做出歷史貢獻的人物一一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同時在圖片中可以穿插《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節(jié),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視覺的沖擊力,還激發(fā)了學生探究這一歷史的興趣,達到探究教學的目的。
三 設計探究性學習的問題
在任何教學的過程中達到師生互動是最好的效果,所以老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在恰當?shù)那榫诚掠心康牡奶岢鰡栴},讓學生去探究問題的答案。
如在講到近現(xiàn)代化的探索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例如,中國近現(xiàn)代化的探索為什么這么艱難,近現(xiàn)代化的探索都包括什么,探索的背景是什么等。通過設計這樣的探究性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主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組織有效課內(nèi)外活動,讓學生學會探究
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時間和有效的培養(yǎng)和鍛煉形成的。組織歷史活動課,讓學生參與進來,逐漸地擴大學生的視野和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1)在課堂上可以成立豐富多彩的歷史興趣小組,如針對隋唐的繁榮景象我們可以成立歷史美術小組,讓他們根據(jù)課本講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能力畫出一幅圖畫,在教室的墻上貼出來,找一個組員結合圖畫和歷史知識給大家做一個講解,供大家展覽。(2)在課堂外組織學生在業(yè)余的時間看動畫片、歷史片、紀錄片、瀏覽名勝古跡。這樣的活動既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具體化還激發(fā)了學習歷史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歷史這門深奧的課程。
五 結束語
探究式這種教學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科書作為輔助的工具和在學生的互動下學習,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培養(yǎng)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激發(fā)他們探究歷史的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去探索、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成為現(xiàn)代化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安桂清.研究性學習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任長松.論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