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教學的重點,這不僅是新課改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本文認為高中生物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有三點:重視知識的講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關鍵詞】高中生物 創新能力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128-01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通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性,這已是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 重視知識的講解和運用
過去高中生物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和記筆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知識的傳輸也受到一定影響。所以教師在生物課堂上應增加一些和學生互動的環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生物課堂更加自由和開放。學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就這些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這樣不僅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識不僅要在課堂中學習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后期的鞏固記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應該引導學生們運用創新思維對知識進行整理和記憶。因為學生和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別,教師應有差別地教授學生鞏固記憶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們選擇或創新自己所喜愛的記憶方法,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為了培養學生創新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學完一章生物知識后,教師應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創新思維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會運用所有學過的知識,對其進行有效整合,最后得出答案。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討論,讓學生們就課后作業進行一定的探討,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發現其他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里充滿了未知和神秘,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走進生物的殿堂,并愛上生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再將其轉化為興趣。如在進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樹葉的相片,指導學生把制作相片的底片放在新萌發的植物葉子旁邊,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些天,把葉子拿下來,再把底片拿走,把葉子放在培養皿內,加入碘水,然后照片就會出現在葉子上邊。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們就這個現象進行討論,最后得出因為底片上黑白濃度不同,光照也不一樣,所以淀粉也不同,于是碘的染色度也就不同,從而形成了人像的結論。教師通過這些有趣的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可以快樂地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重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屬于實驗性課程,生物教學能否順利進行需要依靠實驗的幫助。通過生物實驗教學,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下面介紹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個要點。
1.實驗設置
重視高中生物中的實驗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設計性實驗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驗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們在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的過程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新能力來完成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對實驗內容進行一定的了解和預習,保證實驗可以按計劃進行。在實驗課堂中,學生需要動手來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對知識起到一定的鞏固作用,在實驗中學生們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問題,產生一些新的想法,教師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加以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中教師還可以改變一些實驗條件,更改相應的設置,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后,進而通過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2.實驗氛圍
實驗教學中課堂的氛圍相當重要,教師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敢于提出新問題。如在進行細胞壁分離實驗中,學生需要把洋蔥當標本,有的學生選用洋蔥牙尖,有的選用洋蔥皮。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載玻片,了解學生的觀察結果,并肯定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再進行切片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
3.實驗報告
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編寫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編寫,引導學生明白變量、假設、變量控制等要素,認識到實驗的本質,不過分強調實驗的步驟。通過培養學生填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 結束語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加強思考,創新提問,加強實驗教學,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何蘭平.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學周刊(下旬),2013(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