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時,常??梢钥吹揭恍┱n上得十分順利,老師講得準確無誤,學生個個對答如流,把一節課演繹得完美無缺??墒沁@樣的課上得還有意義嗎?學生都會了,老師為什么還要教呢?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問題、沒有矛盾,老師的價值又如何體現呢?因此,那些近乎完美的課不見得是好課,真正的好課是那些善于利用課堂上出現差錯的課。課堂是不可預測的,錯誤也是難免的。作為教師,不能要求學生不犯錯誤,而應合理地運用學生所犯的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中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和學習的方法。
一 允許出錯,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難免的,可以說出錯是學生的天性和權利。作為教師不應把孩子的這種錯誤無限放大,而應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信心,不管學生的想法有多幼稚、多離奇,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放心大膽地發言,課堂上沒有了精神壓力、沒有了心理負擔,學起來才能更輕松、自在。這對學生的認知和創造具有極佳的激勵作用。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立即給予否定,而因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引導他們變“廢”為“寶”,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和支持“冒尖”,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
二 巧用錯誤,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
布魯納曾說:“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便沒有數學的發展。”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成為真正的教學主體,才能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性活動的展開與整合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又可以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錯誤之所以寶貴,其價值有時并不終于錯誤本身,而在于師生通過思錯、糾錯活動獲得新的啟迪。
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出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判斷,有學生很快地說:“這是一個軸對稱的圖形。”有些則不太確定,不敢發言。這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他們想想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一般是怎么來判斷的?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大多數說可以畫對稱軸,或是折一折。這時我再讓學生動手畫一畫,折一折,來證實他們的判斷。學生們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了,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驗證他們的結論。課堂中的錯誤能使老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需要,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習活動生動、深刻,并且有更多的探索空間。所以,只要引導得當,老師和學生是不用害怕錯誤的,在錯誤中成長,真正印證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利用錯誤,因勢利導、正確、巧妙地加以利用,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 善用錯誤,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由于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關系,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往往會理所當然地以自己的觀點去思考問題,而沒有認真地找出隱藏在題中的條件,因此,在做題時會造成很大的失誤,甚至會出錯。如圖文應用題“圖中畫了一個導游舉著一面寫著40人的旗子,旁邊一句話寫著兒童36人,兒童樂園的圖中掛著一塊牌子寫著:成人:18元,兒童:15元”,問題:成人要花多少元?有部分學生是這樣列式的:40×18=720元。我當時把這個算式一投出來,有些學生就大聲笑了。我并沒有表態,我請那個笑得最大聲的孩子站起來,讓他說一說為什么笑?他說:40人里面包括了成人和兒童,題中說兒童有36人,所以成人應是40-36=4人,成人花的錢應是:18×4=72元。我分析道:“說得非常好,這里我們也要向做這道題的孩子表示感謝,他讓我們都開心地笑了,可是他也提醒了我們,在做圖文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分析清楚圖文中給我們提供的所有的條件,才能正確地解決問題?!?/p>
在課堂上教師雖然也可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剖析,由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入手,找出其內在的隱藏條件,從而來解決問題,但這遠不及學生的自我發現和挖掘來得有效,只有當學生自覺地提高了自己的觀察理解能力,解題的正確率才能提高。
四 利用錯誤,發展學生的評價意識
當學生出現了錯誤時,教師別急著做評價,在引導學生對他人進行評價時,先讓學生找找這個同學的優點,或先讓出錯者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思考,公平公正地進行評價。使笑聲成為善意的表達,而不是惡意的嘲笑。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引導他們學會反思自己和同伴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學生通過評價別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認識,促進自己的學習,考慮問題會更仔細。出錯的學生通過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可以更正自己的錯誤,心平氣和地接受他人的意見。
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美麗的,課堂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和那樣的錯誤才變得更精彩。我們要讓錯誤美麗起來。只有在出錯、糾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活的,教學才是美的,教師也才是稱職的。不要懼怕孩子們出現錯誤,讓我們共同去感悟、營造錯誤給課堂帶來的涌動的生命力和最真實的美麗吧!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