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有效地利用體育第二課堂,體育教師應該組織初中學生展開合作學習。首先,教師應該發揮引導作用:制訂教學計劃、進行方法策略的指導、采取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方式。另外,學生應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理劃分、進行適合初中生的體育活動、采用競爭機制、小組互評。
【關鍵詞】初中第二課堂 體育活動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154-02
在初中的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數英等科目強調知識性和學習成績不同的是,體育更注重的是實踐性和增強學生的體質。這就決定了初中體育不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是更多地滲透于第二課堂體育活動中。作為第一課堂體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初中第二課堂活動對于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素質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每個學校都會給初中生安排一定的體育第二課堂活動。
如何有效地利用體育第二課堂呢?如何讓傳統的學生自由開展體育活動的形式轉變成通過合作學習有序地開展體育活動?初中學生開始具有獨立意識和叛逆心理,假如任由他們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很難使活動有效地進行。體育教師應對初中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在第二課堂體育活動中開展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團體精神和交往能力,從而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提高身體素質。
一 教師在初中第二課堂體育活動展開合作學習的引導作用
合作學習自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繼而在全世界范圍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一種受到普遍歡迎的教學理論和體系,也成為我國基礎課程改革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要使合作學習理論和初中體育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首先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體育第二課堂作為初中學生強身健體的重要陣地,如何展開合作學習同樣需要引起體育教師的重視。
首先,體育教師應制訂周密而詳盡的針對第二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計劃。一般情況下,讓初中學生在第二課堂進行“放羊式”的單純的自由活動,局限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只有當初中體育教師把體育第二課堂當成一門正式課程來對待,制訂出詳細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合作學習,體育第二課堂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在第二課堂教學計劃中,不僅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還要有教學方法和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等。
其次,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第二課堂合作學習進行方法和策略的指導。進入初中階段以后,學生逐漸對事物多了一些理性認識,這就為體育教師對他們進行方法和策略指導提供了可能性。同時,把合作學習運用在體育第二課堂中是他們不大熟悉的一種學習方式,甚至有的學生簡單地認為幾個同學聚在一起打打球和玩耍就是合作學習,這種認識誤區也為教師對他們的方法和策略的指導創造了必要性。
再次,體育教師要對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采用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傳統的終結性評價使得不少天生體質較差、缺乏運動協調性的體育后進生,在第一課堂考試中難以達標,甚至對于參加體育第二課堂活動也望而生畏,把本來輕松愉快的第二課堂當成沉重的負擔,這和體育“健康第一”的宗旨是相悖的。采取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方式,可以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合作學習,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第一課堂的教學。
二 學生在初中第二課堂體育活動展開合作學習的主體作用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是合作學習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維果斯基認為,“教學要取得成果,必須考慮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并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因而在體育第二課堂活動中,要充分發掘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展開合作學習。
1.小組劃分
為了順利地開展體育第二課堂活動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的人數大約為5~8人。小組的劃分主要根據學生愛好興趣以自愿原則為主。但基于發掘后進生最近發展區的考慮,體育教師要對小組的劃分進行適當干預,在每一個小組中都穿插有體育尖子生和后進生。這樣既可幫助后進生獲得“正能量”,能迅速地得到成長,又可以讓尖子生有用武之地,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
各個小組中,必須有合理的分工合作。首先,同一組的組員們要推選一位組長,這位組長不僅是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都優秀的體育尖子生,而且還是熱心為大家服務、有強烈責任心的學生。組內公共的體育器械也由組長管理。同時,小組內部還應結對子,讓后進生在尖子生一對一的幫助下,使其身體的協調性和運動的技巧得到提高。
2.小組活動
在初中第二課堂中,為了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學生主要以小組為單位來組隊參加籃球、氣排球、足球、拔河等團體項目的訓練。整個小組在友好的氣氛中按照既定的計劃展開有序的訓練,在訓練中互相切磋、交流經驗,共同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各個小組成員也要樹立整體觀,從平時的訓練中針對自己隊伍的特點來制定戰術,互相配合,彼此支持,達成默契。由于初中生身體還沒完全發育,暫時還不會專業性較強的排球運動,體育教師可以建議他們以氣排球運動來取代排球運動。氣排球運動對場地以及參加者的身體條件要求都較低,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是一種大眾化的運動,和一般的排球相比更適合初中學生。
羽毛球、乒乓球等個人項目也是初中體育第二課堂中深受學生歡迎的運動,因為這些項目不僅有助于提高身體的靈敏度和協調性,還可以鍛煉四肢的爆發力。個人項目在小組內部開展活動時,可以將同一小組的學生再細分為幾個小組,2個人或4個人為更小的一小組,分別進行單打和雙打的羽毛球、乒乓球等的訓練。
列入考試項目的實心球、跑步、跳遠等田徑運動同樣也可以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這些考試項目單靠第一課堂短時間的訓練是不夠的,學生還應在第二課堂多花時間來加強練習。在組內的互助合作之下,體育后進生可以在運動的技巧上有一定的提高,從而不僅能應付考試,而且能產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之情。
3.競爭機制
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初中第二課堂體育活動主要采取的競爭機制是小組競爭。在各個小組組員協商好在一定的時間(每個星期或者每個月)進行一定的小組之間的比賽活動。集體主義是小組合作的精神支柱,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必須具備對所在小組的責任感。在競爭機制的帶動之下,各個小組的成員集體榮譽感會油然而生,從而積極投身到體育第二課堂競賽活動中去。
為了能夠在小組之間的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各個小組根據不同競賽活動的具體需要制定詳細的訓練方案,然后根據自身隊伍的特點制定戰術,力求在每一項比賽中都能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長處。當然,無論是在訓練備賽還是參與比賽的互相協作的過程中,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各位成員都應相信隊友,在適當時給予對方最大的支持,這是取得好成績的有力保障。
4.小組評價
和傳統的初中體育第一課堂的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相比,第二課堂的體育活動更強調形成性評價,而在第二課堂體育“合作學習的評價,應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重點放在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心理需求上、學生技術和技能掌握的公平合理的基礎上。”
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形成性評價,學生還可以互相評價。正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更客觀。學生互評可以從小組整體分數和小組成員個人分數兩方面來進行具體的操作。小組整體分數包括組內成員的互助程度和比賽的戰績;小組個人分數則包括個人參與第二課堂體育活動的積極程度和體育成績的進步情況等。
三 結束語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是開展初中體育第二課堂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之下,初中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在體育第二課堂中發揮主體的作用,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張戰毅.合作學習理論在中學體育健康教學中的應用 [J].教學與管理,2011(15)
[3]王靜剛.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0):156~15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