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德華·馬奈1832年出生于法國巴黎,他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他未曾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的革新精神和對藝術創作的態度卻對塞尚、莫奈、凡高等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將西方繪畫帶上了現代主義的道路。馬奈的《奧林匹亞》備受當時學院保守派的爭議,筆者從這張畫的表現題材和表現語言的創新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考證分析。
關鍵詞:爭議;創新;奧林匹亞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7-0057-01
提香(Tiziano Vecellio)曾一改喬爾喬內(Giorgione)筆下的溫婉恬靜的女神維納斯為妖嬈多情的世俗女子而被稱頌是對人性的肯定和贊美。馬奈(Edouard Manet) 的《奧林匹亞》的構圖沿襲了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和提香的《烏厄比諾的維納斯》的傳統經典構圖。馬奈卻因被指認為以不知廉恥的妓女形象去褻瀆經典而遭到在道德倫理上的強烈批評。而當時指責他的其他沙龍畫家們才是在神話和宗教題材的庇護下畫著真正的色情畫。
馬奈這位“現實主義畫家”熱衷于把目光投向于他熟悉的中產階級生活。
他最鐘愛的模特是他的朋友女畫家維克多瑞.默蘭(Victorine Meurent),她的化名叫奧林匹亞,她同時還出現在馬奈1862到 1873之間的9張畫上,其中最備受爭議就是《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她一直被誤認為妓女,因為良家婦女似乎不會做出這么出格的事。但是就算默蘭的身份是妓女,也不足為過,其實西方藝術史早已有這樣一個傳統,藝術家們普遍和當時的高級妓女們交好,這些妓女們一般天生麗質,受過良好的教養,她們衣著打扮和言行舉止都不受世俗約束。所以在藝術史中許多經典的女性裸體作品的原形都來自高級妓女,藝術家只需將妓女的樣貌脫胎于神話和宗教故事中就順理成章了。但是馬奈的《奧林匹亞》以經典維納斯構圖去表現的一個真實的場景中的女人,竟然裸露全身地、毫無羞恥地和目光堅定的正視觀眾,而且像當時的妓女一樣有黑人女傭伺候,而不是和丘比特還有其他人天使相伴。在當時,這是完全不可容忍。反對的保守者對現實生活視而不見,而且以表現現實為大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畫中的默蘭生活在現代而不是神話中的古代社會,她只是她自己,她就是這樣一位新女性。她多才多藝,除了畫畫,還擅長歌唱和演奏多種樂器。她特立獨行,大膽地袒露身體作裸體模特,出行經常男裝打扮,還是女同性戀者。如果提香畫的女性不是矯飾的女神,是提香那個時代有血有肉的女人話,馬奈也只是在展現他的時代的鮮活的人。如果提香得到的是稱贊,那么馬奈得到的不應該是謾罵。
學院派們不僅對《奧林匹亞》的主題概念進行了攻擊,同時對藝術表現手法進行了嘲諷,雖然馬奈注重對前輩的學習,但他并不向保守者一樣甘于止步不前,困于前人的藩籬。他試圖去尋求一種在二維平面中再現的新方式。相比《烏厄比諾的維納斯》立體感和深度感,《奧林匹亞》的畫面色調鮮明而又層次分明。馬奈用一種平面方式處理再現,他通過大色塊的對比、對物體輪廓線的強調和對物體前后位置的排列與遮蓋進行了處理。①畫面中心的默蘭身體沒有任何陰影,如同淡薄的紙牌,卻在清晰有力的輪廓線的強調下和互相依存和對比的顏色中,顯示出倫勃朗式的陰影中所透出的鮮明和立體感。整個畫面基本可以看作4個空間。第一個空間為兩副垂掛的墨綠色
天鵝絨簾之間的空間,第二個空間為墨綠色天鵝絨簾到棕色墻的空間,第三個空間為棕色墻到黑人女仆的空間,第四個空間就是最前面躺在白色床單上的奧林匹亞。這四個空間是由顏色從深到亮的變化和女仆看奧林匹亞而奧林匹亞看前方體現出來的。這種手法后來在晚輩馬蒂斯的《紅色的畫室》中走得更遠。
馬奈擅長于重申和利用作品中的所有要素。主要人物奧林匹亞躺在了畫面的左對角線向下的力上,床邊上的白床單形成向下的力和這個對角線平行,奧林匹亞依著白枕頭形成的向上的力。它們形成了這個畫面占主導地位的力。為破壞這個主導力,畫家安排了最左邊床角垂下來的一塊床單、奧林匹亞手上握著的和腳下垂著的披肩,這些都形成了向下的力。身體向右傾的形成向右上角的力,豎直的墻和兩副垂掛的天鵝絨簾形成了垂直向上的力。這些次級的力與主導力相互對抗和相互平衡。奧林匹亞與女傭的頭部都處于畫面的黃金分割線上,成為了視覺中心。女仆所站的黃金分割線區是視覺最主要區,在古典繪畫中一般是放置主要人物的位置,而女仆黝黑的皮膚和米色的衣服與奧林匹亞白皙光潔的皮膚和亮白的床單相比,女仆向后退,奧林匹亞的臉正好在三角形構圖的頂端,所以成為了視覺中心。畫面中采用大色塊,幾乎沒有什么細節,產生一種非常單純的感覺,但是畫面中心卻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局部,觀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奧林匹亞那堅定的目光。①畫家的目的也就是要觀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奧林匹亞的臉,當時馬奈在考慮構圖時。他畫了一張紅色素描稿,畫中女人的臉微微向右傾,右手托著下巴,右腿彎曲成直角,左手放在右腿膝蓋上。古典繪畫很講究畫面的空間縱深,女人的右手拐和右腳在一個平面,左手和左腳在一個平面減弱了畫面的空間縱深。女人體形成了三個弧形將視覺中心放在了左手與右腿膝蓋的交叉點上。所以相比這個構圖,最后還是采用了提香的人物睡姿,減弱身體動態,加強空間縱深。將人物的背部挺直,強調肩頸的運動的沖突來突出人物的臉部。
《奧林匹亞》是馬奈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爭議的作品,它代表了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它雖然受到保守者的抨擊,同時它的藝術創造性也給年輕有為的藝術家們無限營養,現代藝術后來者們在此基礎上對在藝術主題和藝術語言中進行了更多的實驗探索。
參考文獻:
[1](美)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 [M]. 滕守堯、朱疆源,譯.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何學林 .挑戰上帝——經典人體藝術全景 [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3]遲軻主編.西方美術理論文選——古希臘到二十世紀 [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向政之主編.世界名畫欣賞: 馬奈 [M]. 石家莊:出版社,河北教育,2002.
[5](美)利普頓.化名奧林匹亞:一段女人尋找女人的旅程 [M]. 陳品娟,譯 .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郭銳(1977— ),男,重慶人,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文學碩士,現為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西畫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油畫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