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段園培,朱協彬,潘 露
(1.安徽工程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航空與材料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新時代要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改革,擴大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聯合培養試點規模。為落實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聯合培養試點,創新專升本人才培養方式,安徽工程大學與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招生培養專升本學生,體現應用型人才一體化培養特色,為安徽省應用型高等教育增值賦能,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我國制造產業近年來迅猛發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人才也逐年增加,致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成為人才緊缺的專業,許多材料相關專業的專科畢業生積極報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專升本。
專升本的培養模式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根據受教育對象和制造行業的發展需求等因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應探索制定更合適的專升本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真正得到提升,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專業技能。本研究認為,這類專升本聯合培養模式,不僅是一個學歷層次上的提升,更是技術層次的過渡,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做到公平有效,為國家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然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專升本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共性和專業特性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
筆者對所教授的38位專升本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圖1是所教授學生的專業分布圖。由圖1可知,專科就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學生不足8%,相關專業(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檢驗檢測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汽車制造與裝配和焊接技術與自動化等)占68%,其余是非相關專業,專升本學生的專業素養良莠不齊。與同級普通本科生相比,專升本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總體水平偏低。學生整體狀態不好,自信心不足,只有一小部分學生選擇考研或公務員,大部分學生缺乏動力,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處于迷茫狀態,但又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做出改變。

圖1 班級專業分布
對專業對口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一些專業課程在專科期間學過,他們在升本后對專業課的要求會很高。如果專業課的內容與他們學過的專業課內容有所重復或深度不夠,會導致學生的期望值降低,在課堂上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聽老師講課。對于非對口專業的學生來說,對專業課的內容接受起來有較大難度,對教師組織教學內容也會造成壓力。
專升本教育教學方式偏傳統,主要以老師為主導,以投影儀和板書輔助教學。筆者教授的課程是“材料成型概論”,使用為專升本學生編寫的專業導論課程教材。課程偏重理論(如金屬液態成型、金屬塑性成型和金屬焊接成型等),內容相對枯燥,學生思維又跳躍,難以長時間專注聽講,課堂上出現“低頭族”。同時,“材料成型概論”課時緊張,教學進度安排很緊湊,導致學生難以全部理解吸收,學習效率不高。
一些教師忽略上課時對學生的全面關注,只管把要上的內容上完,采取“填鴨式”教學,和學生的互動少;忽略了學生的專業基礎薄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較少。有些老師對課后作業的質量評價及跟蹤輔導較少,缺乏對學生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評價。
安徽工程大學和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培養招生的專升本學生,是在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和生活,還是套用高職院校的管理模式。部分專業課是安徽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授課,但大部分課程是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筆者就此情況,與班里的38位學生進行了交流,結果發現:學生沒有歸屬感,還是處于高職院校的氛圍,沒有體驗到本科學校的學習氛圍,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名義上的安徽工程大學學生,和安徽工程大學本科生的學習交流少。
針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專升本教育中的問題,結合專業特性以及筆者的工作經驗,提出以下應對舉措。
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又不知該如何改變現狀時,教師解惑的職責要比傳道授業更為重要。教師要正確引導,在課堂上,筆者會加入自身求學的經歷以及其他優秀畢業生的實例,告訴學生,在未明確學習目標、不確定最終選擇哪一職業時,就先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1]。比如在教授“快速成型制造”這一章時,以3D打印技術制備燈具藝術品為例,導入快速成型原理、快速成型工藝以及快速成型制造技術的應用,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自強自信的優良品質,只有學生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確立奮斗目標,才能調整好狀態,更有效地投入學習。
由于生源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教學大綱,注重因材施教和課外教學,可以建立線下和線上混合教學模式[2]。結合目前學校的實際情況,課前,以學生為主體,預習有關章節,特別是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應該在課前預習。采用超星學習通等線上教學方法,發布課前預習重點,如液態金屬凝固學,結合視頻教學,導入要教授的重點內容,其中包括液態金屬的結構、凝固溫度場、凝固過程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問題以及鑄件凝固組織的形成與控制等。這就要求教師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或自己制作課件,運用線上教學方式,提前讓學生自主學習。網絡課程資源比較豐富,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等,還可以在嗶哩嗶哩等網站上查找一些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教師要花時間和精力從網絡資源中篩選出適合所教授班級學生的課程,采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答疑的方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筆者教授的課程是“材料成型概論”,偏重理論。線下,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動畫或視頻,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改變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課堂上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港珠澳大橋建設用到的鋼材,可以從材料的熔煉、液態成型、塑性加工成型和焊接成型技術以及調控材料的顯微組織以控制鋼材性能等方面,拋出問題,使學生參與課堂,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專升本教育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知識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要調整師資隊伍,以本科院校為主導,選派一支高質量教師隊伍,教授專升本學生的專業理論課程。在教學質量方面,結合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知識體系。發揮高職院校的優勢,特別是實踐技能類課程,激勵學生通過努力獲得相關的資格證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要結合安徽工程大學和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現有的條件,組織學術交流。對一部分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選修一些本科基礎課;組織學生參加本科院校舉辦的院級、校級比賽,也可以選拔學生參加國家級比賽,如金相技能大賽、材料綜合技能大賽等,加強專升本學生對安徽工程大學的歸屬感,增強專升本學生的自信和對學校、專業、未來所要從事職業的信心。
本科和高職院校可以在師資、實驗室實習實訓(鑄造、鍛造和焊接等工程訓練、金相培訓等)、信息資源等方面建立共享機制,協同培養專升本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豐富各自的辦學資源,提高辦學水平[3]。
另外,作為聯合培養試點培養主體的本科院校,要建立定期檢查交流機制,嚴控教學質量,優化課程結構,積極構建理論課程與技能課程銜接貫通的教學體系,體現應用型人才一體化培養特色,為安徽省應用型高等教育增值賦能,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從學生、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隊伍和管理模式4個方面進行改革建設,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專升本教育教學培養計劃,靈活組織安排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力求因材施教,做好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聯合培養試點工作,培養更優質的應用型人才,為安徽省應用型高等教育增值賦能,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