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薩克斯專業在全國高校特別是藝術類院校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面對每年畢業的成百上千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卻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筆者根據近幾年薩克斯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推敲出,學生就業率的提高其實是教學模式的改變。培養學生應當從市場入手,培養市場所需要的人才。這才是高等藝術類院校薩克斯專業教師應該探討和學習的。
關鍵詞:薩克斯;特色教育;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J6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26-01
隨著改革開放的熱潮,薩克斯逐步的走進人們的視野并被大多人接受和熱愛,再加上各大音樂學院和綜合類大學先后開設了薩克斯專業,使薩克斯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每年薩克斯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的人數也在倍增,這樣一來就會對薩克斯專業的整個就業環境帶來很大的沖擊。很多音樂學院的薩克斯畢業生都找不到和專業有關的工作,而放棄專業或轉其他行業就業。這就出現了一個想象,學而不能用。從初學到大學畢業,為薩克斯所付出的可以說是一種浪費,這種浪費包括師資的浪費和財力的浪費。當然也有部分學會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去學習的,也有一部分人則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意愿,而并非自己的喜好。造成這一想象的根本是學生和家長的盲目跟風和當前教育模式滯后所帶來的。
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約翰·杜威先生提出“實用主義教育目的觀”,杜威指出教育要對個人的生活和社會的繁榮進步有用,提出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并改造社會的人。他認為這不僅具有社會功利價值而且具有個人的功利價值,提出教育是在做中學,在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其他一切都要圍繞著學生的發展來服務。也就是說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應當隨著學生的不同個性,不同條件而改變,而不是所有人都學一樣的東西,所有人都吹一樣的曲子,都學一種音樂風格。通過以上的見解我認為薩克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研究學生特色
縱觀全國音樂院校每屆新生入校學習大多數都是一種風格,那就是古典。這也是目前考試制度和專業發展的方向所制約的。除個別音樂學院開設了流行和爵士薩克斯所考的不同外,大多數院校招考內容都是古典風格。有些學校甚至限定了考試曲目。另外在業余考級中也全都是古典曲目,沒有一首流行或者爵士風格的作品。地方培訓機構和專業老師也是為了自己的升學率和考級通過率限制學生只吹古典風格。這就大大的制約了學生的個性。我相信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薩克斯并不是被古典薩克斯所吸引,他們大多都是受到了流行薩克斯的熏陶而喜歡薩克斯才開始學習這個樂器的。而真正的進入老師門下學習薩克斯反而是古典。這也是很多學生剛開始興趣很濃,越學越沒有動力,后來就放棄學習薩克斯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在新生入校后一定要啟發學生,讓學生找到真正的屬于自己的風格,屬于自己的個性,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個性,制定符合每個學生個性的計劃,做到因材施教。
二、定位學習目標
一切沒有目的的學習都是徒勞無功的。學習的目標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但是無論是短期的學習還是長期的學習,我們必須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才能向著目標努力最后達到目的。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他們考大學的目標已經達到,所以進入大學后從高中的嚴格管理到大學的自主學習非常的不適應,短期的就會失去學習的目標。不知道學習是什么,自己到底學什么,怎么去學,最后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更不會去想四年以后的就業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老師發掘學生的喜好和個性,幫助學生制定一個突出他們的個性,張揚學生特色的學習目標。有些學生對古典風格非常的喜好,并且基本功扎實技術成熟,那么就要制定相應的目標。這目標就包括以后的深造,各種比賽和活動的參與,教學骨干的培養等。有些學生屬于考前突擊考進大學的,這類學生的基本功都大都很薄弱,技術學習也非常少,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就要側重于舞臺演出或者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這類學生在教學中就要加大基本功和演奏技術的教學。
三、應用型人才特色教育
根據學生特色制定學習目標后下一步就是特色教育。所謂的特色教育是指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優勢和特長逐步形成的獨特的不同于其他人的教學模式。這種教育方法對老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必須具備高素質特別是具有多風格教學和演奏的能力。師資條件具備以后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薩克斯應用型人才。
1.教學骨干的培養。這類學生的培養目的就是為了以后能夠勝任薩克斯的教學任務。所以在定位學習目標時應當多觀察學生,選擇責任心強,專業素質硬,性格親切,做事嚴謹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因為性格決定了這類學生能夠更好的和他的學生相處。做事嚴謹決定了這類人對音樂的嚴謹特別是在啟蒙教學時一定要嚴謹,方法必須完全正確,這樣他們所教的學生在樂器的吹奏方面的錯誤相對就會少一些。
2.舞臺演出骨干培養。相對于教學來講薩克斯的演出是一種面對大眾的表現形式。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音樂酒吧和商業演出活動。這些活動大都需要薩克斯演藝,所以薩克斯的演出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以二線城市為例,每年文化產業的收入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些錢樂器演藝方面也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90年代美國薩克斯演奏家肯尼基的流行薩克斯唱片在中國的熱銷,促使薩克斯音樂占據了器樂演奏的半壁江山,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薩克斯美妙的聲音。根據市場的需要培養的演出骨干將是未來器樂演出市場的中堅力量。
演出是要面對大眾的,所以在演出骨干的選擇上要選擇一些性格開放,有創造力,想象力豐富的學生進行培養。開放的性格是不怯場的先決條件,這類性格的學生能夠在未來的舞臺上能放得更開,在演出中甚至可以加入自己的創作和肢體語言,讓演出更具有觀賞性,更加精彩。舞臺演出骨干的培養目標應當以流行和爵士風格為主。因為演出所面對的觀眾群體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在我國普通老百姓的音樂欣賞能力還僅限于流行音樂。古典樂他們還是接受不了的。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隨著高雅藝術的普及,會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能夠聽懂并喜歡古典音樂。這樣薩克斯的演出也會從以流行風格慢慢的加入古典音樂和爵士樂。
3.綜合能力的培養。這里所說的綜合能力是指包括教學骨干和演出骨干在內的市場開拓型人才。所謂的市場開拓型人才就是指能夠尋找到薩克斯的演出信息以及收集更多的教育資源的人才。這類人才是薩克斯走向市場不可缺少的。試想一下,培養的演出骨干只能在課堂上演奏而沒有舞臺怎么辦,所以就要有專門的人才去尋找一些演出的信息。在綜合性人才培養定位時就要選擇具有開放性、外向性、多面性性格的學生進行培養。這類學生因為其具有的性格特征使他們能夠很快的融入社會,建立龐大的人脈,能夠和各行各業建立聯系,這樣就能夠保證有很多的演出和教育信息。他們和中介公司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是專業的薩克斯學生,他們了解用人方的所有專業性的要求,在自身演出或教學能力不具備的情況下能很準確的為用人方推薦符合條件的其他學生。這樣一來就會推動整個薩克斯專業向更加好的方面前行。
在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中尋找符合學生的特色教育模式和方法,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目的的確立不僅是國家人才利益的意志體現,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規范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使教育活動更加合乎教育的規律性和社會的需要性。我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同時也是對學生的負責。因此高等院校薩克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每一位高等院校薩克斯教師畢生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年
[2]程春云 .《藝術教育概論》[M] .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作者簡介:楊廷森,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音樂舞蹈系薩克斯專業教師 曾在《大舞臺》,《中國樂壇》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