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但有調查表明,現今90后大學生的社會功德水平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本文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得出了90后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下降的原因,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31-01
90后大學生是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影響著民族、社會的未來與發展。社會公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性基礎工程。社會公德發展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發展程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建設及改革能否取得全面、持續進步的主觀基礎。
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的好壞直接體現著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水平。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現在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偏差,不良社會公德行為突出。因此,深入調查分析90后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90后”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部分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的水平有不斷下滑的趨勢,而且形勢較為嚴峻。例如:自習室本來是一個供大家學習的地方,是一個安靜的地方,但有些大學生在自習室中去不遵守自習室的規則,聊天,吃東西。在公共場合大聲接打電話;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部分大學生不讓座;還有比如考試作弊;食堂打飯不排隊,亂插隊等現象。
二、90后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原因分析
90后大學生自身具有獨立自主,個性鮮明,自我評價較高的特點。他們自身有一套價值理念,對身邊所發生的事物,往往不是按照社會公認的規范來看待,而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行事,在對于自身行為的選擇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家庭背景的不同,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子女的成長和道德的培養都有重大的影響。學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大學生公德水平下滑的原因,雖然我們國家的教育正積極的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仍然有部分學校以成績論英雄。對于公德教育的投入也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既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但不可避免的也使一些不好風氣得以進入,再加上市場經濟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變得多元化,社會公德的標準也發生了改變。無論是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大學生自然也深受影響。
三、提高90后大學生社會公德對策分析
1.90后大學生自身要自覺強化社會公德意識。
90后大學生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和標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規范和要求。多讀一些傳統文化的書籍,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文化道德修養。從身邊的人學起,學習他們的優秀的品格和行為方式,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地提高自己。我們不僅要在學校內積極參加學校公益活動,而且要也去校外去社會中磨練自己,多多參加公益活動或志愿者活動,不斷強化大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讓90后大學生真正地成為社會的榜樣和社會的棟梁之才,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家庭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社會公德的教育不可或缺的,相信對于每個人來說,家庭在于自己的性格成長和行為方式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對90后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上,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父母必要要為人師表,要起到示范作用。父母在日常生活的種種言語行為都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長遠的影響,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兒女面前,應該有一定規范而不是隨意為之。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以身作則。再次,父母應該為兒女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最后,父母應該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經濟上支持兒女的教育,精神上也要強力地支持他們,鼓勵他們,正確的引導他們。
3.學校應加強公德教育。
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和道德風氣必然影響著在學校學習的各位同學。良好的學風和道德風氣也會對90后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起促進作用,所以完善和提高學校在這些方面的教育就顯得刻不容緩。首先,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利用各種手段,產生一種良好的輿論取向,形成一種人人講公德,抵制不道德不文明行為的風氣。學校的社團應該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團要開展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寓教于樂,把社會公德教育融入在社團活動中,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可以提高90后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水平。其次,學校必須要加強規章制度的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90后大學生也少不了規章制度的制約,學校必須負起責任。一方面要教育學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另一方面,也應賞罰分明。最后,學校應加強自身的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
4.社會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自媒體,報紙、電視等媒介積極地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樹新風,揚正氣,加強優秀先進典型的宣傳,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其次,要加強法制建設和社會倫理道德建設。觸犯法律的行為要嚴懲不貸。對于違反社會倫理道德的行為,用社會輿論給予相應的懲罰和譴責。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總之,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引導他們自覺踐行社會公德規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促進90后大學生公德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思.必須重視大學生的道德教育[ J].學校思想政治教育,2001( 4) : 1.
[2]魏雷東.論社會轉型期大學生道德自我教育[ 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