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中職生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往往會處于相對劣勢,在挫折和困難面前,難免會產生心理上的困擾以至走入誤區,影響順利就業創業。針對中職生在就業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對策,促進中職生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
關鍵詞:中職生;就業心理;心理調適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38-01
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用人單位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與崗位相適應的工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竣,特別是對中等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客觀上存在著年齡偏小、知識面不寬、社會經驗不足等不利因素,致使他們在殘酷的就業競爭中往往處于相對劣勢。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往往會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困擾和誤區,如果不能及時正確排解,就會對他們的順利就業創業產生一定影響。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就業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就業心理主要指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是影響其正確擇業和實際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也是畢業生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如何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評估、準確定位,克服各種不利心理因素的影響,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能否就業成功的關鍵。
1.自身定位不準,存在自卑或自負心理。
現代中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的狀態:一些學生在就業中存在過于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因為成績不好,沒有更好的選擇才到中職學校學習的,在就業競爭中,論學歷明顯比不過大學生,論動手能力可能比不上高職生,加之近幾年用人單位在招工中有的過于看重學歷,有的要求必須錄用有熟練技能和工作經驗的,需求標準不斷提高,致使他們在求職過程中經常碰壁,越發加重了自卑情緒,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出現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情緒低落等反應,直接影響到擇業效果;還有一些學生與之正相反,存在過于自負心理,對自己估價過高,不切合實際。在擇業上往往好高騖遠,總認為以自己的能力,一畢業就能找到工資待遇高、工作環境好、發展空間大的就業單位,沒有做好從最基層做起、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崗位的心理準備,畏難怕苦,這樣往往會陷入“高不成低不就”、“選老婆越選越難看”的尷尬局面,如不及時調整心態,就會造成就業受挫,心理失衡。
2.就業目標不明,存在依賴或從眾心理。
中職畢業生中絕大部分同學對自己未來從事何種職業、實現什么樣的人生目標,并沒有一個明晰的思路和想法:有些中職學生已經習慣凡事由家長包辦代替,認為上學時一切由家長安排,就業還得依靠家里,把擇業能否成功完全寄托在自己家長身上,認為有社會條件的可以通過拉關系、走后門找到合適的用人單位,條件一般的也可由家長出面代替自己與用人單位洽談,自己坐享其成。孰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預先就形成了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缺乏開拓精神的印象,即使能被錄用,也會對未來個人發展形成嚴重阻礙。有些中職畢業生面對眾多用人單位,則是滿臉迷茫,感到無所適從,只能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多數人選擇哪里,我就選擇哪里,大多數人往哪擠,我就往哪擠。”他們盲目地認為大多數人都想選擇的肯定是好工作、好崗位,肯定會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利,而沒有客觀分析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優勢,忽視了自身的個體特異性和自我創造性,即使被錄用也往往無法發揮自身優勢,在工作中碌碌無為,空留遺憾。
3.擇業心態不穩,存在攀比或不滿心理。
中職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攀比心理,有的認為自己在校學習期間,不管在學習成績、專業技能還是在思想品德方面都比別的同學強,所以在求職過程中一定不能比別人差,即使用人單位非常適合自身發展,但如果別的同學找到待遇環境更好的單位,自己心理上就感覺有落差,越比較越覺得人家的單位好,對自己選擇的用人單位最終彷徨放棄,這樣往往會導致喪失良好就業時機,也阻礙了自己的發展前途。有些中職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因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或對國家就業政策、社會丑惡現象過于悲觀,就產生了強烈不滿情緒,憤世嫉俗,心理失衡,認為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就業環境使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從而產生了消極心理和不健康行為,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就業和順利擇業。
二、解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1.更新就業觀念,提升職業滿意度。
選擇職業是人生道路上面臨的一次重要抉擇,面對選擇與被選擇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種種困惑與錯誤的就業觀念,很多畢業生一味的追求職業的穩定與安全,畢業后,一心想到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就業,認為這樣才有所保障,但從未來的人事制度改革趨勢來看,職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都是相對的。還有部分畢業生對管理及技術崗位的期望值過高,過多的看重職業的社會地位,過分的追求經濟報酬,片面的追求精神的滿足和經濟的滿足。此類的觀念都是阻礙正確選擇職業的絆腳石,只有幫助中職生摒棄錯誤觀念,調整好就業期望值,找準坐標,提升其對所選職業的滿意度,讓自己的職業意向與社會的需求相吻合,才能使畢業生抓住機會,順利就業。
2.培養職業興趣,增強職業沉浸體驗。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這種傾向帶有穩定、主動、持久等特征。興趣是在后天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人的個性有內在的聯系。因此,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應對自己的興趣有一個客觀的分析,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調整自己的興趣愛好,適應社會需求,并且以興趣為引導,增強所從事職業的內在動力,增加自我對職業的沉浸體驗,發揮自己的潛能與創新,從而提高工作熱忱及工作效率,使自己的才智和心性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
3.提高職業能力,加深職業素養。
能力是影響求職與擇業的重要因素,因為任何一種職業都需要一定的能力。能力因素對職業的選擇起著篩選的作用。人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鍛煉中應用并得到提高的。并且任何一種具體的職業都有其特定的素質要求,專業能力是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以專業教育為主導,中職生應以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作為自己職業成功的基石。同時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職業也不斷的被賦予新的內容,在面臨來自職業的種種壓力時,我們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才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才能為自己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4.克服擇業心理困擾,學會心理調適。
頻繁的人才爭奪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道新的職業風景線。多元化的職業選擇經常會讓涉世之初的中職生茫然無措。在擇業中產生的矛盾心理及各種心理誤區,如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宣泄,則可能發展成為影響擇業的心理障礙。這種不良的心理障礙一旦形成,就會嚴重困擾日常的學習、生活乃至擇業。焦慮、自負、自卑、怯懦、依賴、冷漠、問題行為、軀體化癥狀,這些都是擇業中常見的心理障礙,中職生可以通學習自我激勵法、注意轉移法、適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合理情緒療法等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自我調適方法,幫助自己面對現實,排除心理困擾,緩解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促使自己盡快地實現角色轉換,順利地走向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