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學習,本人認為掌握運弓技巧在小提琴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淺談小提琴運弓技巧”為課題,從如何發音、正確的握弓、運弓動作、部分常用弓法等方面展開分析論證,從而讓小提琴演奏者對運弓技巧有更準確、更全面的理解,避免錯誤的發生, 同時也讓其他小提琴學習者對運弓技巧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明確,使得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并取得一定的技術提升。
關鍵詞:握弓;音色;運弓動作;弓法的種類
中圖分類號: J6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56-01
小提琴是在一些弓弦樂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其音色清澈嘹亮,圓潤柔媚,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交響樂團的基礎樂器。“小提琴出現于十七世紀,意大利文稱之為Violin,作為提琴家族中的獨奏樂器進行演奏,充分發揮了它的炫技性能”。在演奏弦樂時,右手的作用可以與畫家手中的畫筆相提并論,弓子也可以同畫筆一樣能畫出一幅美麗動人的圖,演奏時在左手的陪同下可以用弓子做出許多變化。
在不斷的自學和樂隊實習的經歷中,本人發現小提琴的音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多種多樣的。而音色的表現和右手運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氣勢磅礴的樂曲的音色表現,暗淡柔和的樂曲音樂表現,在樂隊中伴奏時的音樂表現等等,小提琴在各種場合下音色的表現就需要我們右手運弓的良好控制。
一、正確的握弓及運弓動作
在講述如何握弓的時候,首先要說明最基本的握弓方法,初學者在接觸右手握弓時最主要的是弓和手的位置。但是在實際拉奏時,弓是由一端拉到另一端,演奏者在改變弓法、力度及音色時,握弓的姿勢都會隨著客觀因素做適當的修正。比如:弓子一般拉到弓尖時壓力會相應的減小,所以當弓子拉到弓尖時就得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弓尖發出的聲音與弓根發出的聲音是一致的,這時的握弓姿勢就會有所變化。基本的握弓姿勢會使手的柔韌性得到迅速的發展,因為握弓應運的是手最自然的姿勢,這種握弓方式主要能使弓子再運弓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緊貼弦,從而獲得飽滿圓潤的聲音。基本姿勢是“右手平放,五個手指自然下垂的放在弓子的握弓處,弓桿放在中指第一關節點上,大拇指自然彎曲放在馬尾庫前與中指形成一個圓環狀,在食指的第一和第二關節之間輕壓在弓桿上,小指是為了保持弓子的平衡度微彎地用指尖頂在弓桿上,無名指則放在弓桿外側”。但要注意一點,大拇指關節是向外稍微突出的,而不是癟進去的。
在小提琴的運弓方面,作為一名演奏者都深知運弓是小提琴演奏的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技能。運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提琴音色以及音樂的表現力。小提琴運弓時,通常以大臂帶動小臂再帶動手腕最后帶動手的過程,在拉推運弓時的力量的運用也是有微妙的變化。在拉弓時,手臂的力量要均勻,并且保持好力量,在弓根、中弓及弓尖的運弓的力量要保持不變,讓弓毛與琴弦摩擦的力量均勻,發出的音色、音量統一,下弓時,大臂收力帶動小臂和手自然運動,這時的弓子要與琴馬是垂直的,上弓時,弓子是推上去的,從弓根、中弓到弓尖的力量運用要恰到好處,在一弓中的力量的變化及手指間的力度的變化,大拇指與食指的握弓運用巧力,仿佛握筷子或持筆的力度,能拿住弓子,無須用很大的力度握死弓子,只須不讓弓子掉下來就可以,手臂自然帶動手腕左右運動。否則用力過大發出的聲音容易產生噪音,控制好弓子在琴弦上運動,讓弓子平穩光滑是最基本的發音根本,也是最好的自然發音音色。在運弓中,平穩力量的均勻使用以及控制力度是最重要的。在不同的樂曲中,運弓的變化隨著樂曲的音樂起伏而變化。合理運弓是完美表現音樂的基本。
二、部分常用的弓法
(一)分弓。簡單的分弓,一弓一音,弓子的壓力若不調整音量就會有變化。運弓平穩,音和音之間是不間斷的,運弓的長度也可以由全弓到半弓。
加重音也是分弓奏法,這種弓法中,每個拉弓的開端加上一點強調的重音,這種情況只要突然增加弓的壓力及速度可完成。分弓的原則為每換一弓都要做到發音扎實、換弓平穩、每一弓都要做到分明卻又連續。在分弓中有幾種練習的方法,分別為大分弓、上半弓、中弓、下半弓。
大分弓即運用全部的弓子從弓尖到弓跟,因為運弓時的幅度大,所以在持弓方面其他也會有所不同,手指的握弓要深一些,從肩部延伸到手腕的每一個組織都要相互協調的運動起來,只有這樣才會使得運弓更加平穩。
上半弓運弓,這時的運弓位置是距離手指最遠的一個部分,手指對弓子的控制難度相應的增加,為保持弓尖與琴要始終保持一個垂直平面,手腕就表現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在上弓時需要手腕主動的去帶領小臂,帶領弓子回到弓子的中部。同時在換弦時,要避免手臂的生硬,幅度的縮小,并且要不斷的調整運弓的平面。
中弓的運弓是最常用的運弓手段,在中弓右手的姿勢最為放松,控制運弓的能力最強,同時發出的聲音也是明亮而且優美。中弓主要是通過肘關節帶動手腕,而手指則是握住弓子控制好運弓的方向和力度,手腕則是配合肘關節使得運弓更加流暢、發音更自然。
(二)連弓。當在一個小節線中出現用連結線連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用一弓來完成這幾個音的演奏,我們就稱它為連弓。在這里我們一般都會遇到兩個主要的困難:一是左手換手指;二是右手換弦。它的基本要求是在運弓時左手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這種技巧將運弓速度稍稍放慢,在左手換音的過程中把弓的壓力也放松一點,要注意的是右手的動作要非常小心,以免為了掩蓋在左手換音時所產生的滑音而破壞了連弓的流暢性。在連弓用了一根弦以上的弦時,連弓中就出現了右手換弦的問題,連弓中的換弦的缺點還有可能是由于左右手配合的不好而產生的,最常見的錯誤是換弦前的那個音手指抬的太早,或是換弦之后的那個音準備的太晚。
(三)頓弓與斷弓。頓弓有分頓弓與連頓弓之分。這種弓法是弓子貼緊琴弦一緊一松交替進行的,在演奏中每個音符之間都是有所停頓的,它也牽扯到弓子對琴弦施加的力度是否均勻,同時配合弓子在琴弦上的運動,以發出具有顆粒性,富有彈性的聲音為標準。斷弓也有連斷弓和分斷弓,它是一種具有明確敲擊型的弓法,每一個音的開頭都有一個強烈的重音,并且音與音之間有間斷,這種弓法要求其中的重音要提前做好施加壓力的準備,在運弓之前弓子先要“吃”住弦,“吃”住弦所使用的壓力比運弓本身的壓力要大許多。
(四)跳弓。這種演奏方法是根據弓的彈跳度來完成的,弓的彈跳主要是靠弓桿本身的彈性,弓和弦的接觸點是在中弓,節奏是由左手控制的,弓子應當放在弦上起奏的第一個音,使用手腕加上一點下臂動作來控制的。
(五)拋弓
這種弓法完全是建立在弓桿的自然彈性上面的,幾個音符在同一弓上演奏,無論是上弓還是下弓,但是只有一個動力,要使弓子自己跳動,拋弓的速度是可以調整的,調整時用弓的不同部位實現的,還靠控制弓子彈跳的高度,演奏時最好使用的部位是中弓靠上的位置),越靠近弓尖就跳的越快,離弓尖越遠跳的也就越慢。
綜上所述,對于運弓技巧的探索還有很多方面,可以細化到無數的點,本文僅以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一些慣用的角度作淺析。例如:運弓技中所包含的分弓、連弓、頓弓、跳弓等,都淋漓精致的展現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從而可以發出優美動聽的樂聲,給予作品第二次生命,使聽眾在欣賞優美樂曲的同時,感受到炫技演奏的激情澎湃。因此,提高演奏者的運弓技巧,對增強小提琴演奏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麗.論小提琴運弓感覺[J].石河子:石河子科技,2012
[2]楊寶智.小提琴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張麗珍:寧夏彭陽縣第一中學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