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竹笛的演奏技巧豐富多彩,復雜紛繁,從吐、滑、剁、花到顫、疊、贈、打都是表現音樂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而其中的吐音技巧,在笛子演奏中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演奏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能否掌握吐音技巧,不僅與舌的靈活度有著緊密的聯系,還與氣息、口內感覺,舌與手指的配合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正確地掌握吐音的技術訓練技巧,必能大大豐富笛子的音樂表現力,更準確地體現音樂作品的內涵。
關鍵詞:吐音技巧;氣息;舌的配合 ;音樂表現力;靈活度
中圖分類號:J6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67-01
竹笛是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族樂器,在中國流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竹笛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有許多獨特的演奏技巧,因而,在長期的極為廣泛地流傳中,竹笛成為人們用以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和反映社會生活的樂器。
竹笛并不難學,一般經過一年半載的練習就可以演奏比較簡單的樂曲了。如果想精益求精,那么即使花一輩子的精力也是值得的。因此,目的不同,學習方法也就不同,要求措施也就大不相同。什么是比較科學的訓練方法呢?這個問題對竹笛演奏訓練來說,目前還沒有完全統一的認識。有的認為民樂重在風格,不需要嚴格的基礎訓練,有的認為則必須像西洋的管樂一樣要有系統,有步驟的嚴格基礎訓練開始。當然還要從實際出發,中國竹笛樂器半音階不完整,還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因此必須要有嚴格的步驟和方法進行訓練。
一、竹笛演奏中吐音技術的重要性
有種說法叫“吹簫吐笛”[2](p10),這充分說明了吐音在笛子技術中的重要性。吐音在笛子技術中是最常見的表現手法,適合于演奏比較熱情歡快、激昂活潑的曲調,要求的聲音比較結實、干凈、有彈性。在許多竹笛作品里都需要吐音來表現出樂曲的歡快熱烈。每種“吐音”都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其中簡單歸類分為“單吐”、“雙吐”、“三吐”,其中單吐要求發音結實,有力清晰,適合演奏強音、重音及力度比較強的吐音樂段等。
二、具備吐音技術的幾點條件
(一)訓練雙吐技術的基本口型。
要注意吹笛的口形,正確的口形可以事半功倍。首先要全身肌肉放松,臉部肌肉更要放松,不皺眉,不閉眼,雙眉下垂,含蓄的微笑是口形的要領。在發“吐庫”這兩個字中尋找吹氣的唇位,不同的音高口型的位置也不相同。變化位置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音高的準確性。
(二)訓練雙吐技術的基本氣息。
怎樣使每一個“吐音”都十分清楚呢?在吹奏時一定要注意氣息的控制。一般初學者往往容易將氣息從口內沖出去,這樣儲存的氣息就不能持久。還要注意舌尖的靈活運用,舌的振動與吹出的氣流要同時,還要求氣息與手指要配合好,否則就模糊不清。訓練唇部的約束力,使氣流能大能小。氣流成為一束,集中不分散保持不變。
(三)訓練雙吐技術的手指彈性。
吐音中的雙吐是比較快的,所以需要手指的配合。訓練手指的彈性,一定要注意每個手指的單獨活動能力,不要急于求快。使得手臂的肌肉緊張。在吐音與手指訓練時,雙手輕輕貼在笛身上,不要用小指的活動來幫助其他手指。并通過一些練習曲嚴格練習,只有這樣手指的靈活度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才能與雙吐音同時進行,使吐音達到理想的速度。
三、雙吐音舌頭動作訓練方法
(一)雙吐舌頭的松弛度訓練。
“舌頭好像一個活塞,可以起阻礙氣流的作用”[9](p11)。舌頭堵住吹口就發生斷音現象,舌頭離開吹口,聲音就繼續發出。我們吹奏一般樂曲時,常用連音和斷音(短音)兩種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決斷音問題的。吐音的發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將舌頭頂住上牙齒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氣時舌尖一接觸吹口附近的位置馬上向里縮回,使氣流吹出,達到斷音效果。
訓練舌頭的松弛,首先要從全身放松訓練起,全身達到放松狀態,然后到局部臉部肌肉,表情自然,口腔內做“哈欠”狀態,在保持“哈欠”狀態不變的情況下舌頭才能做到放松。如果在竹笛上訓練,舌頭放松狀態下訓練長音的時候感覺就像把長音的分割成吐音,一定要做到最佳松弛狀態,然后移植練習曲上進行反復練習,口腔要打開。練習雙吐的時候舌頭輕輕點下就好,有意識的去放松每首練習曲,久而久之成為習慣。
(二)雙吐舌頭的靈敏度訓練。
雙吐是在單吐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雙吐比單吐的速度加快一倍,所以雙吐能夠完美地表現快速的連續吐奏,為了產生非常好的演奏效果,訓練舌頭的靈敏度與雙吐音速度有著至關重要,如果雙吐音想練好,那么必須得練好舌頭的靈敏度。
首先在可以拿著竹笛進行練習“吐庫”,通過練習曲不停反復的練習。平時走到路上的時候或許無聊沒事的時候都口頭練習“吐庫”。
其次就是脫離竹笛也可以練習的繞口令和舌頭操。舌頭操的具體步驟:1.舌尖抵住上牙齦,舔著上腭往后鉤,鉤得越深越好,但不要使舌系帶扯痛,然后舌尖舔著上腭慢慢放在齒后。2.舌尖放下后再向嘴外慢慢伸,伸得越長越好,然后快速收進。3.舌尖用力頂左腮頂得面部越鼓越好,然后用同樣的方法頂右腮,一下左,一下右,反復多次。4.舌頭平放用牙齒輕輕咬舌面,牙齒邊咬舌頭邊往外伸,然后又慢慢地邊咬邊縮回來。
最后可以練習和靈敏度相關的竹笛曲子。例如《塔塔族舞曲》《走進快活嶺》《小八路勇闖封鎖線》等。
(三)雙吐舌的彈性訓練。
學習竹笛愛好者不用多說也知道舌頭彈性的重要性,學會雙吐簡單,練好雙吐音很不容易,許多練習者的嚴重錯誤在于吐奏的音越高,口腔越收縮,舌頭越使勁,為了防止舌頭練習吐音時僵硬,需要加強舌頭彈性的訓練。舌頭的彈性不是要與舌頭用力有關,而是有意識地加強氣息。這樣練習一段時間,當能夠吹高音吐奏而舌頭不用過度加力時,基本上就糾正了舌頭錯誤動作,吐音就會出現非常強的顆粒感了。最后就是每天堅持練習雙吐音的相關練習曲。例如《笛子十講》這本書里就有相關對應的雙吐練習曲及手指彈性練習曲。
參考文獻:
[1]馬迪.笛子基礎教程[M].西安:陜西省旅游出版社,2003。
[2]郝益軍.笛子實用練習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3]張學慶.笛子基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4]俞遜發.中國笛蕭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5]趙松庭.笛子技巧十講[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6]周波.竹笛吐音練習七十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7]王鐵錘.竹笛吹奏入門[M].北京:金盾山出版社,2008。
[8]張維良.新編笛子基礎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
[9]曲祥.笛子高級練習曲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10]胡結續.竹笛實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王文軍,男,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講師,四川音樂學院竹笛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竹笛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