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蘇聯的歷史,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傳奇人物—前蘇聯最高領導人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同志,也就是眾人皆知的斯大林同志。斯大林的一生,用傳奇二字來形容可謂是再恰當不過了。他曾經使蘇聯從落后的農業國躋身到世界先進工業國之列,卻又使美麗的俄羅斯大地變成了埋葬幾百萬冤魂的地獄。總之,功過是非,偉績罪惡,始終伴隨著他的一生。這樣復雜多變的人生,也注定了他離開人世之后會引來世人的各種議論和評價,在史學界關于他的爭論也絕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散去。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對斯大林這個傳奇人物的特殊性格進行分析,從而更加全面客觀地去了解這個傳奇人物。
關鍵詞:斯大林;偉人;性格;功過是非
中圖分類號:D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1-864X(2014)08-0068-01
一、斯大林處事多變,靈活敏銳,善于退讓,眼光長遠,顧全大局。這些性格雖然看上去有好有壞,但確實使得斯大林在政場上顯得游刃有余,并一步步確立自己的特殊地位。例如,十月革命前,斯大林和列甫·波里索維奇·加米涅夫、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等人主辦了《真理報》,在刊物上他們是帶有半孟什維克、支持俄國臨時政府的思想傾向,但是后來在1917年4月召開的黨內會議上列寧主張推翻臨時政府,斯大林便隨之轉變了立場而站在了列寧的一邊。這使得他在會議上被選為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成員,并使其逐漸贏得了列寧對其的信任,為其于1922年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另外,在1922年5月列寧突然中風開始減少政務處理,而此時斯大林在處理格魯吉亞事件時使用了粗暴的高壓政策,列寧對此相當反感,并把斯大林的行為稱為“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同時,斯大林要求放松外貿壟斷,這也和列寧發生了很大的分歧。于是列寧尋求與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再次合作,這使得斯大林在得知后十分惱火和不滿,并在電話中辱罵了列寧的妻子娜杰日達·康斯坦丁諾夫娜·克魯普斯卡婭。這使得列寧以絕交來威脅斯大林道歉。在這時斯大林并沒有一味地去堅持自己的態度立場,而是選擇了退讓,選擇了低頭認錯,這雖然讓他在當時確實很難堪,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使得其與列寧的關系有所緩和,為列寧去世后自己成功掌權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和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因而斯大林在顧全自己將來大局的角度上考慮,還是選擇退讓,靈活地來轉變自己的態度。也許以上這些事例,在很多斯大林的批判者眼中看來,是斯大林“卑鄙,無恥,投機取巧,自私貪婪”的表現,但是依我看來,這正是他的特殊性格的表現,正是他的處事多變,靈活敏銳,善于退讓,眼光長遠,顧全大局,才使得他在復雜多變的政場能夠保存自己的實力,并一步步確立自己的地位,最終成為一名傳奇的領導人。
二、善于拉攏并利用關系,精通權勢。有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斯大林犯下了這么多的罪行,仍然可以保住自己的領導地位而不動搖?為什么蘇聯處于力量相對薄弱的社會主義陣營,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世界上僅有的社會主義國家,能在世界上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威望和影響力?其實,斯大林善于拉攏并利用關系,精通權勢這種特殊性格,便是使得自己和自己的祖國的地位得到確立并一步步得到鞏固的重要原因。例如,在1921年,列寧與托洛茨基產生了矛盾,而此時斯大林利用雙方的矛盾,支持列寧,并得到列寧的重用,再加上加米涅夫等人的幫助,斯大林于1922年4月3日成功被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為此日后真正地掌握國家大權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隨后,為了打擊托洛茨基在黨內的勢頭和力量,斯大林又和加米涅夫、格里戈里·季諾維也夫建立了政治同盟,共同反對托洛茨基。在打倒了托洛茨基之后,斯大林又充分利用中央權力,在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等人的幫助下打壓由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克魯普斯卡婭為首組成的新反對聯盟,并最終使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在1927年被開除出黨,大大削弱了他們在黨內的影響力,并一步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斯大林是如此地善于利用和拉攏人際關系,善于尋求他人支持和幫助,精通權勢,從而使得自己即使是得罪了不少人,犯下了不少罪行,也始終能牢牢地把權力握緊在自己的手中。而斯大林的這種性格,也使得蘇聯在外交上可以一步步地確立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并最終成為一個實力強大的重要大國。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斯大林就逐步改善與英國、法國等國家的關系,并于1933年同美國建交,1934年被納入國聯并擔任常任理事國,使得蘇聯走出了建國初期孤立的處境。而在后來,斯大林想和英法建立反對納粹德國的同盟卻被后者所拒,于是斯大林利用了英法和納粹德國之間的矛盾關系,轉而和德國合作,并于1939年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得到德國的支持下,蘇聯隨后便撕毀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并引發蘇芬戰爭,最終把芬蘭打敗,獲取了大量土地。后來,蘇聯為了保證自己在東方戰線上的安全,避免日德夾擊,于1941年拉攏上了日本,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但是1941年,德國撕毀了與蘇聯的條約,蘇德戰爭爆發,于是蘇聯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以獲得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幫助和支持。而在戰后,蘇聯又把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拉入戰后東方集團,從而極大地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為日后蘇聯可以成為與美國抗衡的唯一的大國奠定了基礎。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斯大林善于拉攏并利用關系,善于尋求他人支持和援助,精通權勢的特殊性格,是如何地使得他的權力地位以及蘇聯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可以一步步得到確立,鞏固和發展壯大。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斯大林見風使舵,趨利附勢,虛偽無情,忘恩負義的表現,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斯大林這種特殊的性格,就不會有斯大林傳奇的一生,更不會使得蘇聯在日后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三、擁有偉大領袖的氣質,富有勇氣與魄力,堅忍不拔,絕不在危難面前低頭,擁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懷和宏圖大略。雖說斯大林犯下了很多暴行,可以毫不夸張地被形容為暴君,但毫無疑問他是一個人民英雄,一個足以和秦始皇相媲美的擁有宏圖大略的偉人。當納粹德國用閃電戰勢如破竹地向蘇聯心臟地帶進發,即將兵臨城下之時,斯大林在紅場進行了永載史冊的閱兵式,斯大林用俄羅斯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用俄羅斯民族主義,極具魄力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使得紅軍士氣大振,在閱兵式之后直接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英勇地奔赴戰場與敵人決一死戰。而當斯大林的兒子雅可夫· 朱加什維利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被俘虜后,德軍天真地以為憑借斯大林的兒子便可以換回被俘虜的德軍元帥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但是斯大林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并沒有顧及私情,說出了“你們手里不只是我兒子雅可夫,還有上百萬人都是我的兒子,要么把他們全部釋放,要么讓雅可夫和他們分享同樣的命運”的響亮的豪言,毅然拒絕了德軍天真的要求。當然,說起斯大林的偉大領袖氣質和非凡的勇氣魄力,不得不提的就是他領導了蘇聯大規模的工業化,并使得蘇聯最早建成了社會主義,蘇聯從此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一個強大的工業國,為蘇聯在日后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在戰后與美國抗衡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難怪連與斯大林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溫斯頓·丘吉爾也會這樣來評價斯大林“對俄羅斯萬幸的是,在她經受艱難考驗的年代里,領導她的是天才而且堅韌不拔的統帥約瑟夫·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贏得了他所生活的我們這個殘酷時代的敬仰”,“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無比的力量。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時代和一切民族的領導人中,他仿佛是無與倫比的”,“斯大林的確是一個世界上無人可與之相比的最大的獨裁者。但他接手的是一個犁耕手種的俄國,而留下的卻是裝備有原子武器的蘇聯”……
以上便是我對斯大林的特殊性格和特點的幾點分析,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沒有這些特殊而非凡的性格特點,斯大林就不可能成就其傳奇而偉大的人生,世界歷史就會少了一個具有偉大影響的人物,蘇聯也不可能一步步走向強大,并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因此,對于斯大林的評價,我們一定要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高度,全面客觀地去分析和研究,也許正如斯大林曾經所說過的“我知道,我死后有人會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墳上。但是歷史的風一定會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
參考文獻:
[1]李愛軍, 《斯大林政治人格的成因探析》,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2]何宏江,《“歷史的風將會去偽存真”——關于<大元帥斯大林>一書及其作者》,《決策與信息》, 2006年10期
[3]向祖文,《千秋功過新評說——讀姜長斌教授主編的<斯大林政治評傳>一書》,《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