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閱讀教學在初中的語文教學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主要是用于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做到對學生思維的拓寬,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現在我國對其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的研究仍舊處于初級階段,所以要想讓探究性閱讀教學能夠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中真正的發揮作用,對其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研究首先以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概念為切入點,然后對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現狀及特征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去改善初中語文探究性教學的建議及措施。
關鍵詞:語文;探究性教學;初中;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86-01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當中的地位仍舊不不可替代的,但是其改革的成果和現狀卻并不大,最大的問題就是閱讀教學的過程和閱讀教學的本質相偏離。所以要想達到新課改的目的,改變現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的不足,探究性閱讀也自然的成為了閱讀教學改革的重點和希望。
一、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相關概念
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書面語言來獲得經驗,不斷的去掌握閱讀的方式和方法,最終達到能力以及智慧的提高。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在該過程當中讓學生得以成長,所以閱讀在課堂上實質就是實現教師、閱讀文本、學生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由于初中生在閱讀的技巧上、對文本的理解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偏差和不足,所以初中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開展閱讀,而且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都需要進行交流和討論。探究性實踐教學最為重要的是要和閱讀教學的規律保持一致。
探究性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將探究帶到課堂當中,在課堂上讓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針對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的過程,對語文的閱讀文本進行自我理解,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語文閱讀的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閱讀區拓寬思維,培養閱讀能力。
根據以上的分析,探究性閱讀的概念可以這樣定義: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將自主閱讀和共同討論作為基礎,將閱讀教材當中的文本作為需要開展探究性閱讀的內容,一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所處的社會作為參考依據,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出問題情境,學生可以互相之間以各種形式進行討論,在這些過程當中主動的去獲得知識,主動去學習運用知識,最終使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二、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現狀及特征分析
1.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過程就是研究性的學習過程,但是在教學實踐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例如教師對探究性教學概念的掌握程度不深,導致在教學活動當中將其演變成了另外一種方式的灌輸式教學;再比如教師在課堂之上對學生進行的口頭贊揚很多時候是沒有任何目的的,這樣就導致了課堂的激勵效應消失;探究式的閱讀教學也強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實際這種教學卻變成了放羊式的;合作學習也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變成了走形式;探究內容往往是沒有任何目的的。
2.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特征。
筆者根據多年初中語文教學經驗,根據他語文閱讀的特征以及探究性教學的特點,將語文探究性教學的特征分為以下三點:
(1)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是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探究性的閱讀是將學生作為主體的,在課堂上強調學生需要和所閱讀的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能夠對文本進行完好的體驗并根據閱讀的信息去進行情感的表達,同時探索性的閱讀還要求學生能夠全部的參與進來。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允許學生進行個性的發揮,這樣也就做到了對學生潛能的深挖,所以說探究性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進一步的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也就達到了新課改當中對于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的目的。
(2)語文探究性閱讀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首先如果合作是學生之間產生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給學生充分的信任,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監督與指導學生。其次如果閱讀是在師生合作的基礎上建立的,就需要在師生的探究當中求和。探究性的閱讀如果發生在具有相同背景和知識的同伴之間,主要是交流經驗,如果存在不同的意見,在排除的過程當中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實現了學生體驗以及對話。對話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也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總是對話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對話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透過文字的描述去感應作者的內心,去進行“探究”,去進行心靈“體驗”,去透過文字“理解”作者,去在內心“構建”一個相似的世界,將自己所感受到的用語言來表述通過文本的閱讀對社會、對世界有了新的體驗和認知。體驗可以不是具體的,可以是對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是對自己的一種感悟,甚至還可以延伸到對生命的意義以及人活著的意義的感悟和理解。
三、改善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具體措施
1.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基礎上要做到對語文探究性閱讀進行有效的改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師要從做到身份的轉變,從原來的課堂主導者變成探究學習過程當中的參與者,這樣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讓教師逐漸的成為語文探索性閱讀教學的領路人。
2.探究性的語文閱讀教學要做到文本內涵的深挖。
在語文探究性閱讀的課堂上進行的文本教學內容是整個學習過程當中的對象,所以教師所選擇的進行探究的文本內容要能夠和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相匹配。例如教師所選擇的《木蘭詩》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將學生進行探究的重點內容引導到如何去探究花木蘭的戰績,這樣就沒有達到探究性課程開展的真正目的。另外,探究性閱讀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閱讀課程當中,就要去引導學生深挖閱讀文本的內涵,可以從文本的空白處去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可以結合民眾和皇帝游行結束后的心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推測出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從文本當中尋找關鍵句,通過關鍵句的引導進行細致的探究學習,例如在王維的作品《使至塞上》中有這樣的優美句子“大漠孤煙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研究句子當中的“孤煙”“直”,為什么后人將該句成為千古名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課下去進行有關資料的解讀,讓學生去擴展知識面。
3.探究性的閱讀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開展利于目標的達成。
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探究,而在整個探究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擔當的是引導者和指導者的作用,通過加強合作和交流,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例如在學習初中課本當中的《最后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的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領會亡國之情,然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根據領會到感情進行小組內討論,然后學生讓學生從具體內容當中去提出問題,最后小組談論解決的方法,從討論當中去領會文章的內涵,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探究性教學給語文的閱讀教學提供了改革的動力,本文通過研究發現了語文探究性閱讀當中的一些問題,分析好粗了探究性閱讀教學改革的措施和建議。總之,初中語文閱讀使用研究性的方式是比較新的理念,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志貴.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作用與實踐.語文教研.2008年8月:43。
[2]董娜.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西南大學.2010年6月:1-46。
[3]盧顯照.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的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7月:95。
[4]沈躍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50期: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