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節點,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針對教育困惑分析三年級的階段性特征和教育成長規律,通過實施陪伴教育實踐,探索家校合力引領兒童成長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階段特征;教育困惑;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87-01
三年級是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節點,是兒童習慣、性格形成的重要時間段,也可能成為兒童健康發展的分水嶺。三年級兒童教育也就提到了一個重要地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如何密切配合,共同引領兒童健康成長?
一、三年級兒童教育的特點分析
(一)學習任務和壓力增大。
一是學習任務的加重。語文在字詞學習的基礎上,增加閱讀、理解、作文要求;數學在完成課堂要求內容上,增加自選練習、奧數學習等;英語,三年級是兒童學習語言,加強外語口語訓練的關鍵期,社會發展的需要,初中英語學習的壓力,特別是男生;其他學科,國史、科學、音樂、美術、體育,11們學科的平衡兼顧?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預習、復習、課堂學習、課管利用、家庭作業習慣(時間效率、質量、自主學習、自我檢查、管理、自我要求等)等。三是全面發展。
(二)課余生活實踐的豐富。
三年級學習任務加重的同時,兒童面臨:作息時間的科學安排與嚴格執行、課余生活(特別是周末,外出活動、親子活動、特長班的矛盾)、飲食習慣、文明禮貌、開朗性格、健康心理、人際交往(與同學的友好相處、與老師的和諧關系、與家長的親密交流、與其他人……)、體育鍛煉(時間的保證、健康體質的要求、特長項目的培養)等等合理安排豐富生活的考驗。
(三)興趣特長培養兼顧。
畫畫、鋼琴、古箏、小提琴、籃球、乒乓球、田徑、游泳、主持、跆拳道、書法、舞蹈……要培養興趣愛好、專項訓練特長(最好要精通一項樂器、擅長一項體育項目,可加分)等等,究竟該怎樣認識?怎樣處理?怎樣協調孩子有限的時間和童年?
二、家庭陪伴教育的策略探索
三年級兒童教育的任務重、頭緒多、要求嚴、責任大、時間緊、精力有限。如何有效實施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引領孩子健康成才呢?在教育實踐探索中,我們的強烈感受是:家長不一定要做什么,關鍵是你一定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個階段的兒童需要去關愛、去認識、去引導。
(一)在家庭陪伴教育中,讓兒童充滿憧憬與向往。
一是角色定位,強化成長認知。讓兒童明確他已是三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是一、二年級小朋友學習的對象和榜樣。二是分享了優秀案例,強化榜樣作用。三是交流和對比,強化對學校、老師的認知認同。可通過兒童幼兒園同學進入不同小學后的情況,強化兒童對自己學校、對老師的熱愛和崇敬,讓其自己的班級是最棒的,為能成為其中的一員而驕傲。四是強化形象代言認識。可不斷提醒他,你代表的不僅是你自己,還是你所在的學校的小學生的形象,一定要嚴格要求。
(二)在家庭陪伴教育中,培養兒童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
一是對于學校的學習,重點強調了課堂學習的重要性。堅決反對上課不認真聽,下課花時間補;讓他切身感受,上課出效率了,下課才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二是在家庭作業的管理上,抓住契機,強化其重要作用。例如,數學的口算訓練。一、二年級兒童數學考試不是很容易得100分。我們通常會認為是粗心大意所致。可通過高年級同學數學依然能得100分的案例現身說法,強化這樣的觀點:為什么得不到滿分,實際是因為掌握不夠扎實,練習不夠。可選用教材配套版本練習冊,督促兒童堅持加強練習,每天也就5-10分鐘,可提高運算能力,取得明顯效果,增強兒童自信。例如,語文的閱讀理解。可抓住三年級第一次語文測試的契機,讓兒童分析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差距,讓其主動重視閱讀理解,加強平時的閱讀和閱讀理解的相關訓練。在兒童的自我需求下,一起和其選擇一本類似階梯閱讀理解訓練的資料,通過每日一練,也就每天大概10分鐘時間,確保閱讀量,拓寬知識面,促進閱讀能力培養。當然,要不斷給他灌輸,練題只是治標,關鍵是要加大閱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例如,英語的學習。什么時候開始學英語最好,受兒童、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沒有定論。三年級也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家長可借助到英語國家旅游、海外代購、與外國友人交流、兒童英語原聲大片等契機,激發兒童英語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參加一些相關培訓學習,讓其學以致用,熱情高漲,主動投身英語培訓學習。而其他課程的學習,也需要發現、創造、抓住一些契機。如國史課,可和兒童一起分享國史故事,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和對下一次故事的期待;科學課可對孩子圖文并茂的筆記狠狠地表揚,并查找下家長的讀書筆記差距,讓孩子更加認真。
當然,在加強家庭作業的管理中,其實兒童做作業的時間并不多,反而是檢查和改正用得時間比較多。在該過程中,家長主要檢查附加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學校布置作業主要采取附帶提醒,盡量放手讓其自己負責。
三是在作息時間的安排和固定上狠下功夫。作息時間的規律性,有利于兒童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增強規律性,促進其健康成長。在三年級,幫助兒童逐漸固定其作息時間,有利于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形成。從早上的起床、吃飯、出門的時間,到下午放學回家、做作業、吃飯、戶外活動、閱讀時間的不斷調整固話,再到周末時間的科學安排,都將影響兒童作息規律、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在家庭陪伴教育中,幫助兒童形成良好性格和品格。
家長的陪伴中,兒童才能和家長建立密切的親自關系,并渴望和家長交流和溝通。在密切關注中,家長要幫助兒童度過其“重要”的人生經歷。如,有兒童在班干部的競選中,作了充分準備,卻在競選時,放棄了競選。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能批評責備他,可以告訴他,重要的是要遵循自己的意愿,并要能為之積極的爭取。不管你做了什么選擇,我們都支持你!兒童的顧慮和畏縮,則需引起家長高度重視,及時和班主任老師聯系,請老師一起幫助教育和引導。又如,兒童熱衷班級和活動,集體榮譽感很強,在某段時間,他可能關注班級晚會的節目排練、主持、賀卡制作、文化手抄報、畫畫比賽等等,家長在陪伴中,既要積極鼓勵他參與展現,也要適時的提醒其不要因為頻繁參與活動,影響課堂的學習,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家長也可在孩子的身邊幫助樹立榜樣,充分利用兒童的關注和崇拜,讓其了解其平時的努力付出,激勵其朝著偶像不斷靠近。家庭陪伴教育中,也特別要注意父母教育的分工和處理意見的分歧,處理不好,會讓兒童在性格中產生“討巧”和“鉆漏洞”的不良傾向。
以上,是對家庭陪伴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摸索,希望能給三年級的老師和家長一點啟發,共同探尋兒童教育的科學規律和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秦鳳雯.極限的方法及哲學思想[J].教育教學論壇. 2011(03)。
[2]張洪沖.家校合力引領成長的教育思考[J].時代報告,2013(3)。
[3]張洪沖.精心教書育人 潛心科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3(10)。
[4] 李旭大,邵夏珍編譯.我們教育孩子的觀念[M].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1。
作者簡介:
張洪沖,女,1976年11月,四川敘永,教育學碩士,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副教授,教育管理及思政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