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是新時期中學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并且做好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我們教師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10-01
一、引導學生預習
《禮記·中庸》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教學中,筆者比較重視學生預習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方法指導學生做好預習這一學習環節,通過預習,學生的學習將會逐步得到優化,提高學習的質量。
教師通過預習,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抓住重點,決定取舍,進行記錄;同時把不懂的問題帶到課上進行解決。例如讓學生預習《物質的量》這一知識點,筆者提出物質的量概念,有關計算公式的識記和理解,同時也要求學生把教材后的習題做成作業等。學生在預習時就會有目的;授課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所學的知識也能加深理解。這樣既能提高聽講的積極性,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條件。興趣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成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會設計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這也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關鍵所在。
1.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比如在學習SO2的性質時,筆者首先向品紅中通入SO2,然后再進行加熱,溶液先變紅,通過加熱又褪色;最后冷卻后又變成紅色;通過這一系列的變化,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同時自然地引入SO2的性質學習中,此時學生的探究欲望也會變得更加的強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教師要轉變過去的角色,引導學生學習。建立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興趣只是一種教學手段,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習得和應用。例如在學習“氧氣”的鑒別時,筆者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拿著一個火柴梗分別放入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們通過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等。這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也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自然,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質量
高效的學習離不開特有的情境,學習一旦脫離了具體的情境往往會變得很枯燥和機械。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創設相關的問題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1.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筆者通過實驗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掌握一些不易懂的知識。例如學習《氮氣》一節時,筆者在講授氮氣的化學性質時,首先分析分子的基本特點,并且提出相關的問題供學生們思考:“氮氣在一般的情況下的化學性質如何;如果在高溫等的條件下,氮氣分子獲得足夠能量后,從氮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來看,氮氣可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學生會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也能使教學計劃能夠順利地完成。類似這樣的課堂情景會讓筆者的教學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會學得很快樂。
2.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創問題情境。通過直截了當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主地探究問題。例如在“苯酚”的學習中,筆者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苯酚和苯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結構,苯酚分子是否具有極性?這種最直接提問方式可以讓學生聯想到有關“苯酚”問題,同時也會思考分析羥基的引入對分子極性及結構有著怎樣的影響。筆者在適時地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促進學生知識建構進一步得到完善。
四、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高效課堂的建立,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盡量地多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參與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更多地機會和老師進行交流。這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1.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質。教師要有“灌注者”變為“啟發引導者”,把課堂教學變成一個不斷提供信息,分析信息,評價點撥和及時調節的認識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氮氣”前,筆者列出以下學習提綱:氮氣的存在方式是怎樣的、它的重要物理性質有哪些?哪些性質體現了N2的穩定性等?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學),合作交流,觀察(演示)實驗以及動手實驗(包括實驗課和邊講邊實驗)等進行探討,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很好的獲得自主性情感體驗,更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對于促進教學相長,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終目標,也是新課改對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總結、反思并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模式。此外,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于課內教學,同時也要利用好課外,做到課內外有機地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宇航;劉俊強;;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1期
[2]李慶濤. 高效課堂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3]龔國祥,馬春生,劉江田. “化學反應速率”單元教材分析和核心內容教學活動設計[J]. 化學教育. 2012(03)
[4]歐偉強.新課改要求下高中化學教學的發展方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01):13-15.
[5]卿天玲;;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嘗試[J];基礎教育研究;200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