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人事管理制度概括起來主要就是人治和法治。本文是本人對地勘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幾點思考,不成熟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關鍵詞:地勘事業;績效工資;思考
中圖分類號:F272.92;F4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62-01
我國人事管理制度從古至今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概括起來主要就是人治和法治。從封建社會的官本位,到現在的民本位,我國的管理制度在發展過程中無疑經歷了幾次陣痛。
建國以來,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先后經歷了四次比較大的改革:1956年建立了等級工資制;1985年建立了以職務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制;1993年,機關工作人員實行以職務和級別為主的職級工資制,事業單位與國家機關工資制度脫鉤建立了五種不同類型、符合行業自身特點的分類工資制度,按照事業單位特點和經費來源的不同,對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種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 2006年7月第四次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012年地勘事業單位推動實施(或改革)績效工資制度。地勘事業單位是全額撥款的其他事業單位。
早在2012年,天津市就頒發了《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人力社保局等六部門擬定的天津市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實施意見的通知》(津政辦發[2012]134號)。此文件精神(其他事業單位是指除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以外的其他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其他事業單位)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天津市政府關于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決策精神,按照事業分類改革和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清理規范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建立統一的績效工資制度,規范事業收入分配秩序。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合理確定績效工資水平,規范績效工資內部分配關系,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加強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和財務賬戶管理,嚴肅分配紀律,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調動事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事業單位發展和公益服務水平提高。
在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是2006年國家工資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分別在2009年1月、2010年1月對義務教育和基礎醫療服務事業單位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本次是對上述兩類事業單位之外的其他事業單位中實行。
按照限高、穩中、托低的原則,其他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績效工資制度,工資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資(包括崗位、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績效工資不作為計發離退休費的基數。
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總量以上年度12月基本工資、規范后的津補貼和原工資中津貼比例按國家規定高出30%的部分構成,事業單位現執行的年終增發一個月的獎勵工資不再執行。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因素;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
分為主要依靠財政補助事業單位、部分依靠財政補助事業單位、經費自理事業單位三種類型,具體以財政撥款方式劃分。
全額撥款單位為主要依靠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基礎性績效占70%,獎勵性績效占30%,根據市編辦對各單位確定的單位性質,凡是全額單位無論收入多高,均應執行7:3的績效工資比例。具體由財政部門根據現行的事業單位預算制度和績效工資標準,逐戶核定單位預算撥款。有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單位,財政部門按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撥款;若人均收入水平過高的,按基礎性績效工資的一定比例減少撥款。
津政辦發【2012】134號文件中明確的全市其他事業單位基礎性績效工資指導標準,僅適用于包括全市所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水平的確定,由一個月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和績效)、工作津貼、三次預算工資性補貼(07、08、10年)、人均200元的增量和37與46差組成。基礎性績效按照年人均27000元標準的70%測算,僅為財政局撥款的保底標準。
對單位有合規收入且可以用于收入分配的,可高出指導意見規定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按規定的職級比例同比放大(例如:正局和辦事員垂直壓縮比為1.9、副局為1.7、正處1.5等);但績效總量高出人均27000元標準申報的,需考慮財政撥款的調節作用;無收入來源的全額單位只能按照指導意見規定標準執行。基礎績效工資同比放大的同時,獎勵性績效工資同時放大。
單位主要領導基礎績效執行單位規定標準;獎勵績效由主管部門確定,對全額撥款單位獎勵績效控制在本單位平均績效工資的2倍以內,且不超過本單位最高標準。其他撥款單位可在2倍基礎上適當提高。執行各種年薪制的事業單位領導(包括自收自支單位在內),也要嚴格按全市事業單位統一標準執行。
績效工資由各單位在核準的總量范圍內,自行制定具體考核和分配辦法,其中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經本單位研究并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按月、季度、半年、年考核發放均可。
績效工資總量每年審批一次,在3月前審批完畢,原則上不做變動。首次審批在3月15日前完成,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以全年天津市對全市其他事業單位收入摸底調查時的數據為依據,以實際收入水平為參考,由市人社局、財政局核定(全市事業單位人均績效工資總量約5萬元)。在未完成審批核定前,仍執行原辦法及標準。
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制度的考核和激勵作用。各單位要按照文件規定制定內部考核辦法,建立健全內部考核制度,根據專業技術、管理、工勤等崗位特點,實行分類考核。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傾斜。對于為引進人才和對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人員的特殊人才津貼,可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設立,隨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
類似于向我單位這樣的定額補貼單位,只要編辦核準的為全額單位,均要執行7:3績效工資比例;類似我單位承擔的國家風險勘探項目經費中,可以用于支付工資類的項目,屬于國家規定的行業補貼,可予以保留;對因彌補事業費不足而興辦的企業,其工作人員只要是事業單位身份,就應執行統一的績效工資標準。對本單位年人均收入超出摸底時全市事業單位年人均7.27萬兩倍的,應視為收入過高。
在實行績效工資的同時,全面清理規范在國家和我市規定之外發放的津補貼和獎金。在職人員除物價補貼、獨生子女費、取暖補貼、防暑降溫費、住房補貼、加班費、值班費等,以及國家及行業規定的津補貼項目(包括野外津貼等),予以保留外,其他(包括誤餐費、節日補貼等)均納入績效工資,不再單獨發放。退休人員退休費項目同時予以清理規范。
以上是本人對地勘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幾點思考,不成熟之處,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