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師是學校美育的傳播者、開展者、誘導著,發揚與繼承著我國優秀的名族文化。本文從音樂教師應具備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精深的專業知識、審美修養等方面進行闡述,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引導學生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鼓勵音樂創造與音樂實踐、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音樂教師;素質;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71-01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需要教育來培養,現代社會每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在不斷的提高,并且接受教育者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音樂教育來講,原有的思想理念,知識結構,教學方式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青少年社會生活多元化的認知需要,長期以來,大多中小學老師的學歷是中師大專畢業這些教師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使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的向前發展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國將培養了一代能夠充分認識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專業素質,以專業人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爭當成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民教師: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
教師職業道德指的是在職業當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應遵循的道德規范,俄國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因此,教師的專業道德是為人師表的基本條件。
1.獻身教育事業。要從事教育事業,就要特別喜歡這么行業,要投入到這門行業當中去探索、去創造、去發現教育教學當中的一問題及解決的方式方法。要做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和奉獻,及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
2.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道德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師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發展是師生關系的堅實基礎,例如有的教師喜歡成績好的學生,不喜歡成績差的同學,還有主觀偏見、嘲諷學生等不良的個性品質,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這也是不合格的老師,教師對所有的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對好學生進行鼓勵,對稍差一點的學生進行耐心 、周到、細致的關照。從每個同學不同的特點出發,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反復的、內心的教育好學生。
3.教師的舉止文明。我國歷史是上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主張和倡導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個人言行提出的道德要求。教師說話、做事就要更加文明,如有些教師說話做事與職業道德不相配,所以,教師應該做到處處是模范,事事皆表率,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
4.善良寬容。善良與人為善,時時處處對學生持善意,善良是寬容的基礎,只有與人為善,才能真正的寬容諒解學生,教師要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待學生和處理學生在成長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同時能夠容納與自己不同看法、見解、思想與情感的學生,不要認為學生的觀點、思想等與自己不同就認為是錯的,要看有沒有價值觀念,同時還要把那些在身體上的、智力差的、情緒低落的學生要多關注,并同他們和睦相處。
二、教師的專業素質
1.扎實的理論基礎。扎實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有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去教學研究、探索及創新,如果理論基礎不好就無法從事教學工作,根本談不上什么實踐與創造及教學工作,因此,扎實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的基礎。
2.專業技能。
(1)歌唱技能。歌唱是音樂教師應具備的、起碼的教學基本功,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做示范,引導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理解和表現歌曲的情感 教師要做到藝術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自信、自然、富有表現力地歌唱。
(2)樂器演奏技能。這個環節主要是來說明鋼琴伴奏技能和器樂的演奏能力,作為一名音樂教育這至少要會兩三門樂器,并不要有很高的水平,這是進行課堂器樂教學和課外活動所具備的基本功。鋼琴伴奏要具備照譜伴奏和即興伴奏兩個方面的基本功,還要掌握一些彈奏的基本姿勢、方法及要求。所以音樂教師應掌握一些樂器的基本功和演奏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器樂,以保障音樂教學和音樂課外活動的需要。
(3)指揮技能。合唱、樂隊是音樂教學中的常見形式,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校園的活動也明顯增多,特別是合唱給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不斷提高指揮技能以適應音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
(4)創作技能。在具備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后,就要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創作教學他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及音樂創造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也是培養創造型人才和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教師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性活動,要善于用新觀點、新方法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創造、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造能力。
三、良好的教學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競爭時代,每一位老師必須具備全面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音樂教師除應具備本專業的特殊技能外,還必須具備教師所應具備的一般能力,這種能力是專業特殊技能難以發揮的基礎和保障,教師的一般教學能力包括:掌握教材能力;備課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因材施教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和啟迪學生思維的能力;課堂上的教學組織能力,這些能力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礎,也是社會對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要求。
四、音樂教師的審美修養
音樂教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教育。音樂教師的審美修養就是通過音樂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工作能力,音樂教師的審美修養決定著音樂教育的質量及發展,審美修養與教師的基本修養和專業修養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其特殊的內容和要求,所以音樂教師在文學、戲劇、電影、舞蹈、美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欣賞能力,并能較好地吸收和運用姊妹藝術中的精華。
五、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一般文化素養
音樂教師應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已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來豐富自己的修養,藝術它是綜合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自然的就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聯系到一起。所以音樂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一門綜合藝術,如歌劇:它是由文學、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的綜合,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就很難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學習。教師就應當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把其他一些與音樂相關的文化應用到音樂教學中來提高教學水平,因此,音樂教師只有具備深后的文化知識,才能把音樂課講的形象、透徹、生動,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
六、教師對現代技術的應用
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對音樂教學手段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幻燈、錄像、計算機等現代化視聽工具為媒體進行教學,被廣泛地引入音樂教學領域,在優越的條件下教師應當加強現代技術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同音樂教學的聯系,為音樂現代化、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新一代的老師,應充分認識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專業素質及專業技能,以專業人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不斷的提高對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爭當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