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民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缺失的原因分析,嘗試以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總結構建青年教師歸屬感的對策,為民辦高職院校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缺失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73-01
近年隨著適齡入學人口逐年下降,民辦高職院校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青年教師是民辦高職院校發展的未來,而他們歸屬感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民辦高職院校發展的關鍵因素。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形成并強化自身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而教師隊伍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民辦高職院校中如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黎明學院)的青年教師比例達到了四分之三,因此,青年教師歸屬感對于民辦高職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民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缺失的原因
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歸屬感明顯缺失。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從社會觀念方面看:在大眾思想中,一些關于民辦高職院校的或傳統或錯誤的觀念仍然存在。如認為公辦高校才是正規的,而“民辦院校是多余的”,是不正規的,“民辦院校就是賺錢的,就是為了贏利”等,進而認為民辦高校教師也“低人一等”,這種偏頗的認識,傷害了青年教師的自尊心。“公立最優”的傳統觀念始終占主導,致使多數青年教師的潛意識里,仍然存在著自卑的心理傾向,缺少安全感、歸屬感,認為民辦高職院校不是久留之地,只不過是職業選擇的中轉站。
(二)從民辦高職院校自身條件看:與公立高校對比,民辦高職院校在人事關系、職稱評定、住房、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方面的福利待遇處于弱勢,同時,由于是自負盈虧,為了節約成本,普遍存在著人員少,工作量大等,基于長遠利益的考慮,青年教師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機會的話就會去公辦院校或更好的工作單位,以求更好的發展。
(三)從青年教師個人角度看:大部分青年教師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進入民辦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嚴峻現實與心理預期形成巨大的落差。他們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重視自我提高,但由于步入社會不久,人生閱歷淺,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弱,不能很快融入新的集體。他們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足夠重視,而事實卻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忽略的。他們對于工資收入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相對較低的收入又帶給他們很大的挫折感。因此,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使他們經常處于焦慮、煩惱、抑郁的心理失衡狀態,導致歸屬感的缺失。
二、民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歸屬感構建的對策
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仍面臨著種種的現實困境,如缺乏國家財政支持,辦學條件不如公辦高校,科研經費投入不足,教師福利不如公辦高校教師等等,可見,民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的構建更多的是要依靠努力改善自身內部環境來實現,黎明學院在這方面作了積極努力。
(一)積極發揮黨組織、工會組織的作用。
黎明學院黨委通過組織舉辦黨的十八大報告輔導講座、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討會、重溫入黨誓詞、評優表彰、紅歌演唱會、紅色之旅等活動,大力培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大學文化;通過開展創先爭優、三訪三創等活動,弘揚先進、宣傳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同時,認真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近年來,有30多名青年教師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的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許多青年教師成為優秀共產黨員。
(二)踐行愛的教育,用情感人,以情留人。
黎明學院以愛的教育為載體,關懷青年教師的成才成長,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院領導深入青年教師中,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有意識地參加青年教師舉辦的各種活動,加強溝通,增進了解,形成工作舒暢、民主寬松的環境;通過慰問信、手機短信、精美賀卡等方式為青年教師送上節日祝福;通過開展座談會,引導青年教師當好合格的人民教師;對學有所長、干有實績的青年教師重點培養,做到多勞多得,鼓勵成長,對貢獻大、素質好的青年教師進行破格提拔,有18名青年教師走上學院各級領導崗位。
(三)加強師德建設,引導青年教師愛崗敬業。
黎明學院制定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標準,把師德作為教職工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派出進修和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充分利用“愛的教育”長廊、校園網、宣傳欄、院報等途徑,宣揚學院育人教書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事跡,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通過表彰活動,激勵青年教師更加愛崗敬業;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對青年教師實踐教學工作的嚴格要求與指導,促使他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引導教師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教書育人的樂趣,激勵更多的青年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成為學生的表率。
(四)健全制度建設,激勵青年教師不斷成長。
黎明學院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對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和要求;建立育人教書獎、青年教師成長特殊津貼等激勵機制,調動了青年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通過“以老帶新、師徒結對”,充分發揮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關注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當他們因購房、生病、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一些相對比較重大的事情出現思想波動時,及時進行溝通,制定相應的對策,保持青年教師思想和情緒的穩定。
總之,青年教師歸屬感缺失是民辦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呼吁國家給予更多扶持、社會摒棄偏見的同時,更應該從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入手,樹立“以教師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理念,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自身特色,努力打造民辦高職院校的品牌。
參考文獻:
[1]李俊蘭.民辦學校教師歸屬感的建立淺談[J].教育與發展.2012,(11)。
[2]張森.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外部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