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大學生作為時代前沿的群體,已經把網絡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娛樂休閑的陣地及獲取知識的新途徑。通過90后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況調查,清晰的認識到他們目前的網絡生活現狀,以便更好的完善易班網絡社區建設。結合上海易班的成果經驗以及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呈現的特點規律,以此搭建易班西華模式,鞏固網絡教育陣地,對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網絡生活方式,維護校園穩定,促進90后大學生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易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88-01
20世紀90年代誕生的因特網,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以網絡、信息為特征的數字化時代,也就是俗稱的“e時代”。網絡正在迅速地滲透到90后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的出現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引導90后大學生合理地使用網絡,發揮其正向作用,杜絕其負面影響,日益成為高校及高校教師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
此項目進行之前先做了較為詳盡的調查,以便呈現出西華大學90后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現狀,目的是為了決策層及廣大老師制定教育決策和教學方案提供可以借鑒的參考資料。以下即是調查的內容和統計。
1.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調查采用的是紙質問卷和訪談問卷的形式,以西華大學90后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涉及到不同專業、性別和年級的學生,所有問卷都是以隨機抽取的方式產生,為保證結果的公正和客觀,采用無記名的調查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錄入有效答卷468份,有效回收率為93.6%。在468份有效樣本中,男生230名占49.15%,女生238名占50.85%;大一學生47名占10.04 %,大二學生88名占18.8% ,大三學生105名占22.44%,大四學生228名占48.72%。調查項目涵蓋了上網場所、網齡、上網時間、上網費用、上網目的原因、網購情況、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在西華大學主頁和易班上優先關注的內容以及訪問易班的頻率,共計23個問題。
2.90后大學生的上網情況。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具有5—7年的網齡占到大多數,絕大部分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并選擇在學校上網,僅有14.53%的同學選擇在網吧上網,并且使用手機上網與使用筆記本上網的比例接近持平。其中每天必上者占64.1%,每周兩次或以上者占42.52%,而幾乎不上網者僅占9.83%。在網絡使用時段分布上,32.91%的學生主要在晚上上網,還有35.47%的學生上網是不固定的,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上網。39.61%的學生每天網絡使用量大約在5個小時左右,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每月上網花費在50元以上。有通宵和逃課上網經歷的占29.49%,其中每周通宵一次或以上的為8.55%,每周逃課一次或以上的為7.69%。在上網目的中用于娛樂消遣,如聊天、玩游戲、看影視劇占的比例與上網學習占的比例不相上下,差不多要占到70%多。盡管用于娛樂消遣的占比不小,但是不排除瀏覽新聞信息和查找學習資料這一主要目的,而且經常通宵或逃課上網的只占個別,這從側面表明了我校大部分學生網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作為成年人對網絡應用還是有較好的自控能力的,網游成癮的現象并不多見。76.07%的大學生認同網絡對生活有好的影響,一部分認為沒有網絡無所謂,甚至有少數學生認為沒有網絡生活會更精彩,說明我校大學生對于網絡具有理性的認識。然而,認同“只有到網絡中才會燃起生活的希望”、“沒有網絡生活無滋味”只占少數,而有1.71%的學生認為“如果沒有網絡將無法活下去”,這從側面反映了我校一部分學生生活空虛的一面,他們對網絡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很少進行戶外活動或通過其他方式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這應該值得學校和教師們重視,要適當介入以提供心理和行為指導。
3.90后大學生網絡的應用情況。
綜合現行對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的研究來看,他們應用網絡的目的多種多樣,查找學習資料、瀏覽新聞信息、找人聊天、玩游戲、看電視電影、下載軟件、寫微博客、看小說、聽音樂,甚至利用網絡工作或炒股票等。但歸結起來,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類型有網絡學習、網絡社交、網絡娛樂、網絡交易和網絡政治。通過調查顯示對于網絡學習,79.06%的大學生使用互聯網是用來獲取知識、搜集資料、查詢信息、分享合作、完成網絡課件。如依托微博客、BBS、通訊群等網絡平臺接受課堂教學,通過網絡自主地選擇老師、選擇課程、完成及提交作業,共享學習教案,搜索學習資源等。可見,網絡信息的方便和快捷讓很多大學生通過它來瀏覽新聞、下載軟件、檢索資料;在網絡社交上,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進行網絡交流、網絡交友、網絡虛擬社區等。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博客、交友網站,多渠道、多方式地為大學生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臺空間。在網上學生可以毫無保留的宣泄自己內心真實的快樂、煩惱、孤獨,這正是學生內心渴望的交往方式,也是容易接受的交往方式,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網絡娛樂上,大學生利用網絡可以進行音樂欣賞、觀看影視、開展網絡游戲等。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娛樂休閑活動方式,其中,在網絡娛樂方式上網游是學生們最鐘愛的,因為網絡游戲能夠讓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訪談中得知,一部分學生認為到了大學課程不是很多,以此通過上網來放松自己緊繃的生活。還有些學生認為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的大學生活太單調了, 而網絡上刺激的游戲、悅耳的音樂、精美的畫面對大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 使其成為學生嶄新的娛悅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商店、商場、商城層出不窮,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已在大學校園逐漸普及。大學生網絡交易主要體現為網絡購物、網上交換、出售等。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用于網購的花費要在一、兩百左右,網絡購物的使用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網絡問政議政成為90后大學生表達政治意見,實現多渠道政治參與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他們獲取時事新聞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網絡來實現的,網絡信息的獲取足以代替了報紙和電視。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思想交流異常活躍,他們思維開闊、民主法治觀念強,不僅是現代觀念的接受者,更是現代觀念的行動者,他們對言論自由的表達、對公民權利的捍衛、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對幸福與尊嚴的追求,已經成為其網絡生活的一部分。【1】
二、全新特殊的“易班”網絡社交平臺
從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的調查結果來看,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90后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已成趨勢,不可逆轉,因此對于大學生上網,宜“疏”不宜“堵”。而易班作為全新特殊的網絡社交平臺,更加適合學生群體的使用,為師生線上線下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能夠把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與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結合起來,進而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有利于全方位做好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易班是上海市教衛黨委按照教育部建立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的要求,依托上海市教育系統網絡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從2009年開始自主研發的網絡文化建設項目。目前易班基本覆蓋了上海市的所有高校,在中職和高中也以開展試點,并正向全國輻射。
1.基本涵蓋了各類互聯網產品應用能夠滿足師生需求。
易班系統是由上海市教衛黨委網絡管理中心獨立研發的一套服務高校師生的互聯網WEB2.0 應用系統,其涵蓋了班級論壇、個人博客、校友錄、SNS社區等各類互聯網產品應用。該項目集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和校園學生文化建設三大功能。它實際上是一個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網絡社區,一個虛擬的交流平臺,通過該網站,高校輔導員、教師及學生可在線互動交流、交換各種信息及資源、上傳照片、撰寫博客,并通過各種網絡應用提高工作和學校效率。登錄易班網絡平臺,可以看到,它打破了傳統互動類網站的模式,融合了BBS論壇、社交網絡、博客、微博、相冊、郵箱、網盤、手機應用、即時通訊等主流功能。同時,易班有鮮明的大學特色,包括了通訊錄、日程表、資料庫、話題等新穎的網絡應用,此外,它還支持移動終端訪問,提供短信平臺,實現了手機3G網絡的訪問。
2.實名制注冊可以有效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隱匿性特點, 網絡詐騙、網上賭博、網上色情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滋生和蔓延,嚴重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而易班注冊需要的是實名制,這樣從管理上就有效的杜絕了一些不良信息的傳播。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經常化、制度化管理,關閉各種有害信息的進出路徑,對大學生的網上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對在網上發表違規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學生要及時給予警告,嚴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要教育大學生懂得遵守網絡行為規則,維護網絡社會秩序。
3.學習資源的開發促進了教學互動。
從訪談中得知,大多數學生愿意和老師在網上進行溝通交流,請老師幫忙指導設計論文,甚至在網上探討人生、交流思想、增進感情、共玩游戲,他們不反對有人關心或指導其網上行為,這樣的學生也占有較大的比例。這就為學校制定實施學生網絡生活引導策略提供了現實可能性。有助于教師線上線下、隨時隨地的與學生溝通交流,通過易班網絡交流平臺,教師與學生們交朋友,通過各種互動方式為學生提供網絡心理和行為指導。易班上豐富充實的網頁資源,大量的網絡課件和網絡課程可供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呈現出的特點規律
90后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本身具有這樣的特征:思維獨立自信,但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關注社會主流思想,但價值觀更務實;善于用網絡獲取信息,但內心有時較空虛。【2】結合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的調查結果和上海“易班”網絡社區開展建設以來取得的成果,更好的推動易班在西華大學的發展,形成易班西華模式。以下是西華大學作為試點推廣以來,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呈現出的特點規律。
1.網絡生活趨于理性,但對其認識還不夠科學。
健康的網絡生活更有利于大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拓寬學習知識來源、擴大社交圈子、豐富休閑娛樂方式等。在回答“上網的主要目的”時,77.78%的學生選擇聽音樂、看影視劇,77.35%的學生選擇交友聊天,79.06%的學生選擇檢索查找資料,這表明90后大學生樂于接受網絡這一新的學習、交流和娛樂方式。調查顯示,27.41%的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1—2小時,74.36%的學生上網費用在50元以下。這表明我校90后大學生基本上能夠合理安排網絡生活,有效控制上網時間,沒有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但是,由于網絡環境錯綜復雜,以至于網絡生活具有在精神層面先天不足的缺陷,因此生活在信息時代的90后大學生有時會焦慮不安,生活習慣混亂。此外,90后大學生由于年齡普遍偏小,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偏激心理”和好奇心理,對網絡的依賴性較強,普遍具有“盲從心理”,盲目崇尚網絡技術,加之,社會中各種不穩定因素使大學生移情于網絡生活,社會中各種陋習散布到網絡讓大學生難以駕馭。種種這些原因使得網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潛移默化的走進了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使得他們的道德發展不完善、自我約束力減弱,更容易受到網絡傳播中不良信息的蠱惑和感染。
2.思想行為依靠網絡,但對“易班”的關注比較小。
90后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網絡正在日益深入他們的生活。根據2013年1月份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學生群體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處于高位,高中和大專以上學歷人群中互聯網普及率已經到了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專以上人群上網比例接近飽和。【3】他們成為網絡上主要群體中最為活躍的一支,從閱讀新聞資訊、查閱資料,到網絡交往、娛樂、購物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網絡產品的使用。調查顯示,77%以上的學生主要通過網絡獲取信息,76.07%的學生認為上網有利于同外部世界接觸,19.02%的學生認為網絡對學習有一點幫助。這說明大學生對網絡的數字化、多媒體化、實時性和交互性等特點比較認可,網絡已經在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娛樂中得到比較廣泛地運用。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們并不親睞這個新出現的網絡社交平臺,對易班的關注度不是很好。在進入西華大學首頁網站首先關注的是教務系統、圖書館、課程中心、學術講座等學習窗戶,點擊網絡和人才招聘,而進入易班的只有22.44%,并且從訪談中得知經常接觸易班的也只有學生干部,并且各個學生組織也是趨于工作需求才在易班網站上頻頻出現。足以看出對于訪問易班的頻率并不是很高,大多數是隔天訪問,平均每天訪問一次的只占到8.55%。在學校易班優先關注的是查看學校最新動態公告占57.69%,其次就是訪問論壇、查看學院班級信息。易班各項點擊指標都不是很突出,更不要說取代其他網絡交流工具,研發易班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要想使它走上正軌,把學生吸引上來從而愛上易班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3.“易班”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但效果甚微。
對于大學生的網絡使用狀況,之前就有學者提出了“搭建網絡交流平臺,鞏固網絡教育陣地”這樣的建議。【4】易班作為高校師生網絡互動社區的出現,是網絡時代凝聚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新渠道、新方法、新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高等教育存在的困境的主動應對,拓展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提高了學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增強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易班發揮的作用并不明顯,在回答“上網更傾向使用哪項交流工具時”,QQ、微博、飛信依次排列前三名,占到總數的95%以上,而易班僅占了23.5%,說明這一新型網絡交流平臺還沒有得到大多數同學的認可和使用。在上網的主要原因中,占據前三項的依次是心理宣泄,緩解壓力、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和網上娛樂心理。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要想解決易班實施過程中的困境,就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需求,不僅了解學生干部還要了解潛在用戶即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同學的需求,畢竟有需求大家才會關注才會去使用;要使學校心理健康中心走進學生的網絡生活,使大家避免面對面的尷尬也能獲得心理咨詢,從而進行更好的心理疏導;可以采取一些硬性措施,強制推行一些與大學生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總之,一切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提出一些符合90后大學生思想、興趣的可行性措施。由于,易班網絡社區的建設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并給予大力支持。為此要做到正確引導,發揮易班網絡社交平臺的正向作用,使易班這個前所未有的網絡大課堂,逐步成為90后大學生愿意上、喜歡看、離不了的網絡平臺,成為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
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況及其特點規律,為大學生提供期望的立體化網絡社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我校易班就是個模范實驗基地,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由于易班網絡社交平臺才剛剛起步,有成果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大力加強易班網絡平臺的建設,加大網絡硬件投入和軟件開發,盡可能的改善易班網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使易班在各個高校成為教學、科研、學習、生活、娛樂的主導平臺。
參考文獻:
[1]羅宗貴.新時期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現狀研究[J],高教高職研究,2012(16).
[2]李云先.“90后”大學生健康網絡生活方式的養成教育與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 2012(34).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3,1.
[4]凌傳繁.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14).
作者簡介:張玲娜(1986— ),女,河北沽源縣人,西華大學政治學院;張玲娉(1992— ),女,河北沽源縣人,河北北方學院中文系;周鑫(1985— ),男,山西太原人,西華大學政治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華大學易班全國試點推廣項目課題組基金資助項目”成果(項目編號:YB13L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