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勝/北華大學體育學院
創新體育教學源于生活
郭 勝/北華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來源于生活,又與個體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的學校體育是生活體育的開端,生活體育化是學校體育的終極目標。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是現代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從實際出發,在生活實踐中開創新的體育教學。本文沿著學校課程改革的方向,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把生活中的實踐引進課堂,旨在培養體、智相結合的新一代。
體育教學;生活化;創新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主張“教育應依據生活而教育,培養活生生的人”,他認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是死書本。”對于體育,陶行知則認為,應該“讓體育走進學生生活,讓體育回歸自然,實施學校體育生活化教育。”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體育課堂教學是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我們應結合現代生活教育和創新理論指導,對學生生活的全部時空展開研究,使我們的體育教學生活化,再現生活的課堂,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培養實際生活能力,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即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才能真正體現體育教學的本質功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和服務于社會。
創新體育教學,指體育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方式,挖掘教學潛能,探索和實踐課堂新的教學。生活世界是我們創新體育課堂教學的根基,它引導著我們探究學生的對現實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對精神的感悟和對可能生活的憧憬。
體育新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回歸生活世界,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校體育生活化首先在內容的選擇上要聯系生活。當今社會,我們的下一代所面臨著不再單一的只是家與校的教育,而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學生自身已有的經驗方式的信念,在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生與作為認識客體的知識之間的互動中,以主動、積極的建構方式獲得的。
把生活作為課堂教學的背景,我們則必須關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需求和興趣,關注學生現有的經驗和能力;吸納具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課余學習生活特點、未來職業生活特點。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使得一些新鍛煉項目層出不窮,學校體育有必要選擇一些社會生活中常見的鍛煉內容。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上,應考慮教學內容的普及性、文化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創造條件開設不同類型的體育課程,拓展體育選項課內容的范圍。
用什么方式進行教學,每個教師都可自由選擇,只要這種教學方式是符合教育規律,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要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的,就應予以肯定,并通過對體育課堂教學實例的共同感受和分析,在理論、實踐和生活的融合中更新教育理念。
學生生活中的社會現象遠比課堂和書本教材列舉的社會現象生動得多、復雜得多。在教學設計上應給學生相應的體驗和感悟空間,強調學生理解、體驗、反思和創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單一的呆板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我們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情景,開放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大膽地去嘗試。
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應突出交互主體性,實現對話、交流和互動。教學要設計真實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學習任務,使他們帶著真實的任務進行學習,使枯燥的體育問題變為活生生的體育現實,使抽象的動作知識變得具體有趣。這里的真實情境指教學環境應盡量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從而使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情境,保證他們能夠獲得與真實生活相類似的經歷。在現實世界尋找生活素材,融入教學經驗,讓體育教學貼近生活,用具體生動、形象感知的生活實例作導向。將體育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生活的主角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讓生活的創意推動著我們的教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體育的真諦。
教學即生活,教學靈感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最具創造力的動態展示,是師生在教學活動相撞擊而產生的創新火花,是師生思維活動處于最積極、最高漲、最富有創造性時的高峰體驗。教學靈感可以使師生能排除其他各種無關因素的干擾,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一種酣暢順適、得心應手之感,這就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靈感不會憑空發生,一定要有思考的前提,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具體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有著明確的教學創新動機時,教師就會在教學創新這種內驅力的驅使下激發出教學靈感。
4.創新體育教學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先進的理念需要融入教師的日常教學生活才能獲得生命:先進的理性知識往往是高度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理論,這些概括的理論無法涵蓋豐富生活世界中所有的變化和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去摸索和體悟。教師要通過對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傳授和體育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改善學習策略,促使學生在領悟知識、動作的同時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做法,并且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樹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信心。不具備強烈的生活化觀念和豐富的生活閱歷、脫離了體育教學生活世界的教師是不合格的。
體育課堂是創新體育教學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延伸于生活,真正體會生活是創新體育課堂教學的源泉,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更應該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應盡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根據不同的生活形象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教學,要善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使學生對體育有新的認識,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斷超越自我。
[1]錢宏達.時代呼喚創新[J].教育探索,2000(8).
[2]郝明君,田相輝.淺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0(8).
[3]隋成梅,閆起英.實現兩個優化,推進創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0(9).
[4]季瀏,淵紹偉.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國學校體育,2002(3).
郭勝(197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講師,碩士,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