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教育中會計軟件實踐教學研究
劉文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會計軟件是目前會計工作依賴的重要工具,并且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的完善。對于職業教育來說,會計專業在實作與管理方面都要緊跟時代的要求,尤其是會計電算化與信息化要求學校加強對會計軟件的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面向社會的能力。
會計軟件;實踐;教學
財務會計作為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手段,要求工作人員在業務與思想上要對專業技能足夠的重視,專業技術決定了會計工作的準確性與高效率。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演進與推廣,會計利用計算機工作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從最初的會計電算化到今天的開機信息化,在社會上取得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了會計工作最高效的工具。職業教育作為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前的重要環節,會計專業學習在信息化方面不但要掌握方法,還要做到舉一反三,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很快進入角色。
(一)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信息化專業技能
職業教育在內容上偏向動手能力與實操能力,對于理論的要求并不是重點,會計學在分類劃歸上屬于經濟與管理學,而會計學與其他的經濟管理學不同,更需要實踐來支撐理論。職業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基本技能。對于主要的會計信息化工具,會計軟件的應用就是會計學理論的實踐支撐。因此,對于會計軟件的應用,十分重要。
高等院校首先要明確職業教育的方向,對于學生來講,由于沒有一個企業工作與實習的平臺,其對于會計軟件的應用,在針對性上必然略差,但是在全面性上,是為將來工作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要求教會財會專業的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信息化的能力是會計專業教學的基本要求。
(二)要求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
會計軟件的教學,首先要具備基本的實訓室條件與多媒體教學環境,除此之外,去企業實踐也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學校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的操作平臺建設,就是要將財務軟件作為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應用,幫助學生將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緊密結合,將會計實務會通過會計軟件的操作來完成。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獲得將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等知識和計算機數據處理知識的深度體會,獲得最初的財務會計實務操作經驗,為未來能夠順利的投入到工作實踐中打好基礎。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創新精神
會計軟件對于市場的變化也在不斷的升級,學生必須精通財務軟件,并且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要在自己的認識上提高主動性。職業教育一個難點就是離開書本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學生自主分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不但能使學生在學習會計軟件方面能夠提高領悟的速度,還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會計軟件的功能與作用。
(一)會計軟件的教學教材的連續性不夠
在職業教育的教材與社會上應用軟件的教學材料中,一般教學運用的數據是按照一個整套案例數據來教,或是在某個版面、功能上的教學是分裂的,成為一個體系的案例不多。由于數據或是案列上的不連續性,很多案例在舊的軟件里能使用,在新的軟件中可能就會有微調,因此,按照教材來學習往往會遇到困難。加上教材的更新遠比軟件版本更新慢,因此,教師在按照教材備課,或是學生按照教材所講的實踐時,也會遇到軟件實際與教材所講不匹配的時候,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困擾。
(二)一些功能在實踐教學中體現效果不好
會計軟件的專業性很高,很多情況需要在實踐中完成,另外,一些功能在學生未來的工作中很少用到,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些功能很難理解。例如,信息輸出和導入、反審核、反結賬等功能,這些功能在實踐上十分重要,但在會計軟件教學中很難體現出其優勢,因此,教學中,很多在實際工作中用到很多的技巧或是工具,在教學中往往被忽略,或是教學效果不好。學生由此失去了對一些功能的學習興趣。
(三)重處理、輕拓展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會計軟件首先功能是體現電算化要求,用更高效、準確的核算來處理財務會計工作,為企業提供經濟行為的依據,為企業把控資金上的風險,同時,會計軟件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能夠間接的體現出財務管理的一些思路,這些思路需要使用軟件的人,在所得到的數據的基礎上利用個人的分析來解決。而職業教育中,對于軟件的實踐教育,往往重視軟件怎么用,而教不會學生怎么用軟件來思考,輕視了學生在創新力上的培養。
(四)實踐教學的方式單一
無論是高校還是職業教育機構,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一般脫離不開理論學習、課堂教學,然后實訓室上機的教學模式。學校里實踐教學上主要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而對于會計軟件的學習來說,會用是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了能在實際工作中準確的應用,一定需要工作崗位的鍛煉來學習,學校往往不能提供這點支持,使得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在實際應用上需要換一個思維,甚至在干(工作)中重新學習。
(一)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同步
對會計軟件的基本教學,就是要在會計專業教學的基礎上,目標應為通過分步驟的軟件教學,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到一定程度后,會計電算化理論要在軟件系統的教學中有所體現,即理論要通過實踐來體現;另一方面,在遇到一些有聯系的軟件功能時,要對照理論來講解,實現實踐操作反映與加深理論教學。教師要進一步詳細講解會計信息化理論,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控制,不能讓學生帶有疑慮的進行下一個理論的學習,不要讓學生在學習時形成得過且過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利用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讓實踐去解釋理論,讓疑點難點在操作中消化。
(二)培養學生對會計軟件的興趣
使學生明確會計軟件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將此作為安身立命的技能交給學生,要讓學生在學習態度上重視;在教學程度上,要由淺入深,緊密聯系社會需要,對于空中樓閣一樣的理論或是軟件功能,要作為介紹,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交給學生操作軟件的精髓,讓學生感受到一些技能的掌握所獲得的成就感。
(三)加強軟件功能的演示教學
利用多媒體演示來加強軟件的學習,對于一個軟件的應用教學來說,教師的口頭講述效果一般來講都不如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學習時也更愿意學習多媒體演示的內容。會計軟件的應用,會出現很多疑點,學生只有在演示上才能找到答案,而只憑借教材很難做到對知識的直觀理解掌握。
(四)加強會計軟件管理模塊的教學
會計軟件的管理功能是職業教育容易忽視的,而對于財務會計工作者來說,會計的管理職能也很重要,對于企業的資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學生上升到管理者的高度去理解。職業教育要讓學生知道會計是個實踐性很強的管理學科,其管理模塊與管理的思維需要學生掌握。在會計軟件的學習之中,要讓學生從數據上看出企業經營的好壞以及影響經營的因素。例如,應收應付賬款、資金管理、財務指標分析評價以及全面預算管理等幾個方面,只要在財務軟件上能反應出數據,學生就應該知道這些數據怎么來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會影響到企業什么,未來的資金運行要做什么方向的調整等問題。
(五)校企聯合提供實習機會
會計軟件的使用,在學校的案例有限,而給學生提供一些切實的實踐機會更為有效,一方面使得學生盡早的知道學以致用的重要,另一方面,在應用上使學生頭腦更加清楚,可以更有效的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這需要學校和企業達成共識,加強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時更加順利,適應性更強。
[1]張銳.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成功(教育).2013(24).
[2]李蕊愛.試論財經類院校本科會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進[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3]吳沁紅.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學內容體系設計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