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華 ,王亞菲
(1.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2.北京師范大學 國民核算研究院,北京 100875)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金融風險急劇增加的大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其核心內容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金融衍生工具以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為代表,這些合約大多數是在將來某一日期執行,其權利和義務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對國民經濟的核算帶來挑戰,如何統計計量金融衍生工具呢?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種金融資產,其核算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工具是如何被記錄在金融賬戶、重估價賬戶、資產負債表中,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相關的服務費用如何核算,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值如何確定等三個方面,本文結合2008SNA對金融衍生工具核算進行分析研究。
1993年的SNA界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作為金融資產處理,但是其對金融衍生工具概念的界定比較狹隘,對具體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也存在一定問題。2008SNA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測算確立了新的國際標準,與1993SNA相比對金融衍生工具核算發展主要是概念界定更加清晰廣泛,互換和遠期利率中的金額結算不再記錄為財產收入,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員股票期權作為金融資產的一級分類單獨列出,并將金融衍生工具進一步分為遠期和期權。
1993SNA中用“派生金融手段”來定義金融衍生工具,定義為“許多最近產生的金融手段與一種特定金融手段或指標(外國通貨、政府公債、股票價格指數、利率等)相聯系,或與一種特定商品(黃金、咖啡、糖,等等)相聯系。因此該手段常常被稱為派生金融手段或二級金融手段。”而2008SNA界定金融衍生工具概念為“金融衍生工具是與某種特定金融工具或特定指標或特定商品掛鉤的金融工具,通過金融衍生工具,特定的金融風險本身就可以在金融市場上交易。”2008SNA對金融衍生工具概念沒有具體的陳述“某種特定金融工具或特定指標或特定商品”是什么,而是用概括性的語言加以綜述,這可以囊括不斷創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1993SNA在11.42提到“非交易式金融期貨(它們沒有市場價值)不應在本系統中記錄,因為它們不具有或有性。”這個界定把場外交易的一些遠期合約排除在外,一些遠期合約的雖然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差,但是他們標的資產的市場價值是可以觀察到的,所以遠期合約的價值也可以估算,應該包含在SNA中金融衍生工具的范疇內。而2008SNA的11.113“無論交易發生在場內還是場外,如果金融衍生工具能夠從其掛鉤的標的項目獨立出來單獨估價,就應視為金融資產。”2008SNA對金融衍生工具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概念的范圍界定更加廣泛。金融衍生工具與其標的資產是兩種獨立的資產,在SNA中是否將金融衍生工具視為金融資產,關鍵要看其標的資產是否有可觀察的市場價格。因為標的資產的價格決定其衍生金融工具的價格,這也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定價基礎,金融衍生工具采用相對定價法,只要知道標的資產的價格就可以估算衍生品的價格。衍生金融工具應作為金融資產列入國民賬戶,無論它們是在交易所場內還是場外“交易”。如果由于觀測不到基礎商品的通行市場價或指數而無法計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則該衍生金融工具不能視為金融資產。
1993SNA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這些合約中安排的利息支付流量記為財產收入。而聯合國、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銀行于2004年頒布的《1993年國民賬戶體系增訂和修正本》中建議“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應劃為金融資產一類,這些派生金融工具的凈現金結算付款應劃為金融交易而不是利息。”該修訂版只對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的利息支付不再作為財產收入。
首先從利息的概念界定出發分析這些合約中的凈額結算不是利息收入的合理性,利息是某些類型金融資產的所有人應收的一種形式的財產收入。這些金融資產是:存款、股票以外的證券、貸款、其他應收賬款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是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債權人將資金借給債務人,就創造了上述某一種金融工具。債務人對債權人在任何時點的負債額可稱為未到期的本金,這是債務人為了免除負債,因而也清償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而必須償還的金額。利息是債務人在不減少未到期本金的一個給定的時間里,有義務支付給債權人的金額。
對于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的合約雙方不牽扯到本金的交換,只是雙方利息凈額的結算,隨著實際利率的變化,利息支付方是不確定的,可能是多頭方也可能是空頭方,并沒有確定的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任何一方可能有債權人變為債務人,也可能由債務人變為債權人,所以,對于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的所謂利息支付,不認為財產收入是合理的。
但是對于貨幣互換,牽扯到本金的交換如何處理呢?2008SNA“在合約期初,也有可能存在本金的交換,在這種情況下,其后的一段時間內都要按預先確定的規則進行利息償還和本金償還。互換安排引起的結算凈支付流量應記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而本金的償還應記入金融賬戶的相關工具類別下。”2008SNA對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繼續沿用《1993年國民賬號體系增訂和修正本》中的意見,該規定中講到“互換安排引起的結算凈支付流量”記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但是貨幣互換在具體事務中一般是銀行和客戶安排的互換,并不凈額的結算,而且貨幣互換牽扯到兩種貨幣,資金流量可以分別計算,且《1993年國民賬號體系增訂和修正本》中也并沒有提出對貨幣互換的修訂,說明其支持1993SNA的規定。
1993SNA首次將金融衍生工具作為單獨的金融工具來處理,2008SNA對金融資產分類進一步細化。金融資產分類修訂是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第34屆大會討論通過的1993SNA修訂問題45個核心議題中的第44個議題。金融資產分類對比見表1,在1993SNA中金融衍生工具是記錄在股票以外的證券分類下記錄,而2008SNA中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員股票期權作為金融資產的一級分類單獨列出,并將金融衍生工具進一步分為遠期和期權。在實務中常見的金融衍生工具為期權、期貨、遠期和互換。2008SNA將互換、遠期、期貨都歸為遠期合約類。金融衍生工具作為單獨類別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可以更好的掌握一個經濟體。

表1 金融資產分類表
金融衍生工具的價值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索賠,金融衍生工具的價值在有效期內一直在變化,也可能變為負值。金融衍生工具復雜性,決定了在實際處理上存在難度。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主要是存量和流量的核算,國民核算體系中要求以價值的形式記錄資產負債的存量和流量,從技術上,可以將價值分為“物量”和“價格”兩個方面,對于期初、期末資產負債存量的核算,資產負債的流量核算,后者包括物量變化和重估價變化。金融衍生工具在核算期內可能到期或者被執行,或者有新的交易產生,或者衍生工具的價格發生變化,需要通過資產負債變動表來體現。
2.1.1 期權
期權的市場價值等于期權合約簽訂時候期權買方支付給賣方的期權費,期權費是期權買方。最高損失,而是期權賣方的最高盈利。場內交易的期權,在每一個交易日可以從交易所得到期權的價格,而場外交易的期權,可獲得的市場價格可以用來做記錄,期權的價格在不可獲得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期權定價模型等來確定。
2008SNA規定:在一開始,期權具有正值,通常等于設立期權的費用。這在金融賬戶中要記錄為一項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而后,其價值的任何變化都要記入重估價賬戶。期權通常構成購買者的資產和賣出者的負債。
期權只有在標的資產價格變得對期權買方有利的情況下,期權才會被執行。通過股票看漲期權例來說明期權交易是如何被記錄在金融賬戶、重估價賬戶及資產負債表中。
2007年8月31日美國東部時間10:18,在OECD,1份以通用電氣股票為標的資產、執行價格為40美元、到期日為2007年9月22日看漲期權的價格(又稱期權費)為0.35元。
在OECD,一份股票看漲期權,交易股票的數量為100股。以買賣1000份期權作相關記錄,期權買方在期初需要支付350美元購買這1000份看漲期權,假設買方用現金支付,則其現金資產減少350美元,同時金融衍生工具資產的期權資產增加350美元。期權賣方作相反記錄,見表2。

表2 期權交易核算
9月2日交易結束時,該期權的最后收盤價為0.36,此時投資者只要沒有賣出期權,則其持有的期權價格增加,該價值反應在重估價值賬號中,見表3。

表3 期權交易核算
OECD交易的股票期權為美式期權,當標的資產價格變動高于執行價格40美元時,期權多頭有權在9月22號之前提前執行。假設在9月10日,通用電氣股票的價格變為41.2美元,期權買方,即期權多頭打算執行期權,執行期權獲利為(41.2-40)*1000=1200美元,假設期權賣方以現金支付。期權被執行期權合約終止,核算見表4。

表4 期權交易核算
以上是以期權費的支付是在購買時支付,如果是后期支付的話,記錄要做相應變化,開始沒有現金支付,應該增加買方的應付款的金融負債。而賣方記錄是應收款金融資產,后面各種情況下相應變化。
對于期權一般只有期權賣方有繳納保證金的義務,SNA規定:在資產負債表中,期權應當以期權的現期價值(如果有的話)估價,或以應付權利金的數額估價。負債應記入期權賣方所在的部門,表示收購持有者期權的現期成本或持有收益的增加。這要取決于保證金制度如何操作,一個期權的價值為零可能更為適宜,因為持有者每天將得到(付出)盈利(損失)。這些資產項目的對應方為負債。期權賣方繳納保證金的核算同期貨保證金的處理,可參考下面關于期貨的核算。
2.1.2 期貨
期貨是遠期類合約的代表,期貨交易需要期貨買賣雙方都要繳納保證金,并且期貨采用每日盯市制度,在期貨核算時,保證金和逐日盯市制度如何影響其核算。
(1)保證金的處理
SNA關于保證金的規定:11.124.保證金是對金融衍生工具尤其是期貨或場內交易期權的實際或潛在義務進行的現金支付或抵押。應償還保證金包括對方為防范違約風險而要求存入的存款或其他抵押品,但其所有權仍歸存入保證金的單位。盡管存款的使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存款者保留存款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則該項存款應列入應償還類。現金支付的應償還保證金是存款交易,而不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存款者對持有存款的交易所或其他機構擁有債權。有些編制者寧愿將這些保證金列入其他應收/應付款,以保證存款這一術語用于代表貨幣總量。如果應償還保證金以證券等非現金資產支付,則不會發生登錄,因為存款者對證券發行者的債權并未發生改變。非應償還保證金減少了金融衍生工具合約所產生的金融負債。支付非應償還保證金的實體不再保留保證金的所有權及其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權(如持有收益帶來的收入或持有損失風險)。非應償還保證金的支付通常記錄為通貨和存款的減少,對應登錄是金融衍生工具負債的減少,而收到非應償還保證金應記錄為通貨和存款的增加,對應登錄為金融衍生工具資產的減少。
仍然歸存款人所有的保證金是可退還的保證金。可退還的現金保證金作為資產和負債記錄在金融賬戶的存款項下。如果可退還的保證金系以證券等非現金資產支付,則對交易不作記錄。不可退還的保證金減少了派生金融工具契約下產生的金融負債。支付不可退還保證金的實體不再是該保證金的所有人,也不再對所有人的風險和利潤享有權利,如獲得收入或承受持有資產損益風險。因此,不可退還保證金的支付通常記錄為貨幣或存款的減少,同時在派生金融工具負債的減少一欄做相反登錄,而獲得不可退還的保證金則記錄為貨幣和存款持有額的增長,同時在派生金融工具資產的減少一欄做相反登錄。
在實務處理上,一般保證金分初始保證金和維持保證金,在期貨整個交易期內保證金的金額是不能低于維持保證金的,一旦低于維持保證金,需要追繳保證金水平至初始保證金,所以應該把維持保證金的數額看作固定不變的,是可歸還投資者的,這一部分可以界定為可返還保證金。記錄在金融資產其他應收/應付款下。而高于維持保證金的部分,由于期貨的逐日盯市制度要求每天對期貨交易進行結算,該部分始終在變化,應該記錄為金融衍生工具期貨的交易。
(2)期貨的逐日盯市制度與金融衍生工具核算
在期貨交易開始之前,期貨的買賣雙方都必須在經紀公司開立專門的保證金賬戶,并存入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這就是初始保證金。期貨在每天交易結束后,交易所與清算機構都要進行結清和清算,按照每日結算價格計算每個交易者的浮動盈虧并相應調整該交易者的保證金賬戶頭寸。具體來看,當結算價格高于前一天結算價格,高出的部分就是多頭的浮動盈利和空頭的浮動虧損,這些浮動盈利和虧損在當天晚上分別加入多頭的保證金賬戶和從空頭的保證金賬戶扣除,反之就是多頭的當天浮動虧損和空頭的浮動盈利。這就是逐日盯市制度的結算。
2008SNA規定:遠期金融衍生工具的初始價值為0,但是一旦環境發生變化(金融衍生工具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對環境變化提供金融保護),該金融衍生工具就獲得了一定的價值。這時一項金融資產和相應的負債就成立了,并要記入金融賬戶作為金融衍生工具的一項交易。以后的價值變化要記錄在重估價賬戶中。如果價值變為負數,它就變成了持有人的一項負債(而非資產),以及賣出者的資產(而非負債)。
期貨合同的市場價值可在核算期間內根據標的項目價格的變動,在資產頭寸與負債頭寸之間轉換。所有價格的變化,包括這種變動的結果,都作為重估價處理。
結合上述內容和SNA規定,以下面例子說明保證金和逐日盯市制度在期貨中的核算記錄。
例:歐洲美元期貨交易保證金計算與每日盯市制度
2007年9月20日,投資者A以95.2850的價位購買了一份將于2007年12月到期的歐洲美元期貨合約ED27,假設A的經紀人的保證金要求與CME規定相同,此時一份歐洲美元期貨的初始保證金為743元,維持保證金為550美元。
9月20日交易結束時,ED27結算價為95.2650元。這意味著多頭A在這一份合約上損失為50元(歐洲美元期貨價格變動0.01點對應于25美元)。
在本例中,維持保證金為550元,這個保證金最后是可返還給投資者的保證金,可以認定為可退還保證金。而高于550元的初始保資金的部分為193元,這部分是隨著每天期貨結算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可以認定為不可返還的保證金,是記錄為衍生證券交易的在開盤時記錄如下表5。

表5 期貨交易核算
9月20號結算時,A虧損50元,經紀人盈利50元,這些作為衍生工具交易記錄見表6。

表6 期貨核算交易
9月21號交易結束時,ED27繼續下跌至95.15,與9月20日相比虧損287.5元,保證金減少至405.50元,保證金低于維持保證金550元,保證金要求追繳到743元,需追加337.5元,這個保證金一般并不是今日計算時立即追繳,可以于9月22號追繳,但是國民核算的記錄原則是權責發生制,所以在9月21日結算時應該做記錄,如表8。追繳保證金一部分彌補不足維持保證金的部分,另一部分使保證金增加到743元。重新繳納保證金后,投資者A虧損337.5元,其余回復到開始的狀況。

表8 期貨核算交易
2008SNA中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服務費用提到:“為安排期權、期貨、互換和其他衍生工具合約而向券商或其他中介機構支付或收取的任何傭金,在相關賬戶中都視為對服務的付款。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可能在交易雙方之間直接發生,也可能通過一個中介機構而發生。后者可能涉及隱含的或明確的服務費用。但是,通常不太可能識別出隱含服務要素。因此會將衍生工具合約支付結算凈額記為金融交易。但是,如果可能,其中的服務費用部分應單獨記錄。金融衍生工具合約通常在商品期貨等場內交易合約到期之前就以凈現金支付進行結算。”對衍生工具的服務費,一種是比較明顯的,交易者支付的傭金,這個比較容易處理。
衍生工具分交易所內交易和場外交易,交易所內交易的衍生工具的價格在每一個交易日,交易所都會報出衍生產品價格買賣價格。場外交易量比較大金融衍生工具一般都有規范的交易市場,許多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作為做市商參與交易,同時報出衍生品的買賣價格。衍生產品的買賣價差就是服務費用,但是,場外交易的不規范的衍生工具的交易的價格,原則上也應該包含服務費用,但是要計算出里面隱含的服務需要太多的假設條件,SNA(2008)建議不再計算隱含在價格中的服務費。
2.2.1 通過買賣價差來計算服務費用
SNA規定:安排一項金融衍生工具可能涉及到設立費,這應該作為相關金融機構收取的顯性費用,由金融衍生工具持有人支付。對于某些金融衍生工具,尤其是基于產品的期權,金融機構可能扮演了做市商的角色,其賣出產品時存在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利差。這一利差應作為與其他金融工具相同的服務收費處理。
金融機構或者券商作為做市商參與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報出買賣價差,對于這種形式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服務費用比較容易核算。對于服務費用的獲得時間,對于期權來說,如果交易者在買賣期權時即支付期權費,則做市商的服務費用也可以立即獲得;如果期權費再未來交付的,則服務費的獲得時間也是在未來,但是,期權在買賣時候,繳納期權費的義務已經形成,根據SNA核算原則,記錄時間是以權責發生制,所以即使期權費未來繳費,但是權利義務在期權合約訂立時已經形成,所以相關的服務費用也應該在期權訂立時記錄,不管期權費的繳納時間。但是對于場外交易的遠期合約來說,在簽訂時候合約本身是沒有價值,遠期合約規定合約買賣方未來交易標的資產,合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將來實現。這和期權不一樣,期權本身是有價值的,中介機構獲得的服務費用是從期權合約本身的交易來獲得,并不是期權對于標的資產買賣的服務費用。對于遠期類合約,做市商報出的買賣價格是合約標的資產未來的買賣價格,這個價格之差是在未來實現的,所以遠期合約的服務費用是在未來交易標的資產時獲得,應該在將來這個時刻記錄。對于遠期合約服務費用的核算見下面一個例子。
表8為中國銀行2013年8月1日的幾種外匯的遠期外匯協議。每個期限的每種外匯都有買賣價差。比如投資者A買入10萬元的三個月的美元遠期外匯,買入價為616.11,投資B也向中銀賣出10萬元的三個月期的美元遠期外匯,賣出價格為614.70。若起息日為12月2號,則在12月2號中銀的獲得的服務費為(616.11-614.70)*1000=1410元。
2.2.2 保證金的虛擬服務費用
許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都需要繳納保證金,保證金可以分為可償還類保證金和不可償還類保證金,對于現金支付的不可償還類保證金減少一般處理為衍生工具負債的減少。對于現金支付的可償還保證金可以作存款處理,在實務處理上也可按照應付款/應收款處理。顯然不管哪種處理期初支付保證金、交易結束后保證金才可返還。這是投資者資金的暫時讓渡,原則上應該有利息的收入。但是在衍生品關于保證金的核算時,沒有考慮利息,應該虛擬這部分利息收入,然后以服務費形式支付給交易所或者是經紀人。虛擬這本分服務費用,就是間接測算金融服務的一種,其核算與FISM相同,可以參考其相關的核算。

表8 中行人民幣遠期外匯牌價2013-08-01
SNA建議:“金融衍生工具應當是其市場價值。如果得不到市場價值數據,也許可以采用其他適當的估價方法如期權模型或現值。”自1990年9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應以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在會計上對金融衍生工具價值的處理也是采用公允價值。對于不可獲得市場價格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需要采用一些模型來計算,這就牽扯到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估計衍生品的價格,主要是場外交易的產品。主要針對遠期和期權做如下估計方法說明
2.3.1 遠期合約價值的估計
遠期合約在簽訂時候價值為零的,簽訂后隨著標的資產價格的變化,合約價值不在為零,這個價值變化要體現在重估價賬戶中,一份合約對合約買方的價值可用下列公式估計:
f=s-ke(r-q)(T-t)
t時刻為需要核算衍生品價格的時間,T為合約的到期日,也就是合約規定的買賣標的資產的時間。f是對合約買方價值,那么-f就是合約賣方的價值,s是遠期合約標的資產的價格,前面提到過只要標的資產價格可觀測到的金融衍生品才算國民核算中的金融資產,不可觀測到的不能作為金融資產,原因就在于此。只有觀測到標的資產價格才能對衍生工具進行定價的。K為合約中規定買賣標的資產的交割價格,r為無風險利率,q為合約標的資產在t到T這段時間內獲得的連續復利收益率,當然若沒有收益的話,q值就取為零,其他收益可以轉化為連續復利收益率的,或者對上述公式稍微變形即可。
2.3.2 期權價值的估計
另一類就是期權,沒有市場交易價格的期權,可以通過期權定價模型來估算,認股權證、雇員股票期權等都是期權形式,在無法獲得其市場價格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期權的估價模型來估算。期權定價方法有數值方法,比如二叉樹定價模型,適合美式期權定價;蒙特卡洛模擬、有限差分方法等都可以為期權進行估價。期權定價方法還有著名的期權定價公式Black-Scholes公式,2008SNA中也提到:“13.83.雇員股票期權(ESO)應根據所授予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進行估價。對于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應利用相當的在授予日已交易的期權的市場價值(如果可以得到的話)進行測算,或利用一個期權定價模型(二叉樹模型或Black-Scholes模型)進行測算。”以下是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

C是無收益歐式看漲期權價格,s為標的資產在t時刻價格,X為期權合約中標的資產的執行價格,r為無風險利率。
該公式是無收益資產歐式看漲期權的定價公式,歐式看跌期權的定價公式與其類似。若期權標的資產在期權有效期內有收益,那么可以對上述公式進行稍微變形。對于美式看漲期權也可以采用采用上述類似公式定價,但是美式看跌期權就必須使用數值方法進行估算了。
在關于1993SNA修訂時,五大國際組織提出了33個需要澄清的議題,其中第七個議題“金融衍生工具首次表現的價值當進入其他物量變化賬戶嗎”,該議題至今還沒有解決措施。
金融衍生合約在訂立的時候,大多數會有資產負債的發生,且大多數金融衍生工具在訂立的時候具有市場價值。但是,場外交易的一些遠期類合約,在訂立的時候是價值為零的,并且不會有相關負債的立即發生。期貨合約在訂立的時候價值也為零,但是期貨合約牽扯到保證金的記錄,所以合約在訂立的時候通過保證金的記錄就可以記錄期貨。但是對于遠期外匯協議等遠期合約,合約在訂立的時候合約價值為零,對于合約價值為零的衍生金融工具是怎樣進入金融賬戶的,2008SNA并沒有做出記錄。是否就像議題所問,是否應該以其他物量變化賬戶記錄呢?
2008SNA第十二章提到“通常而言,金融衍生產品不會記錄在資產物量其他變化賬戶中,當有關雙方達成某項協議時,金融衍生產品就出現在金融賬戶中。雇員股票期權在轉讓之日在同一個賬戶中作類似記錄,然后它們可被視為金融賬戶中的交易。當衍生產品中所描述的協議被激活生效,或者因為期限已到而失效時,該衍生產品的價值就變為零,其價值變化在重估價賬戶中予以反映。”
該規定否定通過資產物量其他變化賬戶來記錄金融衍生品合約的首次出現。而且現在的合約(和租約)已經被劃分到無形非生產資產項下,如果按照上述處理方式會對它產生影響。如何處理價值為零的遠期合約的首次進入賬戶還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1]聯合國等.國民核算體系(199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
[2]聯合國等.國民賬戶體系(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鄭振龍,陳蓉.金融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陳夢根.2008SNA對金融核算的發展及尚存議題分析[J].財貿經濟,2011,(11).
[5]楊仲山,何強.國民核算體系(1993SNA)修訂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6]聯合國等.1993年國民賬戶體系增訂和修訂本[M].聯合國出版物,2004.
[7]Handbook of National Accounting.Financial Production,Flows and Stocks in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Z].Draft,Jun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