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生態教學理念,在遼寧科技大學化工學院三十幾門課程教學中實行課程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該模式實施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普遍提高,為學生全面發展帶來正效應;教師在教學思維與理念、責任心和事業心方面發生了根本變化,促進了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多維考核 教學生態評價 化工類課程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01-02
在經濟全球化、終身教育的時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張,教育質量越來越被人們關注。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負責傳授學生系統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確保教育質量的關鍵。而客觀公正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還能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堂教學具有改善、激勵、鑒定等作用,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等教育質量備受爭議的今天,研究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及方法十分必要和重要。理想的評價體系應是客觀合理的,是一種多維度、全程性、個性化的生態評價體系。教學生態評價就是運用生態學理論研究教學評價問題,強調以一種生態的眼光和方法來思考、解釋復雜的課程考核問題,并以生態的方式開展教學評價實踐。
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提供了一個可多方面展現學生能力素質的平臺,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及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同時也讓老師對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綜合能力水平的考查更全面深入、客觀科學,是不斷激發學生新的學習動機和動力的有效機制,很好地避免了應試教育中期末考試分數決定一切的局面。2010~2014年遼寧科技大學化工學院的三十幾門課程陸續實行課程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通過課程考試改革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在進行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改革過程中,教師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考試方法到輔導答疑、教材建設,指導學生課外學習、創新、創業等諸多方面收獲頗豐,尤其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思維、教學理念、教學責任心和事業心方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一 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的指導思想
教學全過程也是考核評價學生的過程。針對課程特點,將教學實施權、學生學習狀況評價權、學生能力考核權最大限度地交給該課程的任課教師,真正做到教、學、考融為一體,改變完全依賴于試卷的單一評價及教、考分離狀況,變單純地對知識點考核的方式為知識與能力考核并重的科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診斷評價為“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知識+能力”的方式,即“過程”成績考核采取課堂提問、師生互動、大作業、小論文、小設計或綜合訓練等多種方式,體現能力考核要求,“結果”成績考核采取多種考試方式:閉卷、開卷等。考試形式可以多樣化,沒有固定標準,怎樣有利于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能力就采用怎樣的考試方式,鼓勵考試形式和方法的創新,鼓勵個性化、多樣化的考試方式。
二 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的組織和實施
1.多維考核生態評價的形式
遼寧科技大學化工學院大部分課程考核采用“N+1”考試方式。“N”是教學過程評價中的平時考核的次數,針對每門課程,3≤N≤5。在總成績中,N的權重為0.3~0.5,期末考核為0.5~0.7。“1”是期末的結果評價,考核方式由任課教師確定,根據其特點,由任課老師申請、教研室決定,采取開卷或閉卷考試(其中開卷考試科目比例不低于20%),也可以采用結課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但必須有詳細的論文評分標準。
2.教學過程中的考核次數“N”的具體方式
課前提問、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和平時作業;章節測驗或期中考試;搶答問題、討論課發言、必要的教學口試;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科研報告(小論文);科研文獻課件的制作與演講答辯;實驗考核:課內實驗從方案設計、實驗原理口試、實驗過程操作技巧、實驗數據處理方法及精度、實驗報告總結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
考核方式確定辦法是:任課老師在6種方式中任選3種以上,同時也可以根據課程特點自主增加1種或2種方式,考核方式中“N”的次數必須是3≤N≤5。
對于該類考核要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要有相關過程記錄和對學生真實表現的客觀文字評價。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符合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思路清晰、表達準確、材料豐富、內容可靠、分析充分、創新運用知識、問題解決方案可行、團隊協助和完成時間等。
三 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的主要效果
1.學生上課出勤率明顯提高,推進學風、考風建設
我院三十多門考試方式改革試點課程在過程考核中都對出勤率有一定的要求并計入總成績。此外,學院專門成立了檢查督導組對所有課程進行跟蹤聽課及指導,每次的點名既警示了學生積極上課的必要性,同時也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課程出勤率≥98%,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學、現代發酵工程等課程出勤率達到100%。普通化學課程多維考核預習分數10分,預習過程中提出好的問題給5分、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或跟隨教師思路并解決問題的給5分,寫章、節小結給5分,該項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師普遍檢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學生主動講述小結與教師點名讓學生講述小結相結合。學生平時投入學習,上課早晚自習出勤率保持在95%以上,學生積極參與開放性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克服了專業課傳統考試面窄,考前畫范圍,容易出現“夾帶”“抄襲”等作弊手段的弊端,違紀作弊人數明顯減少,考風考紀有根本性好轉。
2.課堂學習氛圍明顯活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大多數考試方式改革試點課程在多維考核中設定了課堂提問與討論這一項,考核成績比例達到10%,平均每個學生會被提問3~4次。如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課程在平時考核中設置課堂隨叫和搶答加分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師生之間產生了良好的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是最活躍的,也是學生參與度最高的、笑聲最多的。搶答環節在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及增強自信心方面發揮著正效應。
3.提高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升
遼寧科技大學化工學院有十幾門課程在平時考核中設置市場調研報告、科研論文及科研文獻課件的制作與演講答辯等環節,占考核分數的10%以上。如食品工藝學課程,學生3~4人組成課題小組,在上課的同時用1~2個月的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市場調研、理論研討、報告撰寫工作,最后集體提交一篇5000字以上的食品行業調研報告;學生完成調研報告后,必須自己制作答辯幻燈片,全班公開答辯,接受全體同學和老師的提問,同時也可以問別的同學相關問題,根據回答問題的熟練程度及信息的有效性等進行打分。分子生物學(雙語)課程中科研文獻課件的制作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定的本學科領域收集2003年以后的相關文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中外文資料,并制作成PPT,在課外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定稿。從教學第3周開始,每堂課由2~3名同學,按每人5分鐘的規定時間對自己的課件進行講解,有的同學配有原版的英文論文,有的配有動畫解說,非常生動,使原本教師的單一授課變成學生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和學生對課件的背景文獻、知識點的講解、課件的制作以及表現形式等多方面進行打分。
4.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改革,確保本科教學質量提高
我院在2006年開始開展課程考試方法改革,幾門課程已發表相關的考試改革論文,2010年遼寧省教學名師方教授主持省級教改項目“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評價標準的研究”,推動了全院教師進行大范圍的教學改革。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的核心問題是要有科學而合理的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多維考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評價學生的創造性、綜合能力及素質,教師必須有能力設計出這樣的題目,同時還要有能力評價這類題目的優劣,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要求教師必須有創新的意識與實踐。考試對教師命題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題目形式應具有靈活性與綜合性,內容應有明顯的創新,獨具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對本學科有相當的理論功底、豐厚的知識儲備。因此,我院教師在實行考試方法改革的同時進行教學能力的提升,不斷實行各種教學改革措施,已經取得較多的教學改革成果,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四 結束語
采用“全程性、多元化”的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可以使課堂教學和課外自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課外的自主性學習;在檢驗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考查學生對所學原理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性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工程領域問題的研究熱情;在考評學生學習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多維考核生態評價模式對學生的要求遠高于一般的卷面考試,既是水平的檢閱,也是能力的體現,更是很好的交流,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提高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團隊精神。學生踴躍參加校、省和全國各類專業技能大賽及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在“挑戰杯”科技競賽等省級以上大賽中成績斐然,獲得第八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特等獎,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第十屆、第十一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三等獎等獎勵。近百人次在全省大學生化工設計大賽、全國節能減排大賽、化工原理大獎賽、實驗設計大賽中獲獎。
參考文獻
[1]高云、方志剛、徐英黔等.生物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生態教學體系的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14(5)
[2]方志剛、代玉石、李晶等.多維考核模式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正效應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65~66
[3]高云、王勇、徐英黔等.食品生物技術課程考核體系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12)
[4]張飛娟.高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及方法研究[D].西北大學,20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