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中國保育員隊伍所存在的待遇、地位低,工作煩瑣,專業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等現實困境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現有研究,提出提高保育員福利待遇及社會地位;增加保育員的配備,合理安排保育員的作息時間;建立健全保育員培訓體系,滿足保育員專業發展需求的對策。
【關鍵詞】保育員 穩定性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17-02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是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由此可見,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保育員與教師只是分工不同,但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人為地將保育員和教師分開,從而也形成了我國保教工作中重教輕保,重視教師的培養、忽視對保育員的培養的現實狀況。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了保育員隊伍的穩定,進而降低了保教質量。美國一項有關全國性的工作人員的研究結果表明,員工工作變更率最低的部門其工作質量最高。因此,有效地穩定保育員的隊伍對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 中國保育員隊伍現狀
1997年曾有學者對我國保育員隊伍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較大樣本的調查,發現保育員隊伍不穩定,90.7%屬于臨時工或短期合同工,經濟待遇低且每天工作達8~10小時,保育員的合理意見常得不到采納。2008年有學者對山東省若干城市公辦幼兒園的調查中發現,保育員與幼兒園有勞動合同的人數較多(所占比例為總量的81.3%),但仍有18.7%的人沒有勞動合同。保育員的編制情況亦不是很好,一半以上的保育員沒有就業編制,只有少數人擁有編制。在“有其他工作機會,你是否會選擇離開”的題目中,選擇離開的人數占到51.2%。2010年也有學者對上海市10個區41所幼兒園在職保育員進行調查時發現,年齡在36~40歲的人數比例最高,為19.02%,教齡5年以下所占比例最高,為32.20%。由此可見,雖已時隔10余年,幼兒園保育員隊伍存在的諸多問題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如工作時間相當長、待遇低,大部分為合同工、擁有編制的保育員不多,長期從事保育員工作的人數較少。
二 影響中國保育員隊伍穩定性的主要原因
1.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
大多數保育員的福利待遇都很低,與幼兒教師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然而保育員的工作時間相當長,這種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的現實極大地挫傷了保育員的積極性。2010年有學者對上海市10個區41所幼兒園在職保育員職業認同狀況進行調查時發現,對職業認同平均得分最高的均為“2000
元以上”工資水平的保育員;認同平均得分最低的均為“1000元及以下”工資水平的保育員。由此可見,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育員職業認同的高低,而職業認同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保育員隊伍的穩定性。
此外,保育員和幼兒教師雖都同樣擔負著保育和教育幼兒的重要職責,但在社會地位上卻存在明顯的高低之分。很多家長認為幼兒教師是幼兒園的中堅力量,而保育員類似于負責打掃衛生、照顧幼兒飲食起居的保姆,這種低下的社會地位極易使保育員離開這個隊伍。
2.工作煩瑣,壓力大
在中國大多數幼兒園都實行兩教一保,在工作安排上,兩個教師間輪流值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工作壓力。然而保育員從周一到周五都得從早忙到晚,在孩子入園前要打掃好教室衛生,開窗通風,到廚房拿好早點。在孩子入園后既要照顧幼兒的飲食起居、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又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孩子離園后要打掃好衛生,做好餐具消毒等之后才可以下班。有些保育員反映,在幼兒園工作一天下來感覺像是在打仗,沒有片刻閑暇時間,好不容易下班了,回到家像散了架似的動都不想動。保育員隊伍構成基本上以中年女性為主,其中40~49歲的保育員占相當大的比例。煩瑣的工作、極大的壓力加上身體素質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影響了保育員隊伍的穩定。
3.專業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
幼兒園管理者把管理重點放在了教師的培養上,卻忽視了保育員專業發展的需求。幼兒園教師有較多機會外出參觀培訓,在園內也經常舉辦公開課,成立教研組對幼兒教育領域具體問題進行研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保育員既要有效“管物”,更要明智“育人”,因此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管物”,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密切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圓滿回答幼兒提出的各種疑問,把自己在工作中發現的潛在課題通過文章表現出來,使保教更加密切地融合為一體,體現自己最大的價值是現代保育員的內在需求。而有些幼兒園管理者對保育員的認識還處在“管物”的傳統認識上,即使有些幼兒園管理者制定相關條例,要求保育員在固定時間到辦公室學習相關知識,也成立保育員研討組,但由于缺乏有力的保育專業骨干作為帶頭人,對保育員缺乏強有力的培訓,因此這些條例、研討組形同虛設,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職業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是致使保育員離開保教隊伍的重要原因。
三 穩定保育員隊伍的對策
1.提高保育員福利待遇及社會地位
要消除保育員的職業倦怠感,穩定保育員的隊伍,就必須提高保育員的工資,使保育員在進修培訓、評選先進、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資、社會保險等方面與其他教師擁有平等合法的權益。為了防止保教隊伍的流失,韓國政府為學前教師增加薪水;英國政府重新劃分社會階層,使教師職業在17個階層中躍居榜首;為穩定教師隊伍,日本大力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使教師的工資比普通公務員還要高出20%。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緩解了保教隊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福利待遇的高低會決定保育員的社會地位,因此提高保育員的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保育員的社會地位。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的管理,制定相關可以有效保障保育員與教師擁有平等權利及提高保育員社會地位的法律法規。幼兒園管理者也應制定相關條例,根據園所情況適當地增加保育員的待遇,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家長宣傳保育員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保育員的社會地位。
2.增加保育員的配備,合理安排保育員的作息時間
超長的工作時間、繁重的工作任務,智力和體力的雙重支出是導致保育員隊伍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十一條規定幼兒園小班(3~4周歲)班額為25人,中班(4~5周歲)班額為25~30人,大班(5~6周歲或7周歲)班額為30~35人。然而現實中很多幼兒園的班額超過規程規定的人數,有的大班甚至有45個孩子。當前很多幼兒園實行三教一保制,同班的兩個教師輪流當班,這就緩解了教師的壓力。然而保育員每周5天全天當班,大班額更是加重了保育員的工作壓力。因此,為緩解保育員的工作壓力,合理地安排保育員的休息時間,幼兒園應限定班額,同時增加每班保育員的配備,讓保育員輪流當班,這樣能減輕保育員的生活護理任務、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使保育員的作息時間更加合理,使保育員擁有充沛的工作精力,從而增強保育員對工作的認同,穩定保育員隊伍。
3.建立健全保育員培訓體系,滿足保育員專業發展需求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當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得到滿足后,繼而會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有相當一部分保育員不再把自己定位于傳統保育員的角色,在工作中,她們希望運用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日常護理工作,同時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參與幼兒教學活動,加入保育科研領域隊伍。因此,幼兒園應積極為保育員創設積極有利的條件,滿足保育員專業發展的需求。
第一,幼兒園應建立健全保育員培訓體系。當前中國專門培訓保育員的機構及學校很少,很多保育員在上崗前缺乏具體全面的培訓,入職后也難有機會參加相關培訓,特別是針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因此,幼兒園應建立完善的保育員培訓體系,通過邀請資深的保育專家到園現場指導、開講座,同時定期選送優秀的保育員到其他幼兒園觀摩學習,拓寬保育員眼界,學習領會新的教育理念。同時還可以組織園內保育員實際操作技能、配班能力比賽,通過觀摩使保育員學習借鑒其他保育員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從而滿足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
第二,成立保育員科研組,針對保育領域進行研究。定期組織保育員交流心得體會,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工作中所碰到的頗有感觸的問題或對某些教育觀點、教育理論的認識進行組織討論,并鼓勵她們用文字表現出來。通過黑板報、園內雜志等方式呈現保育員的科研成果。通過這些鍛煉,可以進一步激發保育員的工作熱情,鞭策她們勇于進取,滿足她們在專業上發展的需求,進而穩定保育員隊伍。
參考文獻
[1]莊愛平.努力加強保育員隊伍建設[J].學前教育研究,1997(6)
[2]譚桂菊.幼兒園保育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研究——以山東省若干城市公辦幼兒園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08
[3]陳琳琳.上海市保育員職業認同的調查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劉小紅.上海市幼兒園保育員參與家園聯系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