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在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科建設是關系到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在介紹高職院校學科建設的重要性的同時,對高職院校學科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高職院校提升學科建設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科建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26-01
學科建設就是以學科團隊為主體,服從社會需要,以一定的學科方向為研究對象,通過必要的實驗條件和手段,進行科研活動,持續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進行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過程。高職院校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健康、穩定的發展有助于推動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學科建設往往被忽視,但學科建設的成功與否恰恰是高職院校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探討高職院校學科建設問題是頗具現實意義的。
一 高職院校加強學科建設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層次,和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職業分類,根據一定職業崗位實際業務活動范圍的要求,培養生產建設管理與社會服務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在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作用日益凸顯。學科在高職院校發展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科水平的高低同樣也成了判斷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主要依據。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學科建設,高職院校需根據社會發展要求,不斷完善學科結構,做好學科建設工作,這是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 高職院校學科建設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逐漸將關注點由專業建設轉向學科建設,但由于認識上的偏差,高職院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尚存在諸多不足。首先,辦學思想不明確,辦學理念嚴重滯后,以生源擴張為招生目的,片面追求辦學的規模和經濟效益;其次是學科梯隊建設滯后,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此外,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為實現自身發展和社會功能所進行的有益探索,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校企雙方的價值取向不同,不能很好地將教學和生產相結合;如果只重視生產,不重視教學,忽視培養人才,學校的實訓目的難以圓滿達成;如果強調教學,忽視企業生產,則企業就會失去合作動力。
三 高職院校提升學科建設水平的對策
1.明確辦學方向,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辦學理念和特色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生源萎縮是許多高職院校面臨的突出問題,面對教育供求市場的自主選擇,如果學科沒有特色和社會影響力,其發展將難以為繼。學科特色是最重要、最具直接影響的,只有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融合地方經濟特點辦出特色,才有競爭力,才能在地區相關產業發展中起到創新和主干作用,學校才能成為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開發基地,否則學校會陷入生存危機。
2.優化結構,改善管理,做強學科梯隊
學科梯隊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學校應鼓勵教師進行知識更新與補充,對于引進的高學歷人才,應注重提升其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還要特別注重在學科建設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根據學科建設的重點,堅持按照“按需引才、嚴格把關”的原則培養和引進人才,完善分配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切實做到“一流人才創一流業績、享一流待遇”,建成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優秀學科團隊。學校也可從企業聘請行業資深專家作為兼職帶頭人,承擔學科建設規劃、方案設計、教師培養等工作。
3.創新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在校企合作方面,學校可聯合先進、骨干企業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或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用于生產、創造利潤,同時以生產環境培訓學生;將應用開發類的企業難題和生產實例融入教學,讓學生參與項目的研發,企業將研究成果用于生產;依托實訓基地開展課程教學,按照企業化要求對學生進行培訓和考核,企業通過考核引進人才。在實訓基地或研發中心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技能應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企業通過全面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師資隊伍和實訓平臺建設等過程,獲得“訂單型”員工。
四 結束語
總之,加強學科建設是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必須牢牢抓住學科建設這一關鍵點,結合社會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建成優勢、特色學科,培養優秀人才,彰顯特色辦學理念,為自身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也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智力及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陸軍、宋筱平.關于學科、學科建設等相關概念的討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6)
[2]辛俊康.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1994(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