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是從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方面來分析,并提供可行的方法來促進高等教育學邁向成熟。首先分析中西方高等教育學初創時期的學術氛圍,進一步解析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定位;其次分析經典學科框架給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帶來的問題;最后為建立現代學科的高等教育學科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學 經典學科 現代學科 學科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38-02
學科可以看作是學術的分類,或是一門科學主干的分支。高等教育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是新起之秀,更直觀地來看,它算一門不成熟的學科。并且可以預測,高等教育學將發展成為一門融合多學科研究領域的學科。目前高等教育學面臨著完善學科建設的任務。
一 追溯中西方高等教育學發源
以高等教育學學術史為鑒,高等教育學并不是從教育學發源而來的。在西方,高等教育學并不是像如今研究如何傳授知識、如何提高教學水平開始的。例如希臘的高等教育的興起,就是當時的詩人邀請門徒欣賞自己的興歌,而自然哲學家向門徒講解學說。到了18世紀以后,高等教育學就是由對大學的研究和對高等教育的歷史研究開始,如當時陸續出版的一些高等教育研究理論著作《系科之爭》《大學的理想》。
中國的高等教育研究比國外的起步晚,但也是從大學人文和大學建校歷史研究開始的。中國的高等教育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關于大學校長、制度變遷、院系發展,到了民國時期,才有對高等教育史的研究。當時一些大學校長如馬相伯、蔡元培、周自齊等人,他們分別在自己的論文中研究過大學與大學教育的關系,在演說中也曾提到過大學和大學教育的密切關系。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范圍內出現高等教育研究熱潮,高等教育被作為一個專門研究領域或者作為一個學科開展研究,以社會中的高等教育問題作為起源。如學生多樣化問題、如何定義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形式多樣化問題、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眾化問題、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型大學發展問題、大學如何高效管理問題等。這些問題是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社會結構多樣化和文化沖擊的巨大變革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集中反映。然而高等教育研究、學科知識擴展與教育學的研究仍然像
三條平行線一樣駛向前方,沒有交集。
二 經典學科禁錮了高等教育學科
1.理論基礎薄弱,沒有優勢
當時衡量是否為一個學科的標準是經典學科框架,維護這個框架標準的一群學者認為:高等教育研究既沒有學科基礎,也沒有學術依據;它沒有形成獨特的方法論,也沒有公眾認可的理論做支撐。認為高等教育學永遠不可能是一門學科,只能是一個研究領域。
2.按照經典學科的要求,尋找高等教育學獨特的研究方法論
評判一門學科是否獨立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該學科是否有獨特的研究方法論。正是人們對方法論的不懈追求,導致早期的學者們丟棄了知識結構、哲學思維方法、方式和過程這些重要因素,狹隘地將教學法研究作為教育學的全部內容。這使中國高等教育學學科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工作步入了誤區。
3.按照經典學科的標準,建立高等教育學理論體系的目標不切實際,太過武斷
為了建立高等教育自身的理論體系,同時也迫于教育學界關于教育學邏輯起點模糊不清的壓力,高等教育學界開展了關于“探討高等教育學邏輯起點”的研究。研究者們希望能找到一個既能包含高等教育復雜關系,又能體現多重矛盾的共同因素,以此作為高等教育理論的邏輯起點來研究高等教育學。然后通過概念、范疇、命題、理論的層層演繹和推進,建立起高等教育學獨特的理論體系。雖然有學者依據這種思路,聯系實踐編寫了《高等教育學》,但是這種理論體系仍然處于紙上談兵的狀況,并且這種邏輯起點的研究也沒有獲得一致認可。為了給高等教育學在學術上掙得一席之地,學者們做出了很多努力,可都是徒勞。問題的關鍵在于,高等教育學本身就不是一門像人類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經濟學等一樣的經典學科。我們以經典學科為參照物來建設高等教育學,甚至追求連某些經典學科都不具備的理論體系,這是對高等教育學的刻薄表現。而且許多經典學科在社會進步的同時自身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經典學科的評判標準也就不那么權威了。
三 高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定位
“學科”在《辭海》中的第一種含義為“學術分類”,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第二種含義為:高校教學和科研,等同于“教學的科目”,與知識息息相關。這表明學科概念主要運用于兩個領域(科學領域和教學領域)。在經典學科階段,學科的劃分主要按照學科知識的演化邏輯來進行。后來出現了兩種學科劃分標準:一種是樹形結構,另一種是階梯結構。后來有了知識分化期,以知識分化和學科分化為基礎,知識和學科分類的后果之一就是學科壁壘的形成。樹立不必要的界限,以謀求鞏固學科的專業地位。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壁壘也是如此形成的。
四 當代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發展方向
1.有序高效的研究
近年來,高等教育學科建設處于無序狀態,缺乏全局性、系統性。研究效率低,而且難以深入。由于提倡學科建設被認為是自討苦吃,導致從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學者日益減少。此類學科建設在1993年時曾受到過重視,當年成立了“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但該會只召開了三次以學科建設為主題的年會后,就將目光投向高等教育理論問題上。因此,要對高等教育學科有全局性的把握,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學科特點及所借用學科的基本理解。國家教育部門對于高等教育學科建設應給予相應的支持。
2.多角度看待高等教育,多學科進行研究
高等教育在以科技為發展潛力的技術型后工業社會的背景下得到迅猛發展。與普通教育相比,它已經深入社會中心,無論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科技都與它息息相關。因此,作為研究高等教育的學科必須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這些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打破原有的研究套路及單一的視角。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時,要注意這些角度所包含要素的科學性,對問題解決的有效性。將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引入高等教育中,還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3.廣泛吸納其他學科的學者和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研究領域
很多學科的學者都在研究高等教育,要尊重和吸收其他學科學者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可是其他學科學者的高等教育研究不能代替高等教育學學者的研究。真正的多學科高等教育研究,是把高等教育學作為現代學科,運用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來研究高等教育問題,或在創新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學科學者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
4.不急不躁,克服學科自卑情緒,使高等教育學科走向成熟
作為現代學科的高等教育學,要增強學科自信。通常會出現人為的學科格局現象,學者認為學科地位的高低主要包括兩個因素:一是該學術的高深性和理論體系的嚴密性,如人文學科、社會學科;二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是否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需要,如心理學、經濟管理學、語言學等。高等教育學認為自己在以上兩個因素上均欠缺,而導致一味地追求名義上的“經典學科”,從而誤入歧途。這種學科上的不自信,導致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學者們擔心其他學科的學者瞧不起自己,從而不敢與其他學科的學者進行深入的交流,這是學科不成熟的一種表現。該學科不成熟還表現在:(1)是否能高效對待社會質疑熱潮及其他學科所帶來的挑戰;(2)是否能理性對待其他學科發展的強勁勢頭;(3)是否能在深入研究中,越來越深刻揭示和闡明事物本質。這些都是今后高等教育學科發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 結束語
無論從中外高等教育學發生發展的過程來看,還是從現代高等教育所涉及的問題領域來看,高等教育學未來的發展,必須從典型學科框架中“解放”出來,腳踏實地,不斷邁向成熟。
參考文獻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政濤.教育學學科與相關學科的“對話”[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潘愗元.多學科觀點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