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校招生規模和數量的快速增長,高校貧困生的數量也逐年增加,貧困生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現狀,重點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 貧困生 資助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52-01
近些年,貧困生資助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切實解決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迫在眉睫。
一 資助體系現狀
1.貧困生來源
家庭貧困的學生大多來自于邊遠山區,那里交通不便,地少人多,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落后,家庭收入單一,家庭人口多。據調查,大部分貧困生來自農村地區。
2.貧困生心理壓力大
隨著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人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高校貧困生因為家庭貧困,生活條件不好,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表現出自卑、焦慮、抑郁、不合群、處理事情尖銳,這些都影響了貧困生的健康發展。
3.受助比例低
雖然國家規定貧困生可以享受生源地和學校的貸款資助,解決學費問題,但是貧困生的生活來源還要靠家庭供給。國家助學金名額有限,落實到具體班級名額也就是班級人數的15%,助學金比例比較低。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同樣不能滿足貧困生的需求。貧困生學習困難的比較多,獲得校內獎學金的比例相對較低。
二 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
1.貧困生認定辦法不科學
高校對貧困生的認定主要依據以下兩個標準:一是看家庭人均收入,即家庭整體收支情況。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各地的生活水平也存在巨大區別。東南沿海相比西部地區生活消費水平就要高出很多;二是在校的消費水平。這主要看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看學生是否有奢侈消費情況。在調查中存在很大爭議,很難形成統一認識。
2.學生誠信意識缺乏
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影響,許多家庭富裕的學生假冒貧困生,通過生源地社會關系開具假的貧困證明,冒充貧困生騙取助學金。真正的貧困生礙于面子和自尊心,因為怕別人輕視他,不去申請貧困補助,得不到資助。學生誠信意識缺乏,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3.貧困生認定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不完善
現在貧困生認定一般是由輔導員、班主任來完成。認定主體一般都是輔導員,但是輔導員事務性工作量非常大,除了管理所帶班級,還要做好日常學生管理,輔導員不可能有時間對每個困難學生在經濟方面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解。
三 對策
1.完善貧困生認定辦法
建立一套公平合理行之有效的貧困生認定辦法,建立貧困生檔案,對每個貧困生的個人信息進行詳細的調查,對貧困生進行動態管理。做好貧困生公示和后期管理工作,貧困生一經認定,要加強全程跟蹤與監管,保證認定公平合理,輔導員、班主任對困難學生的審核要嚴格,要聽取班干部和普通同學的意見,要了解學生的生活消費狀況。要深入學生寢室,越細致越好。同時對于假冒貧困學生要給予嚴格的懲罰,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
2.加強誠信教育
高校要加大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誠信意識的教育培養,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謙虛禮讓、誠信文明的新風尚。培養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明白同學之間真摯的情誼比金子還可貴,要做到互相愛護、互相關懷。要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貫穿到整個資助過程。
3.建立多層次的助學體系
高校貧困生的資助,除了國家和學校的資助,也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慈善團體、企業、畢業校友都應加入到助學隊伍中,高校要開辟多條渠道,建立多層次的助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陳國峰、陳瑤瑤.地方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調查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7)
[2]王允.高校貧困學生群體教育管理及資助保障體系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