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醫學類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出具有良好臨床實踐技能的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在具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具體的教育教學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臨床醫學知識等方面進行教學科研的理論與實踐探究。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科學并具有實效性的方案,以此來提高醫學院學生的臨床技能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醫學院校 臨床技能 思維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62-02
臨床技能是醫學類院校醫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的一項能力。學生臨床技能的提高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包括針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臨床操作思維的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等多個方面。隨著醫學技術與理論的不斷更新、發展,醫學的教育也需要不斷進行改革以及轉變培養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開展學生臨床技能思維教育,讓學生盡早接觸、了解、體驗臨床醫學。
一 醫學院校學生臨床醫學技能訓練與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訓練和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歸結起來主要包括學校和學生兩個方面。
1.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現今很多醫學院校而言,在具體考核方面都是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方面的考核,對于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方面的考查和培訓較少。這就出現了學生的所學和實際需求極度地不相符。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方面為了應對考試下功夫而忽略了自身臨床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學習,其獨立思維能力的開發受限,活躍的思想和臨床思維得不到合理的張揚。理論知識的學習很重要,但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和具體的臨床操作實踐結合起來,就這點而言,許多醫學院校在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
2.學生方面的問題
在醫學院校很多學生對臨床操作不感興趣,他們不愿意去思考、分析和解決臨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加上學校對臨床操作技能方面的訓練不重視,使得很多學生將自己學習的重點放在基礎理論的學習上。學生畢業后,因為缺乏臨床操作方面的學習和實踐,其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極差,對于很多常見的癥狀不知道如何分析,不能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實際的臨床實踐。
二 臨床技能思維教育及其實際意義
1.臨床技能思維教育
臨床技能思維教育是指根據具體的臨床醫生診療操作工作的思維,使學生獨立地對臨床醫學知識與操作技能知識進行重新的整合,而形成的自我思維的教育方式與教學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課堂基礎醫學理論與操作知識的教學,以實際臨床技能的實訓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使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
析臨床問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通過辯證思維和循證思維有機結合形成臨床技能操作思維。
2.臨床技能思維教育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大眾對于臨床醫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為臨床醫生需要主動地去適應當下的臨床工作。為了培養出符合實際需要的臨床醫師,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需要從臨床教學工作抓起,通過強化醫學院學生的臨床技能來讓他們不斷地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已成為當前臨床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臨床醫學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對于臨床醫學的教育、教學而言,關鍵之處在于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臨床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專業操作技能的訓練,以此來培養出符合實際臨床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就目前的臨床醫學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能滿足臨床醫學發展的實際需要的,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過多地偏向于臨床理論知識的講解,臨床實際操作技能的實訓和相關技能的培養是比較欠缺的。在很多時候傳統的臨床醫學教育都是將臨床操作技能的訓練安排在學生的臨床實習中。雖然臨床實習也是鍛煉學生臨床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學生在這一階段因為缺少實際操作經驗而跟不上實習中相關學習的進度以致無法適應臨床實習工作。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以滿足實際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實施臨床醫學的思維教育就顯得越來越有必要。臨床技能思維教育將教育、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臨床實際技能的培養中,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很好地鍛煉、形成一定的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很好地解決目前臨床教學中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欠缺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
三 強化臨床技能思維教育、提升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具體方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
為了保證臨床技能思維教育與教學的有效實施,首先要有一支相對穩定、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作為基礎,教師應該由各科有經驗的醫師組成,確保學生所學到的醫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基礎理論的教學中,授課教師應該以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作為實例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在學生的臨床實習以及實驗課的教學中需要由專業的講師和助教負責帶教以保證教學的質量。對于新任教師,在從事正式的教學工作前應該進行專業的培訓,同時新任教師還應該由有經驗的教師幫扶、指導,以最快的速度適應自己的教學角色,在保證教師素質的前提下,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
2.加強臨床實驗教學和實際的技能培訓
將臨床實際操作中的一些問題和具體的案例等帶進高校的實驗課程和實驗操作中。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增加實驗課和技能訓練課的課時和加大考查力度。關于臨床思維方面訓練的具體措施如下:(1)調整講習的時間安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獨立地思考、支配。(2)由教師嚴格地按照實驗標準和規范先來進行演示操作,然后讓學生思考后再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臨床操作,同時教師嚴格地對學生每次操作的成果進行檢查、評價。(3)在實際教學尤其是實驗類的課程教學中,需要進行分組教學,通過把學生分成一定數量小組的形式,給學生更多的合作學習機會。還可以以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形式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激發學習興趣,而這樣的教學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4)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地做好指導和反饋意見收集,做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監督的同時,做好課后的總結、反思,以便不斷地動態地調整教學。
3.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見習質量
在進行臨床操作實踐的起初階段,很多學生對于臨床知識都是比較陌生的,在內心深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臨床學習。但是,學生在到具體醫院進行見習的時候,其能著手進行臨床實踐和操作的機會很少;加上很多醫院的一般醫療活動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患者不相信見習生的能力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一般見習、實習的效果比較差。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從具體的教學手段優化的角度出發,在學校期間多進行臨床實踐訓練,加強學生臨床思維鍛煉的同時多為學生爭取見習機會和實習時間。
4.完善評估體系,重視對臨床操作與實驗方面成績的評價
改變傳統以筆試為主的成績評估方式,這樣的評估方式對于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校、教師都應該重視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臨床操作能力的教學評估。可以嘗試把學生成績的評估分為兩個部分來完成,一個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還有一個就是臨床操作技能和思維,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可以是筆試也可動手操作考試,還可以是具體的案例分析、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等,重要的是考查的題目不能太死板、固化;將這部分考試的主要任務放在學生分析臨床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定方面。實際上這也是學生臨床思維教育的一種考核方式。在實際臨床技能操作的教學評估中,可以讓學生當場進行某項臨床操作,操作的題目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可以是小組的考核也可以針對個人測量,但是教師要做好嚴格的評審,做到嚴格、客觀的評定。
四 總結
總的來說,臨床技能操作思維教育與教學方法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現今醫學院學生臨床操作技能低下的問題。臨床技能操作思維教育、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是以實際上的應用和教學效果為評價指標來不斷地進行優化和改善。
參考文獻
[1]羅維貴.臨床技能操作思維教學法與教師思維關系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2014(7)
[2]向瓊、王漢群、張新華等.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對策的探索與實踐——以南華大學為例[J].西北醫學教育,2013(6)
[3]顏德平、匡文娥、彭淑梅等.臨床診斷學技能操作教學現狀與改革探討[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8(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