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教育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該專業的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是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 就業與創業教育 理論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73-02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是為了培養專門的管理人才,提高酒店服務質量等而設置的。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與創業教育進行概述,分析當前中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現狀,提出提高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效果的幾條措施。
一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與創業教育概述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種綜合化、復雜化、系統化的審美實踐,旅游行業是服務行業中的龍頭行業,專業培養目的是經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通過系統的專業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來培養社會所需的管理人才。就業與創業是高職學生畢業之后做出選擇的兩個途徑,從市場需求方面來講,旅游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某些中小型旅行社更愿意錄用對業務熟悉、肯吃苦耐勞的高職畢業生。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適合旅游管理的人才。具體細分,旅游管理專業大類可以分為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餐飲管理與服務、烹飪工藝與營養等專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一般為國內外旅行社、相關酒店、旅游景區、旅游管理部門或者相關旅游企業等,可以在相關單位擔任導游、酒店餐飲、客房服務等崗位工作。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業教育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素質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業精神的人才,注重的是學生創業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實施教育過程中以開發和提高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學生獨特的創造力、較強的組織能力。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創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專業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更多機會,成本投入較少,而且具有雄厚的師資優勢,如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與創業教育現狀
隨著中國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政府在政策和扶持方面的傾斜和導向作用,校企合作不斷深入、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這些都為學生就業和創業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還存在諸多不足。
三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與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1.傳統教育理念的桎梏,教育專業面相對狹窄
傳統教育理念對我國高職教育影響很大,如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模式,僵化了教育形式,更加注重的是理論教學,而實踐教學不足。此外,旅游管理作為一種服務性工作,被誤認為是低人一等的行業,大學生在就業和創業方面很難全心全意投入進去。旅游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但是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專業面相對狹窄,系統化和專業化程度不高。實踐教學更多限制在酒店和旅行社兩個部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旅游管理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如市場營銷、旅游規劃、景區管理等。但是當前就業、創業教育對這方面的教育相對薄弱。
2.學生對就業、創業的認識準備不足,缺乏創業觀念的教育
當前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更加傾向于就業,對創業興趣不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創業教育的缺乏,狹隘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簡單地認為創業就是創辦公司,并且將創業看作是很難的事情。這主要是因為高職學校對創業觀念的教育缺乏客觀性,致使學生對創業認識不足,缺乏深刻理解和風險意識,沒有理性的創業精神,創業觀念只停留在理想認識,創業很難達到“踏實”階段。還有的學生是因為“就業受阻”而不得不去創業。
3.就業、創業教育的支持不足,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不突出
當前中國高職教育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驗用具和教學設施的購買上,而對就業、創業教育的投入支持不足。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動機并不是來自學校的教育過程,而是自我激勵或社會刺激,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沒有實質性內容,父母成了學生就業、創業的支持者,特別是創業的學生認為原始資本投入應依靠父母。這一切都是相關教育的誤區,學校和社會對學生創業的支持明顯不足。當前高職旅游教學最大的不足是忽視了學生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培養。
4.教育環節存在漏洞,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上崗需要“雙證”,不僅要有教師資格證,在理論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實際實踐能力,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但當前我國“雙師型”教師名不副實,有的教師具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但是卻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屬于“有證無業”,沒有參加過旅游業實際生產、管理工作,這就造成了“雙師型”老師數量不少,但是實際師資力量薄弱,質量不高。教育環節上很難做到連續有序,存在漏洞,實踐教育環節不科學。
四 開展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幾條措施
1.高職教學應注重就業、創業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高職教學注重就業、創業意識培養應該貫徹始終,在學生入學第一天就開始注重相關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比如開展就業、創業的校園活動,把教學課程融入實際生活中,滲透于班會、社團活動、興趣小組、各類競賽。同時,根據就業、創業課程目標開展各種就業、創業教育活動,如開展就業創業方案大賽,參觀中小型企業,專題訪問,邀請優秀就業創業人進行專題講座。樹立學生自主就業、創業的觀念,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合作性等個性心理品質。
2.強化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環境,豐富就業、創業知識
強化文化建設,加強學生就業、創業宣傳,積極調動校園文化資源進行宣傳,如宣傳欄、校園刊物、報告會、行業專家專題講座。組織就業、創業活動,推動學生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學生在進行創業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隊力量,靈活運用各方面知識。就業、創業實踐工作可以通過創業園區進行實際實踐培訓,學生可以提出申請項目,然后根據自己能力進行實際創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創業平臺,指導老師應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不同力度的幫助和扶持,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創業環境建設需要學校各部門的相互協作。
3.改革完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改革完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應構建具有就業、創業特色的課程結構。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就業、創業課程體系,如企業管理、產品開發、道德品質、法律法規、市場營銷、企業策劃等方面的課程,把創業精神和課程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而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把創業常識、就業指導、創業心理技能、市場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相互融合,從而促進學生對就業、創業的了解。
4.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實戰教育
校企合作能夠將教育拓寬到實際工作過程中,與社會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聯系,為高職畢業生提供實際鍛煉機會,共同創建實踐基地,激勵學生深入到實際工作過程中。加強學生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多方面資源,加大實踐資金投入,整合理論,增加實踐課時。通過擴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還應該注重老師的培養和教學能力的提高,老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而且要為學生解惑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 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深化的當前,學生就業和創業變得越來越重要,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創業教育也將會迎來新的發展前景,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邢媛.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企業參與培訓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1(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