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是從他們剛剛進入工作崗位就開始的,他們的專業發展對他們整個職業生涯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問卷調查和非結構性訪談,筆者總結出了小學初任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根據現狀制定了一系列對策。
【關鍵詞】初任教師 專業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093-02
很多初任教師由于入職時不順利,導致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感到力不從心。還有許多學業優良、有能力成為優秀教師的人由于專業發展不順利離開了教師崗位。鑒于以上的原因,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更加受到重視。筆者針對性地抽取了南通市部分小學的初任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問卷調查。
一 小學初任教師專業發展狀況
調查的對象是南通市的小學初任教師,選取了120名初任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了112份,有效問卷105份,有效率為93.8%。并且訪談了部分教師和家長,從專業理念、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等方面進行了了解。
1.教師的職業觀念認識不當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31.4%的初任教師覺得自己的收入偏低,與他們想象中的教師待遇有差別,如果再給他們選擇職業的機會,有14.3%的初任教師一定會換職業,43.8%的認為無所謂,這說明他們并沒有喜歡上自己現在的職業,一些初任教師剛剛工作沒幾天就想著該怎么利用這個崗位,去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把教師這個職業當成跳板,跳過去了,又是一番新的天地,會是更輕松更賺錢的崗位。就算跳不過去,至少現在的工作還算體面。這樣的觀念和認識導致了小學初任教師不專心于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還有一些小學初任教師剛剛走入工作崗位,就抱有一絲的竊喜,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走入了教師的行列,就等于拿到了“鐵飯碗”,旱澇保收,即使工作不出色,也不可能失去這份薪水還可以的工作。當他們有了這樣的想法,他們就不會去好好工作,更別提個人的專業發展了,這份保底的工作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覺得自己不需要去努力,所以得過且過。
2.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較低
有研究表明,成為一位教師應具備以下專業素養:文化知識方面,指教師對科學和人文等方面基礎知識的了解。專業知識方面,指教師對具有特定的學科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學及教學研究方法等知識的了解。實踐性知識方面,指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小學的初任教師大多是從師范學校畢業直接進入小學的,還有一些是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在學校里學習了很多關于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他們發現自己卻沒有
辦法利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從表3中可以看出,48.6%的初任教師認為他們的教育教學知識對他們的影響并不大。
就如表4中那樣,38.1%的初任教師覺得他們的教學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挑戰,經常感覺到很多事情并不是他們想象得那么容易,會手足無措,特別是上課時的突發狀況,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是由于他們缺乏實踐性知識,缺乏教學經驗的積累導致的。
3.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
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很多初任教師由于剛剛走上講臺,沒有教學經驗,但學校卻安排了班主任的任務,對他們來說是個挑戰,需要他們既要能處理好班里的事情,又要能上好課。這讓他們手忙腳亂,一方面,想自己肯定要上好課;另一方面,管理班級的事情又會讓他們很棘手。對學生管理太嚴了,怕學生不喜歡他,管理太松班里就亂哄哄,不知道怎樣有分寸地愛學生。所以他們就會把心思放在教學上,顧不上班級管理。
從表5中可以看出,對于備課,15.2%的初任教師總是機械地參照教參,教參要求掌握的就講,不要求掌握的就不講,碰到上課的突發狀況,也不知道怎么解決,有時候竟被學生牽著走。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去備課。上課的時候總是依賴課前備課,從來不講關于課本內容之外的知識,可是即使這樣,上課的時間把握還是不準。“一言堂”的現象常有發生,很少有師生互動,經常來不及管理課堂秩序,就只顧把內容講完。
4.教師的人際關系處理欠佳
小學初任教師剛剛從學校畢業,然后以另外一種身份再走入校園,這樣的角色轉換是需要時間來適應的。所以在入職初期,這些教師在和同事、學生、家長的溝通中,就會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和家長的溝通,這已經成了初任教師共同的難言之隱。“我班里的一個同學上課總是打瞌睡,在他的家長來接他的時候,我就把這個情況向他家長反映了,哪知道家長根本不理我,只是低著頭問孩子晚上要吃什么。”由于初任教師和家長的年齡差距,家長們往往不會太把他們說的話當回事,很多時候的溝通也只是敷衍。相比之下,家長寧愿自己的孩子在老教師的班上,這樣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他們都比較放心,覺得老教師畢竟有經驗。家長對老教師的信任遠遠大于這些初任教師,這讓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非常為難,更加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5.教師缺乏科學研究的意識
從訪談中筆者發現,小學初任教師很少有搞科研的欲望,他們覺得撰寫論文不如實踐來得實在。“我才剛接這個班3個月,班里天天要處理的事情讓我很頭大,每天回到家就已經很累了,更別提寫論文了。”“我經常會總結一些教學上的得失,也有寫教學反思,但寫論文不是一天兩天能寫出來的,等有空了,會寫的。”“我覺得論文都是些空的東西,都是些理論性的東西,真正的教學還是要實踐,當然,我不是否認論文的功效,只是覺得多做總比多說來得實在!”調查結果顯示,20.4%的初任教師沒有發表過科研文章,40.2%的初任教師沒有參加過或者主持過課題,這說明初任教師發表文章的意識淡薄,還不太注重自己的科研工作,這方面也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弱項。
6.教師缺乏自我發展的動力
在入職初期,當適應了學校的教學工作,發現并沒有自己預想的那么困難,教學也非常順利,一些初任教師就放松了,平時回到家就上上網、看看電視,對自己也放低了要求。
從表6中可以看出,46.7%的初任教師并沒有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原來覺得自己在入職前有很多的理想抱負,可是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教學工作,覺得教師并不能實現他們的理想,他們會想轉行,有了這樣的想法,那么就根本不會在乎自己的專業發展了。剛剛畢業正處在準備結婚的年齡段,使一些剛工作的教師無法專心投入自己的專業發展,沒有自我發展的欲望。
二 促進小學初任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1.教師進修學院應關注初任教師專業發展需要
教師進修學院一般都是集中式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一些理論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剛剛工作的教師而言,更需要的是教學實踐的經驗,這些經驗更有利于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教師崗位。再者,教師進修的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授課,沒有一些經驗的交流和實際的教學案例,這就讓許多進修的教師昏昏欲睡,達不到進修的目的。而且很多課程都是在幾天中集中授課,教師們根本沒有時間消化。教師進修學院應更加注重教師本身的需求,可以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講授具體的教學技能,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初任教師的自我發展
不管是教師進修學院還是校本培訓,都是外部因素,想要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還是要靠自己,因為外部因素不可能根據教師自己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每個人的專業發展道路都是不一樣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專業發展。初任教師必須認清自己的現狀,強化專業發展的意識,總結過去的不足,立足于現狀,為自己未來的專業發展制定一個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能利用的資源為自己服務,如可以利用網絡,學習一些教學技巧和班級管理方法,利用視頻公開課來分享教學經驗。積極參加有關自身發展的教學活動,總結得失,學會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3.建立專業發展檔案,總結經驗
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中間有歡笑也有淚水,建立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檔案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總結教訓,分享成功的喜悅。看著自己從一個沒有經驗的初任教師變成一個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記錄這條路上的艱辛是很有意義的。有助于教育研究人員發現教師專業成長的共同規律,更好地幫助后來的初任教師找對他們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少非主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毅、丁玉春.對縣級職業學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中等職業教育,2010(22)
[3]郭黎巖、王元、劉正偉.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7(4)
[4]劉友紅.小學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