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初中學生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正值長身體、長知識的旺盛年華,求知欲望強烈,可塑性很大,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階段。語文教師應當趁這個良好的時機,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育作用,循循善誘地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如何使學生樹立“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這個堅定的信念,不能僅靠教師的主觀說教和灌輸,而要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有機滲透,不斷強化、不斷調控,才能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度。在初中語文教材里思想性很強、藝術性很高、能用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文章比比皆是,名篇甚多。這些作品力透紙背地說明了偉大祖國山河的壯麗、悠久的歷史、聰慧的人民、燦爛的文化和歷史。無論是現(xiàn)代文,還是文言文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那么,教師怎樣做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凸顯出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 充分開發(fā)利用教材
首先,應該對教材中現(xiàn)成的、顯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予以充分地開發(fā)利用,防止過分偏重語文形式,一味追求“知識點”而將教材中現(xiàn)成的愛國主義素材棄置不顧。語文學科不同于數(shù)、理、化、生,它總是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寄寓一定的褒貶愛憎。其中不乏抒發(fā)豪情壯志,主張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歌頌革命,頌揚廉潔為民、以死誓國、忠貞不渝的內容,《沁園春·雪》以非凡的氣勢展示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抒發(fā)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壯志豪情;古詩《觀滄海》描繪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大海奇觀,表達了詩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渾氣魄、寬廣胸懷和遠大政治抱負;散文《濟南的冬天》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使人仿佛置身于圖畫之中。《岳陽樓記》以作“記”為名,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 巧妙運用教材蘊含的內容,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絕不是生搬硬套和牽強附會地貼標簽,也不是離開課文另搞一套,文不載道。否則,學生聽之無味,教師教得苦惱。巧妙地利用教材的內蘊,借題發(fā)揮,因勢利導,“于無生處”引起學生共鳴,才是教育追求的境界。例如:在教學《內蒙訪古》時,結合課文中對歷史上民族矛盾的追述,對民族之間往來的稱頌,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早就交往密切,即使在戰(zhàn)爭年代,各民族人民仍然盼望民族之間加強友好往來,今天更應該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從而十分自然地進行了一次以加強民族團結為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 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熏陶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善于把愛國主義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安排好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造條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熏陶。一是建議學生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觀看一定數(shù)量的愛國主義題材的影片或連續(xù)劇。在劇情中,接受思想碰撞,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如《辛亥革命》《建黨偉業(yè)》《七七事變》《南京!南京》《開國大典》、《長征》《亮劍》等優(yōu)秀影片或連續(xù)劇,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熏陶的有益佳作。二是引導學生閱讀一些革命題材的書籍,讓學生在油墨清香的文字中感受革命志士的奮斗激情,深受革命精神的鼓舞,從而振作精神奮發(fā)有為。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保衛(wèi)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巖》《紅旗譜》《誰是最可愛的人》等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摘抄精彩語段,積累詞匯;在閱讀之后,引導學生撰寫心得體會。這樣不僅讓學生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升華,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寫作水平和能力,豈不是一舉兩得?三是引導學生收看新聞聯(lián)播、閱讀報刊,了解新近發(fā)生的國際國內大事,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關心國家、關心家鄉(xiāng)、關心身邊事的有心人。
四 以重要節(jié)日為契機,以全班學生為對象,開展形式多樣的小型活動,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
初中語文教師應以五四青年節(jié)、建黨節(jié)、國慶節(jié)、一二·九學生運動等日子為重要契機,開展諸如紅色經(jīng)典誦讀、紅色詩歌創(chuàng)作賽、紅色征文賽、紅色小故事比賽等活動,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感悟歷史、回味歷史,以自己的作品和出色表演,展現(xiàn)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了鼓勵學生的參賽熱情,教師應當抓好活動的組織和策劃。挑選班上有組織活動經(jīng)驗的學生組成活動籌備委員會,負責活動的策劃和具體安排。教師要指導籌備委員會做好活動的方案、參賽的要求、評委的挑選、評分的標準、獎項的設置、獎勵的方式等方面的事項。應當根據(jù)具體紀念活動的安排提出相應的活動主題,如紀念五四對應的主題可以設置為“揮灑青春,勿忘國恥”,紀念建黨節(jié)的主題可為“永跟黨旗放光芒”,紀念國慶的主題可為“我與祖國同呼吸”,紀念一二·九學生運動的主題可為“用青春挽救危亡”等。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控好活動的節(jié)奏和秩序,保證活動不枯燥乏味、不中斷、不亂套,確保活動漸進高潮,達到預期目標,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新收獲。每次活動結束時,教師應當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對獲獎者進行表彰和獎勵,并鼓勵全班學生把愛國主義情懷融入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時時刻刻做一個有時代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青年人。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既要立足課堂,充分發(fā)掘、利用教材中隱性素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又要突破課堂的限制,把課堂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延伸到課堂外,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和培育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情懷,同時還要用好重要節(jié)日的紀念活動,把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各種活動中,以實際行動升華思想情感。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