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生以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為主要目標,但中職生基礎素質的提高仍不可忽視,語文素養是基礎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紛繁的信息社會,如何才能為正處在青春萌動期的中職生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這不僅僅需要語文老師利用好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更需要以語文課外活動為載體,全員參與,為中職學生搭建一個寧靜的、獨立的“空中樓閣”。
【關鍵詞】中職生 語文教學 “空中樓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166-02
“中等職業教育以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基礎,以學生的能力的培養為本位,以學生應用技能的提高為核心,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的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對于職業技能的培訓,是中等職業學校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學校的工作教學中心也在于此。以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基礎,如何才能保證學生的全面素質,特別是學生的精神素養的提高呢?
中等職業學校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文件要求開設相應的課程,其中主要包括以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為主的專業課、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開設的語、數、外、德、體等基礎課。但據某職業學校數據統計,每周28節課程中,就有20~24節專業訓練課,只有4~6節的基礎課,最多的班級也只占到課程總數的28%左右,基礎課中又包括語文課、英語課、體育課等。中職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被各種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所環繞,天天被計算機、網絡、汽車等現代科技信息所包圍,那么中職生如何才能在繁忙的專業課程學習之后,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呢?
一 關系中等職業中學語文教學水平提升的兩個方面
無論是從國家的方針政策要求來看,還是從現實的需要出發,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水平已經勢在必行。中職語文教育教學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看:
1.教師層面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以江西省某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為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任務繁重,基礎中心20余名語文老師組承擔著全校一年級、二年級近2000余名學生的教學任務,師生比近1:100,有的教師每周要上22節課,教學任務繁重;二是語文教師流動性較大,一方面由于多數教師為外聘教師,職業學校工資較低,留不住好老師,另一方面,職業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部分教師需要進企業實習,從而導致教師流動頻繁;三是教師年齡結構差距較大,部分新進教師缺乏職業學校教學經驗,而老教師精力不足,新老教師傳幫結對上做得不足;四是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匹配,多數教師為科班出身,但自小接受普通教育訓練,缺乏職業教育教學理論指導。
2.學生層面
中職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對象。以江西省某職業學校學生為例,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的語文基礎較為薄弱。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高。三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四是學生學習的意志不堅。從客觀方面來看,一方面語文課程課時安排較少,必要的語文課程學習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語文課本身缺乏趣味,無法吸引學生足夠的注意力,這還包括職業學院的目標定位、學習環境等客觀因素。從主觀方面來看,職業學校學生缺乏長遠發展的規劃,從而導致學生自制力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足,最終導致學生學習的語文基礎薄弱,形成惡性循環。
初次接觸中職生學生語文課程,和學生交流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語文課堂上你想學到什么?”通過與學生的交談,部分學生表現出了對語文課程(主要是中國的古典文學)的喜愛,希望從語文課程中提升自己的口語交際、寫作等方面的能力,也有部分學生希望能夠從語文課程中提升修養。恰
巧李樂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樓閣》在學生們中引起熱烈的反響,一棟迷于霧失樓臺的小屋,為作者在喧囂的城市中間搭建了一所獨立、安靜的精神“空中樓閣”。鑒于中職學生的需要,筆者提出以語文教師為主導,以中職學生為主體,語文課堂為載體,語文課外活動為補充,全員參與,建構屬于中職學生的“空中樓閣”。
二 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水平的措施
1.以語文教師為設計師,設計整體藍圖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扮演著引路人、設計者的角色。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包括聽、說、讀、寫等基本語文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以老舍《我的母親》和莫言的《賣白菜》為例,分別講述了兩位不同時代的可親可敬的偉大母親形象,讀來深受啟發。但作為21世紀的青年學生,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前提下如何才能設身處地去理解字里行間濃濃的親情?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課下多下功夫。
語文課程的學習僅僅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整體的規劃與設計:一是課前認真備課。不僅要熟讀課文,對課文的字數、主旨大意等做好詳細的預習,包括寫教案,制作PPT課件,還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江西省某職業學校為例,某定向汽修班全部是男生,而某幼師班全部是女生,男女在語言、感情、自制力等方面變現出了明顯的不同;二是課堂上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使學生在每堂課有所學、有所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知識和寬廣的見識以及良好的教學技巧,對于青年教師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把提升專業技能作為一項長遠的規劃;三是課后要深入了解學生,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據調觀察發現,職業學校學生的課余時間較為充足,學生自由活動空間較大,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段空閑時間,以多彩的語文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名著閱讀筆記展、中華經典詩歌朗誦、漢字拼寫大賽等。
2.以語文課堂為“房梁”,搭建整體框架
以語文課堂為載體,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房屋”的大小這主要體現在語文課時數量的安排上,鑒于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以職業技能為主,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專業課時較多,語文課時較少。首先,必須保障學生的語文課程的課堂學習時間。“房屋”的結構取決于課程安排的時間,根據日常的作息規律和學生的注意力變化情況,上午學生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于下午,語文課程時間的安排同樣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其次,盡量科學合理地安排語文課程的上課時間。“房屋”的環境狀況,取決于教室的衛生環境、學生座位安排狀況。良好的衛生環境是愉快學習的前提,科學的座位安排是活躍課堂氛圍的助推器。最后,有必要保持整潔、良好的衛生環境以及有序、合理的座位安排。以某職業學校為例,每周有兩個語文課時,大多數語文課程排在了上午,但也有部分課程安排在下午。教室的整體環境較為清潔,教室五彩的黑板報和兩側的勵志名言也為教室增添一份別樣的色彩。教師座位的安排和普通中等教育沒有明顯的區別,根據人數的多少,大致分為兩列到三列,但也有教室因為人數和男女比例的關系安排得不盡合理,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注意力。總之,要整體搭建充滿活力的、富有生機的語文課堂,以整潔舒適的教室環境為背景,以積極向上的教室氛圍為基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以語文教學活動為紐帶,營造熱烈的氛圍
課堂是學習語文知識的前沿陣地,課堂外才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戰場。第一,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發揮好引領作用,以語文作業和課外活動貫穿學習生活。第二,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班級為單位,以班干部等為輔導,利用早晚自習時間閱讀經典名著,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如早晚自習朗讀《弟子規》,閱讀《紅樓夢》、《西游記》等。第三,教務處、學工處、其他教學單位等學校機構組織要發揮監督和補充作用,要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在日常學習工作、專業課教學、技能指導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如規范請假條的寫作,提倡普通話,嚴格要求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等。第四,學生社團組織要搭建好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舉辦經典學術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如漢字聽寫大賽、經典朗誦大賽等。第五,充分利用食堂、寢室等公共場人流量大、人員密集的特點,做好宣傳和引導。如在食堂、宿舍顯眼的地方貼上古典詩詞、名人名言全方位熏陶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公共場所養成尊重別人、愛護環境、講究秩序的良好習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宿舍為單位建立積極健康的宿舍文化,如寢室故事薈萃、寢室文明評比等,把寢室當作自己的家園。第六,利用校園廣播站等新媒體廣播經典詩篇、勵志故事。利用電子信息屏、宣傳欄等宣傳學生先進典范、講述違紀違規教訓案例。總之,在這個環節要充分利用職業學校各種資源,充實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使“空中樓閣”充滿生機關鍵在于此。
4.以企業文化為延伸,打造通向成功之路
職業學校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學生進企業進行實訓,因此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擴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首先要建立企業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傳遞社會正能量。其次,企業上下要形成熱愛學習的風氣,營造積極上進的學習氛圍。再次,企業保障學員的正當權益,保障學生在實訓期間學有所獲。最后,保障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學生真正認可企業,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從企業所學到的東西不僅僅是簡單的操作技能,而且還是一種工作的方式、一種工作的態度。另一方面,通過企業實訓,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拓寬了學生交往的范圍和眼界。特別是對學生業余生活的把握,開展豐富的企業文化活動,在工作之余最大限度地把學生從紛繁的電子網絡信息、枯燥的機器中解脫出來。以企業為平臺,為中職學生打造通向未來的求職之門。
總之,要以語文教師為設計師,整體設計,以語文課堂和語文課外活動為載體,學生主動,全員參與,企業搭橋,為中職學生建立一個寧靜、獨立的“空中樓閣”,全面提升中等職業學生的基礎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莉.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2011(12):73~74
〔責任編輯:林勁〕